-
公开(公告)号:CN103669370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717728.1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回收组合型沟槽开挖基坑支护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槽型钢桩(7)和纵向支撑(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型钢桩(7)的上部呈封闭的矩形,在矩形的对边开有侧向矩形孔(73)和正向矩形孔(74),所述的侧向矩形孔(73)与纵向支撑(6)相连,所述的正向矩形孔(74)与上水平支撑(4)相连;所述的槽型钢桩(7)的下部呈开口的矩形,并制有侧板(71)和导向口(72),所述的侧板(71)与挡泥板(8)靠接,所述的导向口(72)中放置下水平支撑(5),并抵在槽型钢桩(7)的下部的内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方便的施工、拆装、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66937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17728.1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可回收组合型沟槽开挖基坑支护装置及施工方法。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它包括槽型钢桩(7)和纵向支撑(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槽型钢桩(7)的上部呈封闭的矩形,在矩形的对边开有侧向矩形孔(73)和正向矩形孔(74),所述的侧向矩形孔(73)与纵向支撑(6)相连,所述的正向矩形孔(74)与上水平支撑(4)相连;所述的槽型钢桩(7)的下部呈开口的矩形,并制有侧板(71)和导向口(72),所述的侧板(71)与挡泥板(8)靠接,所述的导向口(72)中放置下水平支撑(5),并抵在槽型钢桩(7)的下部的内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方便的施工、拆装、重复利用,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85221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57606.1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高学珑
IPC: E03F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倒灌污水截流井,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一定容积的井体,所述井体的中部区域设置有溢流堰,以使井体内腔被隔成进水腔和溢流排水腔,所述井体侧壁上连接有至少1个用于向进水腔引入雨污混合水流的合流管,位于进水腔一侧的井体侧壁上还连接有截污管,位于溢流排水腔一侧的井体侧壁上连接有溢流排水管。本发明的防倒灌污水截流井与现有的国内外的污水截流井相比,不仅具有防止河水倒灌的功能;井体体积小,适用于河堤空间狭小的地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还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51545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305099.X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福建理工大学 ,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40/02 , C04B111/20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道路的低碳复合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低碳复合透水混凝土的原料包括水泥、水、再生骨料、自然骨料、复合添加剂。其中复合添加剂包括可分散乳胶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葡萄糖酸钠、脂肪族减水剂粉、硅粉。该低碳复合透水混凝土的密度为1700kg/m3。该低碳复合透水混凝土适用于装配式道路,并使用二氧化碳进行养护,可节约生产成本并降低养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使用该低碳复合透水混凝土比普通透水混凝土具有低碳排放的特点,环境效益明显提高。且后期使用寿命长,需要维护的次数较少,使用再生材料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
-
公开(公告)号:CN1179705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6854.8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积水监测及预报装置,包括降水监测设施、边缘计算服务器端和布设在易涝路段的高程最低点处的积水监测设施;积水监测设施收集地面高精度地形图,并将其转换为栅格数据,然后根据监测数据确定其所在位置的水位,判断积水监测设施所在位置周围栅格高程与积水水位的相关关系,根据判断结果标记栅格,对标记后的各栅格进行计算以得到当前积水范围;当路面积水产生时间相比降雨时间存在汇流滞现象时,利用当前的降雨监测数据计算并预报未来短时段内的积水范围;边缘计算服务器端拟合降雨‑积水相关关系,结合气象预报的未来24小时降雨量,预报未来24小时积水范围;本发明能用于实时监测和预报积水范围、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22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293818.X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福建品成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BIM建模方法,包括:基础数据收集与预处理;不同数据坐标体系的转换统一;基于一定BIM建模标准,采用针对性建模方法构建初步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完善,形成各独立完善模型;开发模型集成框架,对各独立完善模型成果导入、集成最终模型。本发明提出构建海绵城市设施(可视化模型的方法,储存并集成海绵城市建设生命期过程的多类信息,实现各参与方进行模型浏览、专项操作及互动,能够通过提取及组合所存储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与海绵控制指标的跟踪、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202831175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488840.3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高学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雨污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建筑物的排污管和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排污管与排污总管相连接,所述雨水口经管道与排污总管相连接,所述排污总管的排污口与一截流井的合流管相联接,所述截流井的截污管通往污水处理厂,所述截流井的溢流管通往河道,该结构在晴天时可以避免污水对河道的污染,在大雨天时可以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工作负荷,最主要的是该结构的使用大大的减小了雨污混合水流对河道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17351971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22977222.7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排放系统,包括由中心向外侧依次设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路面,所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通过侧分带区分,所述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之间通过绿化带区分,所述机动车道的路面由内侧向外侧逐渐降低形成斜面,侧分带具有下沉的用于排出路面积水的溢流井,溢流井下方具有输送积水的雨水支管。本实用新型利用低影响开发系统及溢流井及雨水支管构成的雨水管渠系统、道路行泄通道系统可实现内涝防治标准下的雨水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05712187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296192.X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井隐形盖板结构,包括位于路面基层内的井盖及位于井盖下方用于支撑井盖的基座,井盖顶面和所述基座顶面与路面基层顶面齐平,井盖顶面上铺设有井盖路面面层,基座顶面和所述路面基层顶面上铺设有路面面层,井盖路面面层顶面和所述路面面层顶面齐平,基座下方设有检查井,检查井外周边设有支撑在基座下面的路面基层上插环和路面基层下插环上,路面基层下插环内径大于检查井井壁外径,路面基层下插环底部插入路基地层内,其将隐形盖板设置在路面面层以下,并采用上下套插结构基础,可改善盖板与周边路面面层之间的差异性沉降,以满足路面的平整性要求,隐形井盖在维修时采用开启专用装置来开启和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202831198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489159.0
申请日:2012-09-24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高学珑
IPC: E03F5/1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倒灌污水截流井,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一定容积的井体,所述井体的中部区域设置有溢流堰,以使井体内腔被隔成进水腔和溢流排水腔,所述井体侧壁上连接有至少1个用于向进水腔引入雨污混合水流的合流管,位于进水腔一侧的井体侧壁上还连接有截污管,位于溢流排水腔一侧的井体侧壁上连接有溢流排水管。本实用新型的防倒灌污水截流井与现有的国内外的污水截流井相比,不仅具有防止河水倒灌的功能;井体体积小,适用于河堤空间狭小的地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还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