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7221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097276.6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陈七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护超前的径向注浆锚杆,包括注浆连接管,注浆连接管包括联芯管和与其前后端分别相连的出浆套管和进浆套管,联芯管的注浆通道前端与套设在出浆套管内的端封管A连接、后端与套设在进浆套管内的进浆管连接;出浆套管前端侧壁设有出料导管和伸至进浆套管后端的橡胶排气管,出浆套管前端连接有钢筋锚杆体并布设有前端伸至锚头、后端与出料导管或橡胶排气管连接的塑料两用管;进浆套管后端连接中空锚杆体、后部侧壁有出浆孔C,进浆管后端连接锚杆注浆管;注浆连接管外围设有橡胶排气管可穿过的双螺旋多环结构止浆塞。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支护超前的径向注浆锚杆的施工方法,实现了径向注浆锚杆的超前支护功能,可节省投资和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3114856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069259.7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连拱隧道原位拓宽改造的施工方法,其保留既有隧道中隔墙结构不拆除,先后分步拆除左右侧既有衬砌结构、分步开挖围岩,并及时施工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其采用“先支撑后拆除”的施工方法,在既有隧道内先设置临时支护结构,对既有隧道结构形成预防护,以代替后期需拆除的既有隧道拱部结构来承担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则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和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来承担,从而实现隧道结构受力的有效转换,防止中隔墙发生过大的侧向位移或倾斜,确保工程安全。其对既有连拱隧道实行原位拓宽改造,既有隧道中隔墙是新建隧道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了新旧隧道结构之间零间距拓宽改造,减小了隧道总宽度,解决用地困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31457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37149.3
申请日:2014-10-13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岩隧道非爆破开挖分块方法及施工方法,其运用钻孔取芯技术,沿隧道开挖轮廓线打设互相咬合切割的周边孔,以便在隧道掌子面周边形成孔壁状开挖临空面;其运用液压劈裂机劈裂技术,并利用岩石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远比抗压强度小的特性,先进行隧道掌子面开挖分块,在每一个开挖分块中,同步劈裂开挖的劈裂面不超过两个,且两个劈裂面呈大角度的钝角相交,并包含至少一个垂直于掌子面的开挖临空面,再采用先下面后上面、先周边后中间的开挖施工顺序,利用较小的劈裂力沿劈裂面进行掌子面的岩石拉裂和剪切分割的劈裂开挖;本发明能消除硬岩开挖施工中的振动、噪音和粉尘的不利影响,可提高隧道洞碴作为建筑石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18857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115656.8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水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的拼接铺设方法及其结构,其特征是一种适用于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隧道防水板的拼接铺设方法。利用传统的屋顶瓦片搭接防水的机理,通过改善防水板的拼接铺设方法,采用了顺水流方向的搭接接缝,在现有防水板双缝焊接两道防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与防水板焊缝质量无直接关联的顺水流方向的接缝防水措施,较好地实现了隧道防水的多道设防原则,可有效消除防水隐患,确保接缝的防水效果。采用防水卷材的沿隧道纵向的铺设技术,通过利用防水板铺设专用台车的作业平台和轨道行走技术,可实现在同一高程平台的水平作业和整卷防水卷材的连续铺设作业,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防水板铺设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90601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82520.1
申请日:2014-03-08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陈七林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的多点悬挂铺设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其运用粘扣带的钩面带和圏面带可以自由粘合和分离的特点,按预定间距、平行地将钩面带固定在基面上,按预定间距、平行地将圏面带固定在防水板背面上,在防水板铺设在基面上后,钩面带和圏面带互相交叉布置,二者之间自动形成的叠合点即为粘合点,由众多的粘合点组成了防水板与基面之间的悬挂点,有效地实现了防水板的多点悬挂。悬挂点无需人为设置,更无须在施工中进行对点定位,而且悬挂点处的防水板质量有保障,能够较好地控制防水板铺设的松弛余量,具有较强的施工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施工便利性,避开了防水板铺设基面的不平整性和不规则性对防水板的悬挂铺设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018857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115656.8
申请日:2014-03-26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防水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的拼接铺设方法及其结构,其特征是一种适用于防水和排水相结合的隧道防水板的拼接铺设方法。利用传统的屋顶瓦片搭接防水的机理,通过改善防水板的拼接铺设方法,采用了顺水流方向的搭接接缝,在现有防水板双缝焊接两道防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与防水板焊缝质量无直接关联的顺水流方向的接缝防水措施,较好地实现了隧道防水的多道设防原则,可有效消除防水隐患,确保接缝的防水效果。采用防水卷材的沿隧道纵向的铺设技术,通过利用防水板铺设专用台车的作业平台和轨道行走技术,可实现在同一高程平台的水平作业和整卷防水卷材的连续铺设作业,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防水板铺设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790601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410082520.1
申请日:2014-03-08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陈七林
IPC: E21D1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的多点悬挂铺设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其运用粘扣带的钩面带和圏面带可以自由粘合和分离的特点,按预定间距、平行地将钩面带固定在基面上,按预定间距、平行地将圏面带固定在防水板背面上,在防水板铺设在基面上后,钩面带和圏面带互相交叉布置,二者之间自动形成的叠合点即为粘合点,由众多的粘合点组成了防水板与基面之间的悬挂点,有效地实现了防水板的多点悬挂。悬挂点无需人为设置,更无须在施工中进行对点定位,而且悬挂点处的防水板质量有保障,能够较好地控制防水板铺设的松弛余量,具有较强的施工可操作性和较好的施工便利性,避开了防水板铺设基面的不平整性和不规则性对防水板的悬挂铺设施工质量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329095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444917.0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隧道拓宽施工方法,其采用开挖洞碴对既有隧道进行洞内回填加固,以便对既有隧道结构形成有效的侧向防护,利用既有隧道结构对隧道拓宽开挖断面所形成的分块和径向支护作用以及对洞内掌子面所形成的纵向支撑作用,使既有隧道结构能够发挥类似于掌子面核心土的空间支护的效果,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沿既有隧道结构的周边,采用上台阶弧形分步开挖、下台阶左右侧跳挖马口和仰拱分段落底的环形分步开挖的施工方法,可减小分步开挖的宽度和高度,大大降低隧道拓宽施工难度,减少或避免设置临时支护措施。本发明还可以适合右侧拓宽、左侧拓宽和左右两侧拓宽的三种拓宽方式,并且在不同拓宽方式之间的工法转换的衔接比较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386722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97276.6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nventor: 陈七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护超前的径向注浆锚杆,包括注浆连接管,注浆连接管包括联芯管和与其前后端分别相连的出浆套管和进浆套管,联芯管的注浆通道前端与套设在出浆套管内的端封管A连接、后端与套设在进浆套管内的进浆管连接;出浆套管前端侧壁设有出料导管和伸至进浆套管后端的橡胶排气管,出浆套管前端连接有钢筋锚杆体并布设有前端伸至锚头、后端与出料导管或橡胶排气管连接的塑料两用管;进浆套管后端连接中空锚杆体、后部侧壁有出浆孔C,进浆管后端连接锚杆注浆管;注浆连接管外围设有橡胶排气管可穿过的双螺旋多环结构止浆塞。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支护超前的径向注浆锚杆的施工方法,实现了径向注浆锚杆的超前支护功能,可节省投资和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3114856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69259.7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连拱隧道原位拓宽改造的施工方法,其保留既有隧道中隔墙结构不拆除,先后分步拆除左右侧既有衬砌结构、分步开挖围岩,并及时施工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其采用“先支撑后拆除”的施工方法,在既有隧道内先设置临时支护结构,对既有隧道结构形成预防护,以代替后期需拆除的既有隧道拱部结构来承担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则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和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来承担,从而实现隧道结构受力的有效转换,防止中隔墙发生过大的侧向位移或倾斜,确保工程安全。其对既有连拱隧道实行原位拓宽改造,既有隧道中隔墙是新建隧道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了新旧隧道结构之间零间距拓宽改造,减小了隧道总宽度,解决用地困难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