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6511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46382.2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高长径比、海绵状碳化蚕丝基底高负载量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二次电池领域。所述蚕丝原材料包括各种蚕丝纺织物如蚕丝绒,蚕丝布,蚕丝毡等。将原料蚕丝进行高温碳化处理,由于其具有超高长径比的蚕丝纤维、及海绵状结构的特性,可以将其用作电池极片的基底,承载电池活性材料浆料,制作具有高负载量的电极。这对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具有重要意义,且所用原料为商业常用原料,原材料来源广泛、环境友好,有利于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47218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35865.4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1395 , H01M10/42 , H01M10/058 , H01M10/052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纳米片层的多功能界面层修饰锂金属负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将具有丰富羟基的纳米片层材料进行剥离,并在剥离后得到的纳米片分散液中加入粘结剂,通过简易刮涂法制备得到具有功能界面层的锂金属负极,该功能界面层中的纳米片状材料可以有效抑制锂金属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锂枝晶生长,促进锂离子在固态电池体系内高效传输,调控锂均匀沉积/剥离,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倍率性能及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2316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59385.4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材料储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稳定的钠电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传统的制备方法一般通过额外增加化学计量比的钠源来缓解制备过程中高温阶段钠升华问题,这容易造成电极材料表面残碱残留的问题,使金属氧化物材料的空气稳定性变差。本发明采用非活性M金属源来补充因制备过程中高温阶段钠升华而产生的钠空位,得到Na1‑n·uMn·uMnxFeyNizO2正极材料,在此结构中M元素占据了部分Na位,减少了钠源的投入计量比,降低了材料表面残碱含量。该材料具有可逆容量大,空气稳定性高,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具有由下述式(#imgabs0#)表示的组成:Na1‑n·uMn·uMnxFeyNizO2(#imgabs1#)。
-
公开(公告)号:CN118173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77310.1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负极保护涂层氟磷酸钙的制备方法,将氟磷酸钙,聚偏氟乙烯等粘结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将浆料涂覆于锌箔表面之后和锰基、钒基、普鲁士蓝类正极材料组合成全电池。其优点是:1)纳米带型氟磷酸钙相互之间形成交联网络维持循环过程的结构稳定性,2)高离子交换能力的氟磷酸钙能够加速锌离子的迁移提升锌离子的迁移数,3)氟元素的引入能够增加锌离子的成核位点,诱导锌离子的均匀沉积抑制锌枝晶的产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