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密度的模糊聚类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4230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66456.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的模糊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帧数据,获得簇类个数k‑计算每个簇类横向距离最大差值,更新簇类个数‑构造目标函数‑求解目标函数,获得一次模糊聚类结果‑重复直至满足终止条件,并且更新隶属度矩阵为和簇中心由更新的一次聚类结果作为输入初始值,构造新的目标函数‑再次求解目标函数,获得二次模糊聚类结果,迭代更新隶属度矩阵和位置中心点‑若二次模糊聚类满足迭代条件,则继续,否则重复‑输出更新的隶属度矩阵和位置中心点,得到二次模糊聚类结果,所得更新的隶属度矩阵即为最终的隶属度模糊矩阵。本发明采用上述基于密度的模糊聚类方法,优化聚类结果,并且有效解决相邻同速车辆被聚为一簇的问题。

    一种基于交叉熵模糊聚类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671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66459.2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交叉熵模糊聚类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当前帧的量测点迹和目标航迹的预测点,以航迹的预测点为波门中心设置跟踪波门,根据落入波门内的量测点情况筛选有效量测,并构造确认矩阵‑根据步骤1所得到的目标航迹和量测点迹数据,以波门中心为聚类中心,得到各量测点迹与目标航迹的隶属度矩阵,‑根据确认矩阵,对公共波门内的量测点进行隶属度修正处理,利用修正后的隶属度矩阵进行后续目标状态的滤波更新。本发明采用上述基于交叉熵模糊聚类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关联方法,通过引入交叉熵模糊聚类和基于特征散度的修正因子,在有效降低算法计算量的同时,充分挖掘了特征信息,保证了目标跟踪的关联精度。

    基于CRITIC赋权的最近邻数据关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9120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39082.0

    申请日:2022-08-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RIT IC赋权的最近邻数据关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雷达跟踪系统,进行运动模型参数估计,得到目标的航迹数据及量测点数据;对所得的目标航迹数据和量测点数据通过基于CRIT IC赋权的最近邻数据关联算法进行处理;经过基于CRITIC赋权的最近邻数据关联算法计算后,根据量测点与航迹的关联情况,更新航迹状态,以及通过卡尔曼滤波进行更新;若判断航迹终结,则返回步骤二,若航迹跟踪保持则通过卡尔曼滤波后输出航迹。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参与统计距离计算的量测点本身所包含的各特征指标的信息,无需引入其他特征信息,通过信息分析中的CRIT IC赋权法来确定各特征指标的重要程度,以此来改进以统计距离为关联准则的最近邻算法,实现简单,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关联正确率,改善雷达目标跟踪效果。

    基于区域相对峰值与VIT的无监督极化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662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023534.7

    申请日:2022-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相对峰值与VIT的无监督极化SAR图像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对多时相的极化SAR图像进行配准并提取边缘信息和区域相对峰值,利用边缘信息对区域相对峰值进行修正,重构极化SAR图像对的差异图;该差异图根据边缘修正区域相对峰值以及多尺度超像素重构得到,避免现有技术导致的变化信息丢失以及无法准确检测变化结果的缺陷,之后再对差异图进行双阈值分割生成伪标记图;以伪标记图构建样本从而训练VIT网络以感知复杂后向散射特性的多时相极化SAR图像的变化特征,之后使用该网络进行变化检测,本发明提高了边界定位能力以及对变化信息的保持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极化SAR变化检测的总体精度与区域内部一致性。

    基于神经网络加速的热电制冷器协同仿真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659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51154.2

    申请日:2024-1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加速的热电制冷器协同仿真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热电制冷器的等效物理场仿真模型;(2)通过对热电制冷器的等效物理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或实验测量,收集结构参数,按照热电臂的长、宽、高、电流参数与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对应关系,绘制影响参数‑性能参数曲线图,找到影响热电制冷器的参数;(3)搭建神经网络模型,收集影响参数‑性能参数数据集并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及测试,得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4)搭建用于寻优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通过对影响参数的控制,不断逼近目标性能参数,最终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热电制冷器结构参数。本发明大幅缩短了热电制冷器的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

    基于FPGA和DSP的捷变相参目标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0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111188529.7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和DSP的捷变相参目标检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包括A/D模块、FPGA模块、第一DSP模块、第二DSP模块和PC模块。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包括:(1)利用FPGA对含有捷变相参的回波信号进行预处理;(2)FPGA向DSP发送回波信号矩阵;(3)构建每个DSP模块的二维字典矩阵;(4)获取目标速度和距离信息;(5)成像并显示目标距离和速度信息。本发明充分利用FPGA和DSP各自的架构特点,发挥多核DSP并行执行的优势和处理速度,在很好地满足实时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捷变相参目标检测的精确度和信噪比。

    一种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时频联合估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94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59702.2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参数时频联合估计方法及装置,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最优次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计算量较大,且参数提取种类较少的问题,该方法包括:计算雷达回波基带信号的二维时频复数矩阵;对时频复数矩阵中的干扰信号进行定位,并在时域上重构干扰信号;计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采样次数、采样周期、占空比;计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有效带宽起始位置;计算间歇采样转发干扰的转发次数和采样脉宽;该方法实现了通过回波基带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在时频域对干扰信号进行时频定位,减少了计算量,且提取的参数种类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