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2592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22174.4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M1/34 , C12M1/02 , C12M1/00 , C12M1/38 , C12M1/04 , C12M1/26 , C12Q1/06 , G06M11/00 , G06M1/2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发光细菌的水质综合生物毒性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活化装置、第二活化装置、活化菌液存储罐、待测样制备装置、水质取样装置、分析测试装置、交互装置和清洗装置,第一活化装置包括发光菌存储罐一、活化室一、营养液罐、缓冲液罐,第二活化装置包括发光菌存储罐二、活化室二和升温装置,活化菌液存储罐分别与活化室一、活化室二连接,待测样制备装置包括制备室、驱动电机、待测样本盘、待测样本容器、水质样加液管、缓冲液加液管、活化菌液加液管和清洗水加液管。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新颖、方法完善、测试结果准确和可连续测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79585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81485.0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1/10 , G01N1/14 , G01N1/28 , C02F1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生物毒性测试用河道污染底泥的取样制样装置及工作方法,属于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制样箱体、位置调节元件、底泥采集元件、底泥制样元件以及电源;通过将底泥采集元件设置于位置调节元件底端,可通过位置调节元件自动调节底泥采集位置,省时省力、机械化程度高,可同时对多个采集点的底泥进行采集,增加采集样本数量,提高采集效率,增加后期底泥毒性检测准确性;通过底泥制样元件将采集的底泥样本中的泥水进行原位分离,缩短了检测周期,并将分离后的样本分成多个样本置于不同的置液孔,需要移动样本时,只需抽出置液抽屉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79572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82698.5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生物毒性研究用污染河道环境模拟装置,包括池体、水流调节组件、水深调节组件、河流宽度调节组件、底泥高度调节组件和水循环组件,水流调节组件包括举升板和第一丝杠,举升板一端与池体铰接,第一丝杠与举升板另一端连接,水深调节组件包括防水折板、滑动横梁和第二丝杠,防水折板与举升板连接,滑动横梁与防水折板连接,且与第二丝杠卡接,河流宽度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挡板和第三丝杆,调节挡板与举升板连接,第三丝杆与调节挡板连接,底泥高度调节组件设在举升板上,水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和分水槽,循环泵设置在设备箱内部,分水槽与循环泵连接;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河道环境模拟还原度高,适宜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433129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811313309.0
申请日:2018-11-0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室制备纳米零价铁的一体化装置及制备方法,一体化装置包括反应制备装置、连接装置、分离清洗装置、加热烘干装置、固定支撑装置,分离清洗装置固定在固定支撑装置底部,反应制备装置通过连接装置连接在分离清洗装置的上方,用于进行样品制备及分离清洗流程;连接装置与固定支撑装置通过翻转机构连接,用于将分离清洗装置翻转180度,加热烘干装置加装在翻转180度的分离清洗装置外部,用于进行加热烘干流程,在分离清洗装置连接负压收集装置,用于进行材料转移流程。总之,本发明将反应、清洗、烘干及收集一体化操作,整个过程不存在暴露的转移过程,减少材料氧化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9622609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24096.8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C1/10 , B09C1/08 , B09C2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价铁复合材料联合微生物修复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生物质材料,利用生物质材料制备生物炭,作为纳米零价铁负载材料;再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材料(BC/nZVI);步骤二:特异降解菌的筛选、分离;步骤三:待修复土壤的预处理;步骤四:待修复土壤的处理。本发明针对ZVI使用对土壤结构和土壤生境的破坏,以及微生物对OCPs降解能力的不足,提出采用新型BC/ZVI复合材料联合微生物修复,充分利用ZVI的还原脱氯作用、生物炭的吸附和土壤改良作用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实现了对OCPs污染土壤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27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11318566.X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1N33/00 , G01N33/18 , G01N1/22 , G01N1/38 , G01F3/00 , G01F9/00 , G01R2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碳排放中的多种活动要素以及各活动要素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确定多种活动要素的发生量和碳排放因子,计算多种环节碳排放量,计算单位污染土方量的碳排放量水平;本发明的碳排放量核算方法通过划定边界和清单分析,采取适用的碳排放因子获取途径,统一多种异位修复技术的碳排放量核算过程,能够对土壤异位修复过程碳排放量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开展多种污染土壤类型和多个地区修复项目的碳排放量核算,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同时通过碳排放量核算系统的设置使得采集与核算过程更加科学、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892628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86147.6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室内深层热脱附耦合表层化学氧化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室内有机污染的深层弱透水层构建深层土壤热脱附系统,并在表层强透水层构建表层土壤化学氧化系统;步骤2、利用深层土壤热脱附系统对深层弱透水层的土壤进行加热升温,促进其有机污染物的挥发和去除;步骤3、利用表层土壤化学氧化系统向表层强透水层持续注入氧化药剂降解有机污染物,实现室内表层强透水层中污染物浓度的大幅减少。本发明可以克服传统热脱附技术在室内不能建设止水帷幕时无法对强透水地层有效升温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06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97536.5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9K17/40 , B09C1/02 , B09C1/08 , B09C1/10 , C12N1/20 , C12N1/14 , C12R1/385 , C12R1/38 , C12R1/645 , C12R1/01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石油醚有机氯污染土壤淋洗剂及生产工艺,属于淋洗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淋洗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合成:10‑15%大豆油、5‑10%曲拉通X100、7‑9%羟丙基β环糊精、3‑5%羧甲基β环糊精、10‑1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3%纳米零价铁、1‑3%纳米Pd,余量为石油醚,本发明的复合型石油醚有机氯污染土壤淋洗剂能有效去除土壤中有机氯残留物,纳米零价铁和纳米Pd对有机氯污染物具有较高的还原脱氯活性,且对环境无污染,石油醚以及曲拉通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为复合有机溶剂对土壤中的有机氯进行溶解,通过淋洗的方式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氯,羟丙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提高有机溶剂溶解有机氯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5186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275957.6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噬菌体疗法的污染土壤修复设备及修复方法,所述设备包括支架机构、噬菌体制备装置以及加药机构,所述噬菌体制备装置及加药机构均安装在支架机构上;本发明通过同一设备完成采集污染土壤并利用污染进行初步培养噬菌体,同时通过支架机构推动推车将制备得到的噬菌体喷洒到污染土壤中,实现污染土壤的节能化、原位处理;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制备噬菌体、加药修复:通过方法的设定能够利用对应设备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且修复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4057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07648.7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土壤修复的壳聚糖磁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生物质预处理: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得到固相物质;S2、生物质炭制备:对固相物质进行热解、活化后得到生物质炭;S3、制备固体混合物:将生物质炭与壳聚糖混合制备固体混合物;S4、制备磁改性生物质炭材料:将环氧树脂固化形成球型,再将固体物质通过环氧树脂固定在球型固态树脂表面,得到磁改性生物质炭材料,本发明可有效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降低污染土壤修复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