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0009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886077.8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防凝露控制方法,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和新风出口,新风出口与出风口沿室内机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出风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风口并排设置;新风出口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新风出口并排设置;至少两个出风口与至少两个新风出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新风出口与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湿度检测件,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室内的湿度;其中,当湿度检测件检测到湿度达到冷凝预设湿度时,至少两个新风出口中的至少一个新风出口与至少两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出风口错位开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引新风时易出现凝露的技术问题。

    空调器及空调控制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924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15128.8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机壳具有预设开口,空调风出风部和新风出风部均位于预设开口的内侧,空调风出风部和新风出风部均与预设开口连通;空调风出风部和新风出风部沿第一方向分布;空调器包括挡板,挡板可活动地设置在预设开口处,以打开或关闭预设开口;新风组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进风通道内的遮挡部,以使遮挡部止挡在进风通道内,或使遮挡部的端部与进风通道的内壁间隔设置,进而使进风通道处于断开状态或连通状态。本申请的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新风风口和主风道风口独立设置时会造成整机结构复杂的问题。

    压缩机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空调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4593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412027.6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控制方法、存储介质、空调控制装置及空调器,压缩机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用于降低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调节指令;获取压缩机在当前时刻的运行频率X和按照运行频率X持续运行的运行时长t;判断运行时长t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时长t0;当运行时长t大于或等于预定时长t0时,判断X‑N是否为压缩机的屏蔽频率,其中,N=1Hz或2Hz;当X‑N不是压缩机的屏蔽频率时,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按照X‑N运行。本发明的压缩机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用户无法根据自身对噪音的主观音质体验来调节空调器的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问题。

    一种新风空调及除尘方法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6148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1132064.8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及除尘方法,新风空调包括室外机和新风装置,室外机包括电器盒;新风装置设置在室内且包括排风管,排风管的进风端位于室内,排风管的出风端靠近电器盒设置,使室内的空气可经排风管排向电器盒,以清除电器盒上的灰尘;自动化程度高,充分利用了新风空调排出的风,清洁彻底,解决用户自行清洁室外机的电器盒不方便和过程复杂的问题,解决室外机的电器盒积累大量的灰尘导致控制板结构损坏和功能失效的问题;室外机的腔体内设置隔板,使腔体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压力大于第二腔体的压力,在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的压力差作用下,第一腔体内的灰尘随空气进入第二腔体内,进而排向室外,提高清除灰尘的效率。

    一种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92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51740.5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空调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出风道;出风道包括第一出风壁和第二出风壁;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形成有第一自由端,第二导风板形成有第二自由端;导风装置处于第一工作位时,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抵接在一起,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将出风道分隔为第一出风支道和第二出风支道;出风道内的空气可经第一出风支道和第二出风支道排出,实现分流送风;导风装置处于第二工作位时,第一自由端抵接在第一出风壁上,第二自由端抵接在第二出风壁上;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形成有出风中道;出风道内的空气可经出风中道排出,实现居中送风;导风效果明显,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