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38210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1045996.3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散热器包括:多组散热翅片、风机组件和控制器(17);散热翅片包括:竖直管(1)、与竖直管接触的前面板(11)、后侧面板(13)以及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侧面板(13)之间的肋片;竖直管(1)的两端分别接入循环流体回路中,形成流体通道;在肋片之间和/或肋片与后侧面板(13)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控制器控制风机组件的运行。本发明的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在达到辐射与对流的功能之外减少了普通散热罩带来的风道厚度,节省了空间;可利用低温热水供暖,有利于低品位热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可根据房间负荷对于风机的开启台数及开启档位进行智能调节。

    直膨式空调系统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38163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637557.X

    申请日:2017-07-31

    Inventor: 谢文利 罗苏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1 F24F5/0046 F24F2005/0064 F25B27/0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膨式空调系统,包括:具有压缩机(15)、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单元(21)和室内换热单元(3)的制冷剂循环回路,其中,所述室外换热单元(21)包括至少两套采用不同热源的直膨式热泵子系统,能够实现所述直膨式热泵子系统内流通的制冷剂与热源之间的直接热交换。本发明利用直膨式热泵子系统中流通的制冷剂直接与不同类型的热源进行热交换,省去了制冷剂与热源之间的进行能量传递的中间换热装置,从而无需设计二次热媒的相关输送设备,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化,也减少了输送耗能和制冷剂能量损失,进而提高了系统能效,此外通过采用不同热源的直膨式热泵子系统作为室外换热单元能够适应不同工况的制冷/制热需求。

    能源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40310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02945.4

    申请日:2016-09-05

    Inventor: 谢文利 罗苏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5/0017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智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能源控制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优先使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向空调和其他用电设备供电;判断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量是否能够满足空调和其他用电设备的用电量;若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量能够满足空调和其他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则通过太阳能发电装置向蓄冷设备进行储能;若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量不能够满足空调和其他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则通过蓄冷设备向空调供冷。因此,本发明提高了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在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复合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复合式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17586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110282567.9

    申请日:2011-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复合式换热系统。本发明的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壳体(3);入口(1)和出口(16),第一介质通过入口(1)进入壳体(3),通过出口(16)流出;套管换热器(6),设置于壳体(3)内部,其包括由内管(61)和外管(62)组成的套管(60),内管(61)与外管(6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63),在环形通道(63)内流通第二介质,在内管(61)内流通第三介质;第一出入口(12)和第二出入口(15),分别与环形通道(63)的两端连通;第三出入口(13)和第四出入口(14),分别与内管(61)的两端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式换热器,能实现三种介质在同一个换热器内同步换热的功能。

    复合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复合式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17586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82567.9

    申请日:2011-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复合式换热系统。本发明的复合式换热器包括壳体(3);入口(1)和出口(16),第一介质通过入口(1)进入壳体(3),通过出口(16)流出;套管换热器(6),设置于壳体(3)内部,其包括由内管(61)和外管(62)组成的套管(60),内管(61)与外管(62)之间形成环形通道(63),在环形通道(63)内流通第二介质,在内管(61)内流通第三介质;第一出入口(12)和第二出入口(15),分别与环形通道(63)的两端连通;第三出入口(13)和第四出入口(14),分别与内管(61)的两端连通。根据本发明的复合式换热器,能实现三种介质在同一个换热器内同步换热的功能。

    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3764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200812.5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该热泵机组包括:循环连通的主连接管;第一节流部件,设置于所述主连接管;压缩机,设置于所述主连接管;室外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并与所述压缩机一侧的所述主连接管连通;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与所述压缩机之间,并与所述压缩机另一侧的所述主连接管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还设置于室内空间,并可直接与所述室内空间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以及第二节流部件,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部件之间。在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时,直接通过室内换热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使热泵机组只进行一次换热,降低了系统能耗,同时又提高了室内温度的控制精度。

    一种蓄热水箱及热泵热水器

    公开(公告)号:CN105318550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510742318.1

    申请日:2015-11-02

    Inventor: 程亚辉 罗苏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水箱,包括壳体、换热组件和蓄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和蓄热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形成的内腔中。本发明提供的蓄热水箱,采用管壳式换热器,将蓄热水箱与换热器结合为一体,减小了蓄热水箱体积。同时采用波纹折流板,不但增加了水与蓄热材料间的换热系数,而且蓄热材料由于换热面积更大,极大地增强了蓄热材料的放热速率。同时还具有壳管式换热器承压能力强的特点。

    采暖散热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35613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618664.8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暖散热器,包括:包括至少一个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联箱管、至少一个散热管和多个连接管,所述联箱管设置于所有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处,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联箱管上,每一个所述散热管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联箱管连通,所述散热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为胀接。本发明的采暖散热器采用在联箱管与连接管连接,并以连接管胀接固定在散热管一端的方式,将联箱管与散热管连通,使联箱管与散热管的连接不需要通过焊接连接,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安装成本,而且也使安装质量得到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高,还减小了热阻,提高了导热效率。

    散热翅片和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6403687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1039697.9

    申请日:2016-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30 F28F13/125 F28F2215/10 F28F22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翅片和散热器,涉及散热器领域。其中散热翅片包括竖直管、与竖直管接触的前侧面板、在竖直管外周上设置的第一肋片和第二肋片、以及与第二肋片接触的后侧面板,其中第一肋片的端部设有固定部,以便与相邻散热翅片的第一肋片端部相匹配的固定部进行第一固定连接,从而将前侧面板与由第一肋片、第二肋片和后侧面板构成的风道相隔离。本发明通过将前侧面板与由第一肋片、第二肋片和后侧面板构成的风道相隔离,从而有效避免了对流给热辐射造成的影响,提高了散热效率,并改善了用户体验。

    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38210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1045996.3

    申请日:2016-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6 F28D1/05308 F28F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散热器包括:多组散热翅片、风机组件和控制器(17);散热翅片包括:竖直管(1)、与竖直管接触的前面板(11)、后侧面板(13)以及设置在前面板(11)和后侧面板(13)之间的肋片;竖直管通道;在肋片之间和/或肋片与后侧面板(13)之间形成散热风道;控制器控制风机组件的运行。本发明的散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在达到辐射与对流的功能之外减少了普通散热罩带来的风道厚度,节省了空间;可利用低温热水供暖,有利于低品位热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可根据房间负荷对于风机的开启台数及开启档位进行智能调节。(1)的两端分别接入循环流体回路中,形成流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