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自支撑的复合结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空气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70733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121198.8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三维自支撑的复合结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空气电池。其中,所述三维自支撑的复合结构电极的制备方法为:先对聚氨酯海绵材料剪裁成所需的形状,再碳化处理;将碳化的聚氨酯海绵浸入氧化石墨烯溶液中,取出干燥;将该干燥后的材料浸泡于催化剂溶液,取出晾干,低温还原就得到了三维自支撑的复合结构电极。该复合结构电极以碳化聚氨酯海绵的纤维为骨架,用作整体的导电网络,在该碳化聚氨酯海绵纤维的外表及空隙处包裹、填充还原氧化石墨烯和催化剂,以增加该电极的导电性及比表面积,为反应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该电极不含粘结剂,可有效防止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902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01100.5

    申请日:2019-0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软包电池包括:第一封装件,形成有第一密封腔;第二封装件,形成有第二密封腔,第二封装件设于第一密封腔内;所述第二封装件与所述第一封装件之间形成有第三密封腔;电芯,设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内;电解液,设于所述第二密封腔内,以及绝缘液体,设于所述第三密封腔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的电芯外围设有两层封装件,两层封装件之间为充满绝缘液体的保护区;在软包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后,内侧封装件被破坏,保护区的绝缘液体流入电芯内部,急速增加内部电阻,大幅度降低短路电流,可以从软包电池的内部阻断电芯反应,减少软包电池的放热,降低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甚至爆炸的危险,减小安全隐患。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332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910640690.X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其中,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用于连接电池本体;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电池本体上的孔,以向所述电池本体内注入电解液,且用于将所述电池本体内的气体排出;以及盖片,可动地设于所述盖板,所述盖片包括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所述盖片避让所述通孔,以便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电池本体内注入电解液,或将所述电池本体内的气体排出;所述第二工位,所述盖片遮盖所述通孔。本发明操作方便,简化密封工序,同时大大节约人力及时间,同时避免相关技术中密封塞切换造成的电池的电芯被污染的问题。

    电池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浆料、负极极片和电化学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40092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688493.5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和铌钛氧化物,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石墨和/或类石墨结构的碳,所述铌钛氧化物在所述电池负极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数为1%至10%。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浆料,包括:所述的电池负极材料;以及溶剂,所述溶剂与所述电池负极材料混合形成浆料状混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位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电池负极材料层,所述电池负极材料层为由所述的电池负极材料形成的涂覆层或者为由所述的负极材料浆料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上并去除所述溶剂后形成的涂覆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化学电池。

    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55651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28797.7

    申请日:2019-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循环性能优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中,一种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还包括依次设于该集流体上的导电粘附层、负极材料层和复合导电层。本发明通过在集流体表面涂覆一粘附层,能够有效改善负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粘附力;粘附层为导电聚合物粘结剂,可以提高极片整体的电子电导率,同时改善极片的倍率性能;涂覆于该粘附层上的负极材料层,能够有效缓冲由于硅材料体积膨胀导致的应力问题,同时提高膜片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力,防止负极材料脱落;最后涂覆的复合导电层,可有效改善由于硅负极材料体积效应导致的材料之间的导电接触性问题,同时,复合导电层中添加有锂盐添加剂,能够改善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