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349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62810.8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叶风扇。该无叶风扇包括:机壳和轴流叶轮,机壳围合形成有腔室,并具有连通腔室的进风部和出风部。轴流叶轮设于腔室,进风部和出风部分别位于轴流叶轮在自身轴向上的两侧,出风部环绕轴向设置。上述无叶风扇,进风部和出风部设置在轴流叶轮的轴向两侧,能够大大降低无叶风扇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更加方便将无叶风扇应用于桌面使用。同时,从轴流叶轮中吹出的高速气流能够大致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经出风部出风,气流在到达出风部时无需变向,能量损失较小,送风效果好,用户使用体验感更好。

    消音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9874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81290.5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音组件及扫地机器人,本发明的消音组件包括:壳体,其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进风口、第一扩张腔和出风口,第一扩张腔的截面面积大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截面面积;内插管,一端连接于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另一端伸入第一扩张腔内,内插管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扩张腔的截面面积。本申请实施例的消音组件能够通过内插管对一定通过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进行消除,由此提升了消音组件的降噪效果,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因此,本实施例的消音组件能够有效降低风道噪音,降低消音组件的材料成本,且不会对扫地机器人的气动性能造成较大的损耗。

    隔音盖组件、盖体组件及料理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380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018906.1

    申请日:2023-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音盖组件,包括:第一隔音盖;第一隔音盖包括第一隔音腔,第一隔音腔内设有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第一导流结构设于第一隔音腔的一端,第一导流结构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分别与第一隔音腔和杯体连通;第二导流结构设于第一隔音腔的另一端,第二导流结构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与第一隔音腔和外界连通。通过在第一隔音盖上设置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导流结构,使得噪声能够从杯体通过第一导流结构进入第一隔音腔,在第一隔音腔内经过腔体壁面和第一导流结构、第二导流结构的外表面充分反射,经反射减弱后再通过第二导流结构进入外界环境中,强化了降噪效果。

    出风装置以及风扇灯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228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4076.5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风装置以及风扇灯,出风装置包括:壳体,外壁设有多个通风口;风轮,可旋转地设于壳体内,风轮形成用于加快气流流动的环形加速腔;风道壳,设于壳体内并围绕风轮的周向形成环形风道腔,环形风道腔与环形加速腔连通,且风道壳开设有与通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孔,第一进风孔与环形加速腔同轴连通;壳体在环形风道腔的底部处形成有与环形风道腔连通的环形出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孔的外径为d1、风轮的外径d2以及环形风道腔的外径D满足以下关系:0.7≤(d1/d2)≤0.75,1.3≤(D/d2)≤1.4。本申请的出风装置,能够有效增加出风量,提高出风风速以及送风距离,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风扇前网罩及风扇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557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67669.X

    申请日:2024-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风扇前网罩及风扇,风扇前网罩包括沿周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导风格栅,相邻两个导风格栅之间形成导风间隙,导风格栅的迎风侧具有导风面和汇流面;导风面和汇流面呈设定角度设置,以引导气流向靠近内侧导风间隙的方向汇聚。通过在导风格栅的迎风侧呈设定角度设置的导风面和汇流面,能够引导气流向靠近内侧导风间隙的方向汇聚,从而能够增强中心风感,减少气流紊流发散,降低远距离风速衰减,提高用户风感体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气流发散,中心风速衰减过快,远距离风感体验不佳的问题。

    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0637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085276.X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叶风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出风结构及无叶风扇,该出风结构应用于无叶风扇,包括出风风道,出风风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壁和第二风壁,第一风壁的一端和第二风壁的一端弧形连接,形成出风风道的宽端侧,第一风壁的另一端和第二风壁的另一端逐渐收缩形成出风风道的窄端侧,窄端侧形成有出风间隙,出风风道的底部具有进风口,出风风道的顶部封闭设置。将出风风道设置成宽端侧和窄端侧,出风间隙设置在窄端侧,既保证了出风风道的风量,风在出风风道内部流动时必然是从宽端侧向窄端侧流动汇聚,确保了内部气流流动方向的一致性、从而减小出风风道内壁的湍动能、气流冲击及能量损失,防止气流分离,又能确保送风距离。

    一种网罩结构及风扇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889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51200.7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罩结构及风扇,网罩结构包括第一扩风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筋条,每一第一筋条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倾斜端,每一第一筋条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倾斜端;第一倾斜端与第一轴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倾斜端与第二轴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扩风组件,包括多个第二筋条,每一第二筋条的第三部分上设置有第三倾斜端,每一第二筋条的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第四倾斜端,第三倾斜端与第三轴向之间具有第三夹角,第四倾斜端与第四轴向之间具有第四夹角。减少气流与网罩结构的格栅发生撞击时出现风阻,造成风量损失的状况,将气流扩散,进一步加大风速,在不影响送风感的同时,又能扩大送风面积。

    格栅结构及送风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50450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72170.8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格栅结构及送风装置。该一种格栅结构包括第一环墙、第二环墙、第三环墙、多个第一辐条及多个第二辐条。第二环墙围绕第一环墙且与第一环墙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辐条围绕第一环墙且呈放射状排布,每个第一辐条的一端和第一环墙连接,另一端和第二环墙连接。第三环墙围绕第二环墙且与第二环墙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辐条,围绕第二环墙且呈放射状排布,每个第二辐条的一端和第二环墙连接,另一端和第三环墙连接。其中,自第一环墙沿第三环墙的方向,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交错排布,而且沿第一环墙的周向,第一辐条的厚度小于第二辐条的厚度。本申请提供的格栅结构可增加通风面积,提高了格栅结构的进气量,还能减少制作第一辐条时的材料用量。

    风道结构及送风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1430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98331.1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风结构及送风装置。该出风结构包括壳体和过滤件,壳体围合形成有风道,并具有连通外部和风道的第一进风部,第一进风部环绕第一方向设置。过滤件位于风道,且环绕第一方向设置,过滤件位于空气从第一进风部进入风道的路径上。本申请的方案,在壳体内设置过滤件,空气从外部进入风道内时,经过滤件过滤,空气洁净度提高,送风装置的清洗次数大大减小。而且,第一进风部和过滤件均环绕第一方向设置,通过圆周进风的方式,空气从第一进风部大致沿过滤件的厚度方向被过滤件过滤后进入到风道,即使设置厚度较大的过滤件也不会增加送风装置在送风方向上的尺寸,有助于实现送风装置的小型化。

    暖风机
    20.
    发明公开
    暖风机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532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937295.5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暖风机,涉及供风技术领域。暖风机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加热组件和电源线,壳体设有进风端、风道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和所述出风端分别位于所述风道的两相对端;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侧;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出风端的一侧;电源线与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所述壳体的所述进风端设有进风面和相对所述进风面凸出的进风部,所述进风部与所述风道同轴设置,并与所述壳体的边侧限定形成容纳槽,所述电源线能够绕设于所述进风部的周侧并被收纳于所述容纳槽。本申请可将电源线缠绕于凸起的进风部周侧,并收纳于容纳槽内,整体结构精简,便于操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