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觉传感的电磁调控轧辊辊型监测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1764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286912.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觉传感的电磁调控轧辊辊型监测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电磁调控轧辊、感应线圈温度传感器、轧辊温度传感器、热成像仪、电磁棒、信号滑环和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电磁棒内置于电磁调控轧辊的轴心处,轧辊温度传感器均布在与电磁棒感应加热区对应的轧辊内孔壁上,感应线圈温度传感器均布在电磁棒感应线圈的上下两侧,信号滑环设置在电磁调控轧辊的一端,感应线圈温度传感器和轧辊温度传感器通过信号滑环连接至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所述热成像仪设置在电磁调控轧辊的外侧。本发明具有在线、非接触测量辊型的动态监测能力,可针对电磁调控轧辊的辊型过程变化特性进行实时的辊型检测,不但响应速率高,而且对轧制过程无影响。

    一种改善冷轧板带边降的电磁调控轧辊

    公开(公告)号:CN11324537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736802.9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冷轧板带边降的电磁调控轧辊,轧辊端部对称设有柱状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组合式环状电磁棒,其由一个带凸台电磁棒组元和一个带凹槽电磁棒组元组成;两个电磁棒组元的配合侧沿周向均匀设有位置相匹配的n层孔,孔中设有辅助感应棒,组合式环状电磁棒感应加热区径向设有温度传感器,可实时检测组合式电磁棒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值传递至外部温度监控系统;电磁感应线圈通过导电线路连接至导电滑环,再经由导电滑环连接至变频电源实现电路供电;固定轴与轧辊进行螺纹连接,方便对组合式环状电磁棒进行轴向调整,实现轧辊边部辊形轴向、径向实时调控。本发明是具有边部调控能力强、灵活性强,调控速度快的冷轧板带边降电磁调控轧辊。

    一种对薄带铸轧布流器和侧封板整体的预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72081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411493.2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对薄带铸轧布流器和侧封板整体的预热方法及装置,首先安装布流器、侧封板于上顶板,并将布流器和侧封板调节到基准原位;将上顶板放置于预热炉上,预热炉通过安装在其内部的硅钼棒管或火焰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对上顶板、布流器及侧封板进行烘烤预热至1200度以上;预热完成后,通过液压缸和移动导轨的配合,将上顶板安装至上机架,调节布流器和侧封板位置,进行浇铸。本发明节省了时间,从而减少了侧封板和布流器的温降;实现在线调节侧封板与布流器的位置及侧封力大小,极大的节省侧封和布流器所占空间,缩小预热炉体积,提高加热效率。上顶板作为加热炉上盖,耐火材料可起到隔热保温效果,同时可以储存一部分热量。

    一种内源驱动式板形板厚综合调控轧机

    公开(公告)号:CN10258103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15055.0

    申请日:2012-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源驱动式板形板厚综合调控轧机,由机架、带有电热胀棒的轧辊辊系、滑环、测温传感器和电热信号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组成,将装有电热胀棒调控辊型的轧辊辊系按照轧机类型装配在轧机机架之中,由液压缸调节压下量。通过辊型曲线电热胀棒温控调节,构建可实现各阶次复合浪形控制的辊型曲线。本发明可构造任意控制复杂浪形的高阶辊型曲线,能使二辊、普通四辊、多辊轧机控制板形的控制模式简化。同样具备传统轧辊横移、弯辊、分段喷水冷却的调节功效,大大简化了轧机板形调控机构构成,不仅可调节具有四次曲线的浪形,可以对各种高次浪形及局部浪形进行有效控制,使板形调控能力增强。本发明不仅适用板带冷轧,也适用于板带热轧。

    一种双辊薄带振动铸轧检测及控制熔池液位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314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518471.1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辊薄带振动铸轧检测及控制熔池液位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设置在铸轧辊组两端的侧封板,所述铸轧辊组的辊缝形成熔池,熔池的上方设有CCD相机;所述CCD相机与图像采集卡连接,且所述图像采集卡与主控计算机连接,所述主控计算机与PLC系统连接,所述PLC系统连接执行元件,所述执行元件包括调整中间包流量的位移电机和驱动所述振动轧辊和非振轧辊转动的轧辊驱动电机;所述PLC系统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调整所述轧辊驱动电机和位移电机稳定所述熔池的液位。本发明避免在高温恶劣工况下,传感设备损坏或失效,更加安全,且可以根据实际检测的熔池液位,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来应对熔池过高或过低等极端工况。

    一种轧辊磨损自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035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819040.9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辊磨损自愈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工作辊、导热硅脂、TEC电子温控片、水冷器、温度传感器导线、直流电源导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TEC电子温控片的冷端和热端;TEC电子温控片热端与工作辊之间通过导热硅脂接触;TEC电子温控片冷端通过导热硅脂与水冷器接触固定;水冷器直接水泵和循环水槽;TEC电子温控片连接直流电源。将工作辊进行分区处理,每个区段进行独立调整控制;根据现有辊形磨损预报技术实时对辊形监测,通过信号采集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等在线对TEC电子温控片的温度进行调控,进而对磨损辊形进行动态在线补偿。本发明板形调控能力强、灵活多变且易于控制,可用于轧辊磨损辊形的补偿以延长换辊生命周期。

    基于热电效应的内部快冷内冷型轧辊及其温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06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23644.7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许志强 海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热电效应的内部快冷内冷型轧辊及其温控方法,涉及板带铸轧制造领域,在辊芯表面上布置TEC电子温控片,沿辊芯轴向布置m片;沿辊芯周向布置n列。每列TEC电子温控片通过导线槽串联为一个整体控制单元,同时在每列TEC电子温控片下设置冷却水路,带走TEC电子温控片从辊套上抽取的热量。通过计算,布置好TEC电子温控片后,将均温铜套过盈热装在辊芯上;再将辊套过盈热装在均温铜套之上。工作时,通过信号采集系统、温度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进行实时信号反馈与控制。本发明强化了冷却效果,增加了冷却速度,冷却效果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增强了辊芯的强度,提高了辊套的更换速度,增加了产线效率。

    一种具有辊端散热功能的近等温可加热轧辊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4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07202.7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许志强 杨庭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辊端散热功能的近等温可加热轧辊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轧辊、换热翅片、辊端冷却风机、感应加热器、辊端温度传感器组、换热翅片温度传感器组;换热翅片呈三组对称布置于轧辊左右两端,可在轧辊进行感应加热时对辊端进行散热;换热翅片温度传感器组实时监控各级换热翅片温度,进而实时监控辊端温度,传感器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方法判断散热状态后开启轧辊两侧的辊端冷却风机进行强弱两级风冷。本发明采用换热翅片的形式对辊端进行散热,避免了水冷密封易引发漏液的问题;散热能力可通过温度信号检测后经风冷控制二次提升,辊端温度可控性强;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辊端散热方法,可自动化调控、装置简易,易于实现工业控制。

    一种用于辊型设计的轧机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7482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32619.7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nventor: 许志强 杨庭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辊型设计的轧机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支撑辊、下支撑辊、辊型综合调控系统、离线工作辊、离线支撑辊、板形仪和测厚仪;所述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上支撑辊、下支撑辊、离线支撑辊和离线工作辊均为电子温控轧辊,且均与辊型综合调控系统连接;所述离线工作辊和离线支撑辊均带有辊型检测功能;所述板形仪和测厚仪设置在轧制区入口侧及出口侧的远端,且所述板形仪和测厚仪均与辊型综合调控系统连接。本发明以板形为辊型设计指标,该指标是衡量板形调控能力的最直接指标,方法更具针对性,而且本发明可搭载于四辊轧机、六辊轧机等多种规格的轧机之中,技术兼容性强,辊型设计更为灵活,结果更为直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