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段变相位的行星滚柱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9388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69950.8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区段变相位的行星滚柱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刀具,将待加工滚柱夹持在车床上;S2:设加工后滚柱为n个螺纹区段,每段螺纹区段的螺距均为p,在相邻螺纹区段分界处车削相应的螺纹退刀槽;S3:滚柱以转速Vc匀速转动,滚柱每转一圈的时间为t,每个所述螺纹区段内车刀以进给速度F匀速轴向进给,即F*t=p,F*2t=2p;在螺纹退刀槽内根据螺纹变相位的正/负向要求增大或减小车刀的进给速度;从第一段螺纹区段、第一螺纹退刀槽、第二段螺纹区段、第二螺纹退刀槽依次进刀,直到第N螺纹区段加工完成;S4:卸下加工后的滚柱。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改变滚柱螺纹的分布方式。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副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4162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469994.0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滚柱丝杠副,属于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丝杠、行星滚柱和螺母,所述丝杠穿设在螺母内,且所述丝杠的轴线与螺母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行星滚柱环绕所述丝杠均匀的安装,每个所述行星滚柱均具有两段或两段以上的螺纹区段,相邻两段所述螺纹区段之间设有光杆段,所述行星滚柱包括原相位区段和变相位区段。本发明以行星滚柱作为改变预紧力的施加对象,只改变滚柱螺纹的分布方式,即可同时消除滚柱与丝杠、滚柱与螺母螺纹之间的双侧轴向传动间隙,使行星滚柱丝杠副中的预紧力对称、均匀,以消除反向爬行、冲击等不良现象,进而提高滚珠丝杠副的轴向传动刚度、反向传动精度及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数控振荡切削的滚柱丝杠轨道面毛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191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28502.5

    申请日:2022-08-03

    Inventor: 李岩 孙毅龙 张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数控振荡切削的滚柱丝杠轨道面毛化处理方法,其处理思路为将丝杆螺旋轨道面视为若干条间距随机分布的螺旋线组成,将每条螺旋线视为一系列间距随机分布的螺点组成;通过螺旋线轴向间距随机、螺点轴向间距随机、螺点长度尺寸随机的三随机方式,将螺旋轨道面的连续车削加工分解为若干螺线及螺线上若干螺点的随机振荡车削加工的组合,即完成丝杆螺旋轨道面的毛化处理。经本发明毛化处理后的滚珠丝杠可降低滚珠丝杆副的摩擦磨损,提高产品寿命。

    一种返程能量可存释的举升电动缸

    公开(公告)号:CN222750264U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21522628.3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返程能量可存释的举升电动缸,包括电机、能量回收装置、传动单元和负载连接单元,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齿轮减速器和扭矩存释器,所述传动单元包括丝杠、螺母副及第一外花键轴,所述负载连接单元与所述螺母副连接且能够随所述螺母副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外花键轴安装在所述丝杠的末端,所述扭矩存释器包括第二外花键轴,所述齿轮减速器至少包括首级齿轮轴和末级齿轮轴,所述首级齿轮轴与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末级齿轮轴为中空的内花键轴,所述内花键轴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外花键轴啮合,所述内花键轴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外花键轴啮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推杆返程时回收能量,并将这部分回收的能量用于辅助电动缸的启动过程。

    一种举升电动缸的能量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479393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522765.7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举升电动缸的能量回收装置,包括齿轮减速器、扭矩存释器和超速离合器,所述齿轮减速器包括减速箱、首级齿轮轴、中间多级齿轮轴、末级齿轮轴和减速齿轮组,所述末级齿轮轴为中空的内花键轴;所述扭矩存释器包括齿轮箱、第一固定齿轮轴、第二固定齿轮轴、卷簧齿轮轴、活动上紧齿轮轴、活动反转齿轮轴、第二外花键轴和传动齿轮组,所述卷簧齿轮轴上设有卷簧,所述齿轮箱上开设长弧轨道孔,所述活动上紧齿轮轴和所述活动反转齿轮轴均安装在各自的长弧轨道孔内;所述超速离合器安装在所述首级齿轮轴上,所述超速离合器用于产生制动扭矩控制或减缓所述减速齿轮组的旋转速度。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回收装置提高了电动缸的启动性能和整体性能。

    一种减震刀柄
    1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200952U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21752071.9

    申请日:2021-07-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刀柄,包括前刀体及用于安装刀具的后刀体,所述后刀体与前刀体连接,所述前刀体与刀体之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环形减震腔、设于环形减震腔内的减震模块及减震阻尼油,所述减震模块包括阻尼块及弹性单元,所述弹性单元设置在阻尼块与前刀体、后刀体之间。所述阻尼块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阻尼块的密度大于所述前刀体、后刀体的密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加工过程产生的震动传递到减震腔,阻尼块发生运动,弹性单元产生的反作用力与阻尼块产生的力相抵消,在作用力不断抵消的过程中,震动传递的能量逐渐减弱,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减少对刀具及机床各部件的损伤,延长刀具及机床的使用寿命。

    一种举升电动缸的扭矩存释器

    公开(公告)号:CN222479361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522659.9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举升电动缸的扭矩存释器,包括齿轮箱、第一固定齿轮轴、第二固定齿轮轴、卷簧齿轮轴、活动上紧齿轮轴、活动反转齿轮轴和第二外花键轴,第一固定齿轮轴、第二固定齿轮轴和卷簧齿轮轴上设有传动齿轮组,卷簧齿轮轴上还设有卷簧,齿轮箱上开设长弧轨道孔,活动上紧齿轮轴和活动反转齿轮轴均安装在各自的长弧轨道孔内,当活动上紧齿轮轴和活动反转齿轮轴沿各自的长弧轨道孔移动时,活动上紧齿轮轴和活动反转齿轮轴上的齿轮能够各自进入或脱离与传动齿轮组的啮合传动。本实用新型可将电动缸返程时丝杠的前期扭转动能以扭转弹性势能的形式存储在卷簧中,并在举升时将扭转弹性势能反向即时释放回丝杠,以增大电动缸的启动速度及加速度。

    一种直线导轨的滚道面形位精度的直接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013007U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23591360.7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线导轨的滚道面形位精度的直接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V型块、XYZ三向直线模组和测微单元,工作台上设有V型块,XYZ三向直线模组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测微单元安装在所述XYZ三向直线模组上,XYZ三向直线模组能够带动测微单元沿X、Y和Z轴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V型块,将被测导轨放置至V型块上,被测量面朝上放置,并以底面和下侧竖直面为定位基准,确保测量基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直接检测被测量面的表面轮廓值和位置尺寸,可直接计算导轨基准面、滚道面圆弧中线全长度的粗糙度、直线度、上滚道面和45°斜面之间的实际高度差值等指标,进而得到直线导轨形位精度的综合结果。

    一种防干涉的行星滚柱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134542U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21007295.6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干涉行星滚柱,属于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螺纹段、轴颈和轮齿,两段所述轮齿分别设置在所述外螺纹段的两端,两段所述轴颈分别设置在两段所述轮齿的外侧,所述轮齿与所述外螺纹段之间还设有空刀段。本实用新型行星滚柱两端的轮齿与外螺纹段之间留有空刀段,可消除传统滚柱中轮齿与外螺纹段之间较长的过渡圆弧,可有效避免内齿圈侧面与过渡圆弧的旋转干涉,使行星滚柱的转动更加流畅。

    一种具有微润滑构造的滚珠丝杠

    公开(公告)号:CN218564321U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22033281.3

    申请日:2022-08-03

    Inventor: 李岩 张伟 郭艳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具体是一种具有微润滑构造的滚珠丝杠,包括丝杆、集成反向器的螺母和钢珠,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的外滚道面上规则排列或无序排列若干微凹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丝杠的外滚道面上的微凹坑可降低滚珠丝杠与钢珠之间的接触面积,使润滑油直接均匀的作用在摩擦副上,避免导轨面与钢珠之间润滑油的受压挤出现象,提高滚珠丝杠副的捕油、储油及自润滑性能,进而降低滚珠丝杠副的摩擦磨损,提高产品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