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印度梨形孢和三氯异氰尿酸联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6649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57821.5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印度梨形孢和三氯异氰尿酸联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烟草种子播种于混有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a)菌丝的育苗基质中,成苗后移栽至大田;(2)移栽前,用三氯异氰尿酸药液浇灌烟草苗移栽用洞穴;移栽后10?15天,再用三氯异氰尿酸药液进行灌根处理。本发明使用的印度梨形孢不受农药三氯异氰尿酸抑制,可与三氯异氰尿酸联合使用,应用于烟草青枯病的防治。印度梨形孢与三氯异氰尿酸联合使用对青枯病的防控起到增效作用,其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印度梨形孢或三氯异氰尿酸的防治效果。

    凤阳产气霉制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8820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42135.6

    申请日:2015-03-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凤阳产气霉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凤阳产气霉的一级发酵种子按照10~20ml:100g的用量比接种于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于24.5~25.5℃黑暗静培养,培养时间为8~10天,得固体发酵产物。将固体发酵产物进行营养液包衣并风干:将固体发酵产物按照1g:0.9~1.1ml的固液比浸泡于灭菌后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10~12小时;将浸泡后所得的固体发酵产物风干至含水率为6%~10%;得凤阳产气霉制剂。本发明的凤阳产气霉制剂实际使用时,在每10升容器内放置30~80克的凤阳产气霉制剂,就能对容器内的物质产生保鲜防腐杀菌的作用。

    内生真菌菌株RR19及其用途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14045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310047563.1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稻内生的真菌菌株的突变体RR19,以及其在植物生长调节和/或使植物致病上的用途,属于微生物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内生真菌菌株RR19,为稻链状瓶霉(Harpophora oryzae)R5-6-1-RR19,其保藏号为:CCTCC NO: M2012312。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内生真菌菌株RR19的用途:使植物致病,植物包括水稻或大麦。

    内生真菌菌株RR19及其用途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14045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47563.1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稻内生的真菌菌株的突变体RR19,以及其在植物生长调节和/或使植物致病上的用途,属于微生物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内生真菌菌株RR19,为稻链状瓶霉(Harpophora oryzae)R5-6-1-RR19,其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2312。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内生真菌菌株RR19的用途:使植物致病,植物包括水稻或大麦。

    内生真菌菌株RR21及其用途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14044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47454.X

    申请日:2013-02-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生稻内生的真菌菌株的突变体RR21,以及其在植物生长调节和/或使植物致病上的用途,属于微生物及微生物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生真菌菌株RR21,为稻链状瓶霉(Harpophora oryzae)R5-6-1-RR21,其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2313。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上述内生真菌菌株RR21的用途,其特征在于:使植物致病;植物包括水稻或大麦。

    一种拟帚枝孢霉属真菌YS37及其在促进水稻生长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26505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803699.5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帚枝孢霉属真菌YS37及其在促进水稻生长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拟帚枝孢霉属真菌YS37是分离自野生稻根系的新种,命名为Parasarocladium oryzae YS3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2286。Parasarocladium oryzae YS37菌株可用于制备生物菌肥,将Parasarocladium oryzae YS37菌株或其发酵产物施用于水稻根系,能够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植株生物量。本发明为微生物应用于农作物生产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内生真菌A21-1-1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69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060377.5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内生真菌A21‑1‑1在防治水稻稻瘟病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278的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 A21‑1‑1通过包衣剂与菌肥育秧的方式与水稻共培养,菌种定殖于水稻根部,可以显著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病性,对苗期叶瘟和穗颈瘟均有防效,尤其针对穗颈瘟,防治效果达到70.39%‑83.24%,病情指数下降了67.53‑82.23。内生真菌Acrocalymma vagum A21‑1‑1对水稻稻瘟病的生物防治作用在农业领域内的推广应用具有巨大价值。

    凤阳产气霉制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8820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142135.6

    申请日:2015-03-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凤阳产气霉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凤阳产气霉的一级发酵种子按照10~20ml:100g的用量比接种于发酵基质上进行发酵,于24.5~25.5℃黑暗静培养,培养时间为8~10天,得固体发酵产物。将固体发酵产物进行营养液包衣并风干:将固体发酵产物按照1g:0.9~1.1ml的固液比浸泡于灭菌后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10~12小时;将浸泡后所得的固体发酵产物风干至含水率为6%~10%;得凤阳产气霉制剂。本发明的凤阳产气霉制剂实际使用时,在每10升容器内放置30~80克的凤阳产气霉制剂,就能对容器内的物质产生保鲜防腐杀菌的作用。

    一种利用印度梨形孢和中生菌素联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9445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57359.9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4/00 A01G7/06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印度梨形孢和中生菌素联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烟草种子播种于混有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a)菌丝的育苗基质中,成苗后移栽至大田;(2)移栽前,用中生菌素药液浇灌烟草苗移栽用洞穴;移栽后10~15天,再用中生菌素药液对每株烟草植株进行灌根处理。本发明使用的印度梨形孢不受中生菌素的抑制,可与杀菌剂中生菌素联合使用,应用于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与单独使用印度梨形孢或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相比,本发明印度梨形孢和中生菌素联合使用能够起到增效作用,显著提高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

    LC-MS研究稻瘟病菌代谢组学的样品制备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98188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121444.0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C-MS研究稻瘟病菌代谢组学的样品制备法,包括稻瘟病菌菌丝样品的培养、过滤收集、液氮灭活处理、冷冻干燥;冻干后的菌丝块于-70℃冷藏作为样品备用。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样品进行的检测法,将样品研磨破碎后进行溶剂提取;提取完毕后,离心,所得上清过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后进行上机检测:选用C18色谱柱(2.1×100mm,1.8μm);进样量2μL;柱温60℃;流动相组成为含0.1%FA的水和含0.1%FA的乙腈,流速0.4mL/min;质谱采用ESI(+)电离方式,质量扫描范围100~1100。采用本发明的提取及检测方法能得到较好的TIC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