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203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749458.7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维单元布局优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骨架导向的二维单元交互式遗传离散布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二维单元离散布局问题的数学模型;S2:设计以骨架为导向的单元定位及遗传算法编码;S3:基于直方图推土机距离(EMD)设计遗传算法评价函数,用于对解码之后的种群中个体的表现型进行评价;S4:引入交互式评价调整方法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S5,设计遗传算法进化过程。本发明可以有效的生成给定目标形状无轮廓边界约束、无严格连接约束的二维单元离散布局方案,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启发性的思路,可获得多样化的布局结果。本发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应用在拼图求解、艺术造型设计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323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08333.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可变形模型重构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基于魔尺结构的三维可变形模型重构方法,针对三维模型的扭曲重构问题,提出提出了一种基于魔尺结构的三维模型重构算法,以直链作为中间状态,通过规范的折叠步骤实现不同三维形状相互转换。首先将输入模型进行体素分割;而后生成连接关系,将体素集合转换为以三棱柱模块作为基本单元的四叉连接树及连接森林,并通过折叠序列生成算法选取多个能够生成有效折叠序列的链作为模型构造的最优解;最后对需要相互转换的两链构型进行数量调整,从而实现多种三位构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能够较快实现输入三维模型的重构方法解算,在重组家具、自由形式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5891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19347.4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T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树演化的创意图案生成方法,属于图案生成领域。包括:(1)将用户输入的图案对应的依存树作为初始活跃种群G,初始化空的背景种群B;(2)对初始活跃种群G与背景种群B两个树种群采用不同策略进行采样,得到一批图案依存树;(3)对上一步得到的图案依存树进行随机嫁接操作,快速合成大量新树;(4)将合成出的新树对应的图案呈献给用户,让用户选择更满意的结果;(5)将用户选择的结果放入活跃种群G中,而未被选择的结果则放入背景种群B中;相当于更新了采样概率,可以控制树演化的方向;(6)重复(2)-(5)步直到用户停止树的演化进程。根据用户选择,自动更新演化方向,生成更具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34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61871.5
申请日:2021-07-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二维单元布局优化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级滑动窗口分割的单元填充布局方法,针对以目标形状的轮廓为边界、单元间通过边‑边连接的单元无缝填充布局问题,提出使用多级滑动窗口对目标形状进行区域分割,再用单元对形状子区域进行填充的布局生成方法。并以七巧板为原型设计出了二维单元组——“九巧板”,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可被“九巧板”进行填充的多级滑动窗口。针对二维单元填充布局过程中不同的应用场景,使用基于不同的搜索方法的多级滑动窗口对目标形状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使用单元组对形状子区域进行填充布局。本发明方法能够提升单元布局的效率,在拼图设计领域和仓库物料存放规划上有着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575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23718.6
申请日:2019-08-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16/51 , G06F16/58 , G06F16/538 , G06F3/04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依存树的图案交互编辑方法,属于图案交互编辑领域。包括:(1)将图案的依存树以图形界面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并可以通过点击树节点查看和修改图元和布局规律的信息;(2)系统基于当前图案的依存树从图案库检索出若干不同图案,并将检索到的图案的依存树作为备用素材呈献给用户;(3)用户可以通过依存树的图形界面对当前图案依存树的节点进行操作,改变依存树的结构,或将节点替换为素材的依存树中的节点,从而改变图案;(4)当用户直接对图案中的某个单元进行平移、旋转、缩放、复制等操作时,系统对所涉及的布局规律进行参数调整,使图案其他部分发生相应改变,得到整体布局更为和谐的图案。
-
公开(公告)号:CN101526240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10096879.3
申请日:2009-03-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淋浴用取暖系统,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立体集成取暖系统。该取暖系统包括顶盖、壁板和底座,顶盖位于壁板的顶端,底座位于壁板的底端,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顶盖上设置有淋浴花洒和碳纤维加热管;壁板上设置有互相连接的暖风机和通风管,通风管上设有进风口和若干出风口,各出风口沿壁板垂直分布;底座内设置有聚乙烯管,聚乙烯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热水管相连,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淋浴花洒相连。本发明具有全方位立体加热、集合多种功能、使用方便安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332367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111608333.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可变形模型重构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基于魔尺结构的三维可变形模型重构方法,针对三维模型的扭曲重构问题,提出提出了一种基于魔尺结构的三维模型重构算法,以直链作为中间状态,通过规范的折叠步骤实现不同三维形状相互转换。首先将输入模型进行体素分割;而后生成连接关系,将体素集合转换为以三棱柱模块作为基本单元的四叉连接树及连接森林,并通过折叠序列生成算法选取多个能够生成有效折叠序列的链作为模型构造的最优解;最后对需要相互转换的两链构型进行数量调整,从而实现多种三位构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实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能够较快实现输入三维模型的重构方法解算,在重组家具、自由形式机器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747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81099.5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64U10/14 , B64U10/70 , B64U20/83 , B64U20/80 , B64U30/299 , H02S40/10 , B08B5/02 , B08B1/00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Q10/20 , B64U101/29 , B64U101/26 , B64U1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板智能清洁无人机、系统及清洁方法,该清洁无人机包括机身、电子模块、清洁模块、动力模块、飞行模块、定位模块和检测与标记模块,其中,机身、电子模块、清洁模块、动力模块、定位模块和检测与标记模块构成清洁无人机主体,飞行模块与主体相连接。本发明具有高效、智能、低成本的优点,解决了光伏板清洁现有的灵活性差、环境适应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本发明在清洁光伏板的同时具备探伤检测功能和数字孪生管理服务系统功能,为光伏电站提供更智能的管理服务;本发明具有适用多种场景的优点,适用于各类大型光伏电站或人工难以抵达的光伏板,比如屋顶、水面等;本发明能够减少水源的浪费、降低人工成本和人工作业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17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71928.1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可变形模型重构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晶格链的三维模型构建及变形方法。方法整体采用贪心思想:对输入的三维模型,首先计算基本模块的父级模块——四棱锥模块的树连接设计,再以父模块为单位求解杆状模块子链的局部最优解并连接生成最优链。对父模块的树连接,提出先分层求解其链连接路径后做层间连接,再连接遗留模块作为树节点的方式。对杆状模块子链的求解,提出基于状态匹配的配置方法。此外,提出基于反向模块的杆状模块链轮廓优化方法。本发明可以将任意三维模型构建成以晶格链为基本结构的三维可变形模型,从而实现多形状间的相互变换。发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应用在建筑结构、艺术造型设计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17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54902.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可变形模型重构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方形模块链的三维模型构建及变形方法。方法采用贪心思想:对输入的三维模型,首先计算基本模块——方形模块的父级模块——立方体模块的树连接设计,再对树内父模块逐个求解方形模块子链的最优解并连接生成最优链。对父模块的树连接,采用先分层求解其链连接路径后做层间连接,再连接遗留模块作为树节点的方式。对方形模块子链的求解,提出基于无向图的配置方法。本发明可以将任意三维模型构建成以方形模块链为基本结构的三维可变形模型,从而实现多形状间的相互变换。发明提出的算法可以应用在建筑结构、艺术造型设计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