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1026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61538.5
申请日:2017-12-1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H01M4/92 , H01M8/1011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一种用于醇类燃料电池的Au@Au/Pt核‑壳结构纳米催化剂,形状呈凹面立方体,大小为29±4nm;内部为金核,外部为金/铂壳;该催化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获得:首先制备金纳米粒子;然后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沉积银,形成Au@Ag核‑壳结构的纳米立方体;然后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Au@Ag/Au核‑壳结构的纳米立方体,最后加入氯铂酸将银置换出来,得到产品。本发明的催化剂将单纯的铂壳换成由铂金共同组成的壳,进一步的降低了铂的负载量,降低了成本。同时具有独特的核‑壳结构,有着更丰富的原子排布以及更大的表面积,并与金核相互作用具有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效应,可有效增强催化活性和减弱毒化效应;对于在碱性条件下的乙醇的氧化反应,稳定性以及催化活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53605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1411470.9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氧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氧析出和氧还原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取泡沫镍,浸入HCl溶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在烘箱中干燥;将泡沫镍放入含有CoCl2·6H2O和NiCl2·6H2O的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在泡沫镍表面沉积氢氧化镍钴复合材料;将经过电沉积之后得到的泡沫镍取出,洗涤后干燥;将泡沫镍与三聚氰胺混合物和硫脲分别置于双区温度控制管式炉的下风口部和上风口部,进行加热。本发明的催化剂在OER中的起始电势为1.52V(vs.RHE),在ORR中,与20%商业Pt/C作对比,起始电位为0.95V(vs.RHE),具有更好的甲醇耐受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35205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10355049.7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Ag‑Au@Fe3O4电传感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石墨烯的制备;步骤二,GO‑Ag的制备;步骤三,GO‑Ag/Au的制备;步骤四,GO‑Ag/Au‑Fe3O4的制备。该石墨烯负载Ag‑Au@Fe3O4应用于电传感材料的制备及应用,通过制备石墨烯、GO‑Ag、GO‑Ag/Au和GO‑Ag/Au‑Fe3O4,使石墨烯负载Ag‑Au@Fe3O4,从而使材料能够在0.1ppb‑20ppb以及线性程度在0.998以上的范围内定量的对砷的浓度进行检测,在更大范围内对砷进行定性的检测,且其他金属离子对其检测无干扰,由于催化剂负载了Fe3O4纳米粒子,所以增强了催化剂对砷的吸附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痕量砷化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682564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500175.7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Ni‑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CTAB、2‑甲基咪唑和硝酸锌为原料制备获得ZIF‑8;将ZIF‑8在管式炉中煅烧900℃煅烧3h获得微孔碳纳米立方体;再将微孔碳纳米立方体在硝酸中水浴加热;水洗后,将其分散于镍氨溶液中,室温下搅拌;然后滴加过量NaBH4溶液,水洗后,烘干,获得Ni‑C复合材料。获得的Ni‑C复合材料为立方体,边长约为10 nm,可作为超级电容材料使用。本发明制备工艺非常简单、制备方法的反应条件易于控制、耗时短,生产成本低、设备资金投入少,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977502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385694.4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泡沫镍为基体的三维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0.2~4m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取泡沫镍浸泡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超声,制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泡沫镍材料,材料干燥,得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将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浸泡在硝酸银溶液中,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为30‑100℃,时间20‑100min,冷却、分离、清洗、干燥,得到以泡沫镍为基体的三维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有效的减缓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层叠、不可逆团聚问题,还原得到的银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别,大小可控,充分地提高了银粒子的电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35205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355049.7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Ag-Au@Fe3O4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石墨烯的制备;步骤二,GO-Ag的制备;步骤三,GO-Ag/Au的制备;步骤四,GO-Ag/Au-Fe3O4的制备。该石墨烯负载Ag-Au@Fe3O4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备石墨烯、GO-Ag、GO-Ag/Au和GO-Ag/Au-Fe3O4,使石墨烯负载Ag-Au@Fe3O4,从而使材料能够在0.1ppb-20ppb(线性程度在0.998以上)的范围内定量的对砷的浓度进行检测,在更大范围内对砷进行定性的检测,且其他金属离子对其检测无干扰,由于催化剂负载了Fe3O4纳米粒子,所以增强了催化剂对砷的吸附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痕量砷化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166246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425343.2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D06M11/49 , D01F6/76 , C25B11/06 , B82Y40/00 , D06M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电催化析氧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是:步骤一、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制备:分别将3.2mmol苯胺和0.8mmol过硫酸铵溶于1MHCl溶液中,然后在苯胺溶液高速磁力搅拌的情况下将过硫酸铵溶液混合进苯胺溶液,持续搅拌,直至溶液变成深绿色(1h左右),之后用DMF:乙醇:去离子水=10:2:1(v:v:v)的混合溶液对所得深绿色溶液进行多次离心洗涤(10000r/min1次9500r/min2次),即可制得;本发明中的材料为双金属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具有低内阻、低成本、高工作电压和良好的导电性的特性,使得不同类型电极材料之间优势互相结合,缺陷互相减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铁钴双金属氧化物导电性能差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795743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166280.3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三硝基甲苯的电化学传感器,将石墨粉,KMnO4,H2SO4和H3PO4加入H2O2在去离子水中洗涤得到氧化石墨烯,进行超声处理,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银、柠檬酸钠水溶液冷凝回流,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得到Ag-RGO分散于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加入H2PtCl6溶液、PdCl2溶液后在去离子水离心洗涤、离心浓缩得到用于检测三硝基甲苯的电化学传感器材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简单,所用检测材料设备容易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076361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85691.0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92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镍/石墨烯/纳米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0.1‑5mg/ml氧化石墨烯水溶液;(2)取泡沫镍浸泡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超声,制得负载有氧化石墨烯的泡沫镍材料,材料干燥,得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3)泡沫镍‑氧化石墨烯复合产物浸泡在氯金酸溶液中,并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反应条件为60‑200℃,时间1‑5h,冷却、分离、清洗、干燥,得到泡沫镍/石墨烯/纳米金三维结构复合材料。该方法有效的减缓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层叠、不可逆团聚问题;还原得到的金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别,大小可控,充分地提高了金粒子的电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04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1200600.1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H01M4/90 , H01M8/1011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功能氧化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一步热解的简单方法可控的合成了用碳壳包覆钴镍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的类石墨烯碳纳米片双功能催化剂。类石墨烯片纳米层和石墨化碳壳为钴镍氧化物纳米颗粒提供电子传输通道,降低了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输阻力。三维类石墨烯纳米片层和碳壳上分布的中孔(约3nm)为电解质溶液与纳米颗粒的物质交换提供了通道,增强了钴镍氧化物的物质传输能力。石墨碳壳降低了奥斯瓦尔德熟化效应,使钴镍氧化物在双功能催化上更稳定。片层表面均匀分布的直径为30‑50nm的钴镍氧化物纳米颗粒和氮掺杂石墨化碳壳的协同作用带来了比20%Pt/C更优异的氧还原活性(半坡电位为0.78V)、析氧反应活性(起始电位为1.26V)和甲醇耐受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