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1302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410008020.3
申请日:2014-01-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孔雀石绿(MG)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将制备的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和纳米金修饰到电极表面,再通过化学作用将核酸适配体接在纳米金上,通过适配体与目标物的特异性结合作用将目标物结合到电极表面 ,然后在接上目标物的抗体,构成夹心结构的生物传感器。当检测的溶液中含有目标物时,就能在电极表面固定一定量的目标物和相应的抗体,构成传感结构。由于抗体上修饰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产生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利用电化学信号的变化即可实现对孔雀石绿(MG)的检测。本发明制备的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适合水产品中孔雀石绿(MG)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575783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31264.5
申请日:2013-11-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没食子酸丙酯(PG)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将制备的铂金双纳米粒子结合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PtAu-GrCNTs)修饰至电极表面,再采用电聚合的方式将分子印迹聚合物连接于PtAu-GrCNTs修饰的电极表面,洗脱掉模板分子(PG)之后形成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由于模板分子被洗脱之后会在传感器表面形成一系列与模板分子匹配的孔穴,当将洗脱之后的传感器浸泡于含有模板分子的样品溶液时,模板分子会被特异性吸附在传感器表面。将制备成功的电化学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由于模板分子的特异性吸附,电化学信号会发生变化,利用电化学信号的改变即可实现对没食子酸丙酯(PG)的检测。本发明制备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适合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357577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21322.6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叔丁基氢醌的核-壳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及食品安全领域。该核-壳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是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将制备的GO-MnO2和IL-MWCNTs复合物修饰至电极表面上,再与制备的核-壳分子印迹复合物(AuNPs@SiO2-MIP)结合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将制备成功的电化学传感器作为工作电极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即可对叔丁基氢醌进行检测。本发明制备的核-壳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适合食品中叔丁基氢醌的检测。
-
-
公开(公告)号:CN101825218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57186.3
申请日:2010-04-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F16S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网络互穿复相型材,由高强度的钢与有色合金组成,两种金属相相互交叉,相互贯穿,相互渗透,相互缠结和相互盘绕,经后序变形后就像多股绳拧结在一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基体合金的力学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相型材的制造方法,步骤如下,首先采用三维五向编织技术将型材制造成网络多孔骨架,再通过液态金属熔体浸渗技术制造网络互穿的双金属复合型材毛坯,然后对毛坯进行挤压变形处理,获得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和尺寸,最后对毛坯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得到所述复相材料。利用本发明制造的复相型材既具有常规钢铁材料硬度大、强度高、耐高温、导热系数高的特性,又具有有色金属塑性好,密度低的优势,并能实现材料的各种塑性变形加工,获得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和尺寸,可用于飞机制造,航空航天,汽车领域以及机械制造业。
-
公开(公告)号:CN104459130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504740.9
申请日:2014-09-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氨苄青霉素的生物传感器。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检测氨苄青霉素的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都比较低、成本高的问题。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氨苄青霉素的生物传感器,在电极上依次修饰有捕获探针层、HAP和MB探针层。制备方法:对电极进行预处理;将捕获探针层修饰到电极表面;将HAP和MB探针层修饰到电极表面。利用了核酸适配体的特异型识别,利用氨苄青霉素的适体作为识别物质实现了对目标物氨苄青霉素的高特异性检测;利用聚合酶的聚合作用,实现了目标物的循环利用,起到了信号放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98373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10605.5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利用电极表面修饰技术,将制备的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覆盖至金电极表面,以达到增强电信号提高传感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以对巯基苯胺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为功能单体,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模板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然后采用电聚合将其聚合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表面,洗脱掉模板分子之后,形成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由于模板分子被洗脱之后,会在传感器表面形成一系列孔穴,这些孔穴可以与模板分子进行特异性结合。将制备成功的电化学传感器为工作电极连接到电化学工作站,由于电极表面孔穴与模板分子的特异性吸附,导致电信号会发生改变,利用电信号的变化可以实现对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55843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449851.0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8F222/14 , C08F220/06 , C08F220/58 , C08F212/36 , C08F226/06 , C08F222/16 , C08F222/38 , C08J9/28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将有机砷化物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按摩尔比为0.1~2.5∶3.0∶0.1~4∶30~60∶0.01~0.10∶1.0~10的比例聚合而成;所述功能单体为核酸适配子。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砷化物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按摩尔比混合均匀,后进行聚合;(2)将上述得到的聚合物从反应器中取出,研磨、过筛;用洗脱液洗脱至不含细菌毒素,然后用有机溶剂清洗至中性,真空下干燥,即制得本发明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大大提高了检测海产品中有机砷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3941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449838.5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柱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能与有机砷化物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核酸适配子功能单体;(2)将有机砷化物模板分子、核酸适配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均匀制成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3)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将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到玻璃管柱内表面上;所述有机砷化物模板分子、核酸适配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的摩尔比为0.1~3∶5∶0.1~5∶50~80∶0.01~0.15∶1.0~10。将表面修饰技术应用到分子印迹柱的制备当中,使得基于核酸适配子的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分子印迹柱的制备具有可控性,提高了柱子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20039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49837.0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检测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中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能与有机砷化物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核酸适配子;(2)将有机砷化物模板分子、核酸适配子功能单体、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制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3)将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到传感器电极表面上。将表面修饰技术应用到用于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检测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当中,使得用于海产品中有机砷化物检测的基于核酸适配子的分子印迹膜电极的制备具有可控性,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