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7774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1067121.7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仅在其上游一侧开有进水口的整体呈封闭式的翻斗式闸门,翻斗式闸门的上游侧设置有开设有过水孔,过水孔与进水口对接,翻斗式闸门部分悬空于下底板的下游上方,下底边与翻斗式闸门通过支承铰与支承座连接,翻斗式闸门悬空端连接有弹性吊索,弹性吊索的另一端盘旋在闸顶的吊索控制转轮上,下底板还设置有信号输出端子,翻斗式闸门设置有向外旋转打开的放水门。该方法为在非灌溉季节,使闸门弹性吊索处于最紧状态,翻斗式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在灌溉季节,弹性吊索弹力系数降低,翻斗式闸门一直处于进水‑翻转‑出水的循环过程,实现了闸门自动翻转和自动灌溉,且能够计量过水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8609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67855.5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双S型”排水控盐管道集成隔离垫及方法,该隔离垫包括上层垫和下层垫,上层垫和下层垫之间设置有矩阵分布的等高的支撑杆和双S管。该方法为灌溉的余水汇集到上层垫上,然后顺着隔离垫进水孔进入到进水管,当深层渗漏量较小时,少量的水分会储存在一级储水弯头中,当深层渗漏量较大时,一级储水弯头中的水将被充满,水分会沿着一级连接管进入到单向过流管,汇集在二级储水弯头中,汇集到排水管,继而汇入排水总管;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到达下层垫时,水会从二级储水弯头流到排水管,并汇集到排水总管,排水总管中的水通向地面,通过抽吸泵抽排;本发明解决干旱地区常见的表层水盐环境难以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77774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7850.2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小型阶梯状跌水的鱼道装置,该鱼道装置设置于拦截河道的水坝,包括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的若干个休息池,相邻的休息池通过流道板连接,休息池和流道板朝向下游一侧均设置有挡板,水坝顶部朝向河道水流上游一侧竖直设置有顶板,顶板拦截河道,仅在休息池的入口处开口,朝向河道下游游去的鱼仅能进入到休息池。本发明消除了阶梯状跌水对鱼类从下游迁徙到上游或上游迁徙到下游所形成的阻碍,起到约束水流、降低流速、将原宽浅型水流形成一条窄漫式水流,使之成为一条有效的水生动物生态通道,同时流道本身也可作为消能装置的一部分,不影响跌水功能的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063213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829306.7
申请日:2016-09-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F03B1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波浪冲击能转化装置,包括固定的第一基板和非固定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一滑块组,第一滑块组可滑动的固定在第一压板上;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压板和第二滑块组,第二滑块组可滑动的固定在第二滑块组上;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通过两滑块组配合连续波浪进行相对运动;在第一滑块组和第二滑块组构成相对运动的末端滑块上连接有用于输出动能的传动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波浪冲击能转化装置,能够将周期性且不稳定的冲击力转化为连续不断的机械运动,从而带动其他机械或发电机的运转,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2031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29284.4
申请日:2016-09-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86 , E02C1/00 , E02C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省水船闸,包括控制闸室、调度闸室、安装在控制闸室与上游水位之间的上游控制闸门组、安装在调度闸室与下游水位之间的下游控制闸门组、安装在控制闸室中用于调节控制闸室中水量和水位的调水闸门组,以及安装在控制闸室中的排水系统。通过调水闸门和排水系统中抽水泵的配合,可以利用控制闸门上下游水位差以及调节闸室中的水量差对船只航行的水位进行控制,在平稳通过闸门的同时,又能保证上游的水量不会过多的流入下游,从而节省了船只通航过程中的水量消耗。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省水船闸的船舶过闸方法,保证了本发明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99325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1890.5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43 , A01B79/00 , A01B79/02 , C05F11/00 , C05F17/00 , C05G3/04 , C05F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秸秆和微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秸秆粉加入盐渍土混匀,堆成土堆,喷洒EM发酵液,控制温度和培养时间,得到微生物制剂;(2)将作物移栽在含有步骤(1)制备的微生物制剂的移栽土壤中后,在作物根际施用PAM保水剂,用量为2~10g/株;(3)作物生长期间,每7~15天喷洒一次稀释50‑100倍的EM发酵液。本发明通过秸秆粉和土壤混匀后添加微生物菌剂共发酵,并于作物移栽后配合使用保水剂,可减少表层盐渍土蒸发、降低土壤pH值和改善土壤质量,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技术利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避免化学修复剂对土壤造成的二次伤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28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346874.3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水科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农田灌排体系的生态资源化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农田,引水干流,排水支流,排水河沟和灌排渠系。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从临近的引水干流对灌区进行补水引流,注入一定的生态流量,灌溉排涝期,利用灌溉渠系进入农田,多余的沥水通过排水渠系经逐级拦截净化设施降低初期污染负荷后汇入排水河沟中,在排水河沟中采用深度处理技术削减污染物后进入排水支流,利用支流调蓄多余的沥水涝水后重新回到引水干流。本发明结合农田现有的灌排体系和规则,充分利用周边水系,建设生态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制定精准的运行调度方案,有效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777743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7121.7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翻斗式流量控制及自动监测闸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仅在其上游一侧开有进水口的整体呈封闭式的翻斗式闸门,翻斗式闸门的上游侧设置有开设有过水孔,过水孔与进水口对接,翻斗式闸门部分悬空于下底板的下游上方,下底边与翻斗式闸门通过支承铰与支承座连接,翻斗式闸门悬空端连接有弹性吊索,弹性吊索的另一端盘旋在闸顶的吊索控制转轮上,下底板还设置有信号输出端子,翻斗式闸门设置有向外旋转打开的放水门。该方法为在非灌溉季节,使闸门弹性吊索处于最紧状态,翻斗式闸门处于关闭状态;在灌溉季节,弹性吊索弹力系数降低,翻斗式闸门一直处于进水-翻转-出水的循环过程,实现了闸门自动翻转和自动灌溉,且能够计量过水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763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67852.1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饱和导水率室内批量测定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马氏瓶,马氏瓶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顶部延伸到马氏瓶的上方,马氏瓶设有分水装置的出水口,分水装置通过若干个分支水管连接有对应数量的环刀,每个环刀下方均设置一个漏斗,漏斗下方设置有烧杯,烧杯置于天平上。该方法为在马氏瓶灌满水,调整进气管下端高于环刀内土层表面5cm,打开马氏瓶下部进水总阀门,调整压差,待马氏瓶内外压力平衡后,关闭止水夹,将备于量杯中的5cm水头的水倒入环刀内,并同时打开止水夹,直至所有供试土样上方均维持5cm水头,用集水槽集中收集即可,渗流稳定后用烧杯收集,开始记录数据,最后通过饱和导水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本发明同时测量多个,节时。
-
公开(公告)号:CN110679367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37228.7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的膜孔沟灌方法及地膜打孔器,该膜孔沟灌方法包括布置田间输水系统,在灌水沟中铺上塑料膜,在灌水沟的侧壁开多排膜孔,在毛渠、输水沟和灌水沟中通水罐盖沟间田垄上的作物。该地膜打孔器包括同轴套设的连接杆和支撑杆,打孔筒同轴贯通连接在支撑杆下端,打孔环刀同轴设置于打孔筒下端,连接杆的下端延伸到打孔筒中,且该端设置有滑动压土圆板,连接杆的上端延伸到支撑杆上方,且该端设置有压板,当压板向下压实到支撑杆的顶部时,滑动压土圆板向下移动到靠近打孔环刀所在平面。本发明使沟灌和滴灌两种灌溉形式融于一体,既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又解决了沟灌中常见的灌水不均匀和滴灌中的土壤表层盐分聚集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