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潮间带潮滩底床局部冲淤变形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805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69484.5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潮间带潮滩底床局部冲淤变形的监测装置,属于微地貌演变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包括监测组件、导流组件和无线信号传输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监测箱,各监测箱内部通过升降轴安装有摄像机;各所述监测箱下方固定有内部设有蓄电池的底座,所述底座一侧活动连接有避免监测箱下沉的支撑杆;底座和支撑杆将监测箱固定在滩体内部,升降轴使得摄像机镜头与滩面齐平,实现了潮间带潮滩极浅水时段内床面冲淤变形测量,解决了传统仪器无法测量极浅水深条件下的床面变形的问题。监测箱上设有对床面变形定量的刻度线,便于定量化获取床面变形过程,使得极浅水时段的床面变形数字化。

    一种可控制地下水水位的泥沙冲刷实验水槽

    公开(公告)号:CN112526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27659.X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地下水水位的泥沙冲刷实验水槽,包括实验水槽和控制水槽,实验水槽分为上实验槽和下实验槽,上实验槽和下实验槽之间设置有透水板,上实验槽内设置有动力搅拌机构,实验水槽的上实验槽上设置有入水口,实验水槽的下实验槽槽壁上设置有出水口,控制水槽包括水源桶,水源桶内设置有浮筒,浮筒上连接有控制浮筒上下运动的传动装置,进水口连接水源桶。该水槽能够考虑到地下水对于泥沙冲刷的影响,更准确地对泥沙冲刷情况进行模拟,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大小的粒径,选择最优提高排水效率,能够灵活控制地下水水位。

    一种潮沟系统地形识别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4850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1032435.4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沟系统地形识别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潮滩三维地形数据转化成地形数据矩阵的形式;S2:判断主要潮沟系统;S3:判断次级潮沟;S4:计算潮沟深度矩阵;S5:确定潮沟中轴线;S6:统计潮沟断面尺寸特征。本发明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潮滩情况,能够准确地识别潮沟轮廓,并保留潮沟系统原有形态;首先识别规模较大的主要潮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判别范围,填充整个潮沟系统,保证了规模较小的次级潮沟的识别精度,同时避免了潮滩坑洼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本发明同时适用于河网地形的分析和提取。

    一种滩涂泥沙组分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99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60779.0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滩涂泥沙组分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实地采样获得采样样本,并测算出泥沙组分数据;对泥沙组分数据进行线性均衡处理,获得第一预处理数据;收集卫星遥感数据并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第二预处理数据;对第一预处理数据和第二预处理数据进行分割,得到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将训练数据集中的数据代入到多个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中,建立根据光不同波段对泥沙组分的估算模型;利用测试集中的数据验证训练好的多个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的拟合程度,根据拟合程度,筛选出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利用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计算滩涂泥沙组分。本发明能够提高滩涂泥沙组分的模拟精度。

    一种模拟潮汐作用下生物泥沙培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66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37379.7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模拟潮汐作用下生物泥沙培养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培养缸,培养缸中设有生物泥沙培养槽;底板上设有角度调节装置和调节轴;培养缸通过调节轴转动连接在底板上,培养缸依靠调节轴转动;培养缸上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生物泥沙培养槽上固定有水位传感器;水泵连接有定时开关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门一;培养缸上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门二;电磁阀门二连接有定时开关二;培养缸上方设有灯管,培养缸上设有支撑单元,灯管连接定时开关三。还包括一种模拟潮汐作用下生物泥沙培养方法。本装置和方法能模拟出潮汐环境,培养出与自然界相同的生物泥沙。

    一种基于激光投影图像的水槽模型地形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255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513803.6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槽试验的地形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投影图像的水槽模型地形测量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于试验水槽上端的可移动框架,可移动框架上安装有激光投影仪和拍摄设备,试验开始前在试验水槽内放置标尺,并通过拍摄设备记录标尺影像作为高程基准线,在进行地形测量时,打开激光投影仪,通过移动可移动框架对模型沙不同的断面位置进行映射,并用拍摄设备获取每个断面的激光投影线影像,最后通过对比标尺影像中的高程基准线与各断面上激光投影线,获取各断面上各点处的高程,本发明避免了复杂的空间位置换算,提高了模型试验研究中地形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潮滩泥螺在底栖微藻间移动的监测装置及监测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4715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22834.3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滩泥螺在底栖微藻斑块间移动行为的监测装置,并提供利用该装置的监测分析方法,涉及潮滩底栖动物行为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操控泥螺所处环境的底栖微藻斑块生物浓度水平与淹水状态,精准监测泥螺在非均质环境条件下的移动行为,并提出泥螺移动行为的线性量化指标,可用于监测分析潮滩泥螺在微藻斑块间移动行为,并确定泥螺在潮滩空间异质性分布的微藻斑块间的移动分布规律,为潮滩开放性泥螺养殖中种群动态预测与调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基于微生物作用的潮沟崩岸研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7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36274.6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微生物作用的潮沟崩岸物理实验系统及方法,属于涉及潮滩‑潮沟系统崩岸机理研究的测量技术领域。实验系统包括:潮沟边壁塑造区、微生物培养区、潮流水位控制区、渗流控制区、土体性质监测系统、崩岸过程监测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潮滩微生物的培养和观测,进而模拟潮流‑渗流‑微生物作用三者共同作用下的潮沟崩岸过程,相关成果可以推动潮沟崩岸治理关键技术发展。

    潮间带多点位近底边界层水沙过程同步观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5301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610532120.5

    申请日:2016-07-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间带多点位近底边界层水沙过程同步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潮间带观测剖面的地形、植被特征以及水动力条件,确定三类观测点位置;根据各类观测点的水动力条件确定观测平台及所需的仪器;根据潮间带各观测点地形和实测潮位过程,利用露滩时间在观测点安装仪器支架和仪器,布设仪器;根据设置的观测起讫时间进行自动观测和数据采集;回收观测仪器和支架。本发明提供的潮间带多点位近底边界层水沙过程同步观测方法采用国外先进的流速仪、浊度仪、潮位仪,可获取潮间带多点位近底边界层水沙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

    一种潮沟系统地形识别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485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32435.4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沟系统地形识别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潮滩三维地形数据转化成地形数据矩阵的形式;S2:判断主要潮沟系统;S3:判断次级潮沟;S4:计算潮沟深度矩阵;S5:确定潮沟中轴线;S6:统计潮沟断面尺寸特征。本发明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的潮滩情况,能够准确地识别潮沟轮廓,并保留潮沟系统原有形态;首先识别规模较大的主要潮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判别范围,填充整个潮沟系统,保证了规模较小的次级潮沟的识别精度,同时避免了潮滩坑洼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本发明同时适用于河网地形的分析和提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