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生物气成藏过程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58858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86614.6

    申请日:2017-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层生物气成藏过程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模拟煤层与菌液相互作用的生物气生成与储存系统,模拟控制煤层埋藏深度的压力控制与监测系统,模拟观测煤储层中产生的甲烷气体量、气体成分和同位素分析、甲烷菌活性测定的菌液循环及生物气检测系统,实现生物气生成与储存系统恒温控制的温度调控系统;所述压力控制与监测系统、温度调控系统、菌液循环及生物气检测系统分别与生物气生成与储存系统连接,压力控制与监测系统以及温度调控系统外接上位计算机。该装置及实验方法可探索生物气生成随着煤层抬升和下降的成藏过程,同时通过对煤层变压、控温、注入菌液,模拟煤层生物气的生成和赋存规律。

    煤矿井下钻孔的钻进、增透、修复与气驱置换综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6044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489910.1

    申请日:2012-11-27

    Abstract: 煤矿井下钻孔的钻进、增透、修复与气驱置换综合方法,包括钻孔钻进、煤层增透、钻孔修复和气驱增透四个工艺步骤。本发明可实现连续钻进、远程操作,具有施工简便、排渣顺畅、钻进速度快等优点,且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远离施工现场,改善工人劳动环境,降低和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人身安全可得到有效保障。可以对煤层进行水力割缝、压裂、冲孔等措施,可大幅度均匀的提高煤层的透气性系数,使水力化作业造成的应力集中有规律可循,也可以对已有坍塌钻孔、积水钻孔进行钻孔修复,增加钻孔使用寿命,提高钻孔有效抽采的质量;同时,在钻孔增透及修复的基础上,如后期抽采效果不明显,则可采用气驱工艺,提高瓦斯抽采效率。

    化学反应防治煤层冲击地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176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10316.4

    申请日:2013-01-11

    Abstract: 化学反应防治煤层冲击地压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存在冲击地压灾害且镜质组反射率<0.6%的煤层;在煤层中选择一定区域进行钻孔;将钻孔的孔口封堵;配置碱溶液;把配置的碱溶液泵注到钻孔中,浸泡一段时间;采用微震、电磁辐射或者钻屑方式进行监测,确保消除冲击倾向性,重复浸泡多次,直至完全消除冲击倾向性;与传统物理方式防治冲击地压措施进行比较。本发明与传统冲击地压防治措施相比,不但防治冲击地压效果好,而且施工方便、安全性高,消除冲击倾向性速度快且彻底,成本低廉,避免了传统注水吸收速度慢的弊端,为低阶煤层冲击地压提供了一种新的防治方法,在低阶煤层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煤储层的生物增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041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17802.3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储层的生物增透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中低阶煤储层;(2)通过钻井或者其它方式形成向煤层注入液体的通道;(3)选择并培养适宜厌氧环境且能有效利用煤的微生物菌种;(4)通过水力压裂或者其它方式把含有微生物菌种的营养液注入煤储层;(5)根据煤阶不同,确定关井时间;(6)按照常规煤层气井排采或瓦斯抽采工序组织后续生产;(7)效果检验。煤储层增透技术是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瓦斯治理的关键环节,本发明针对中低煤阶储层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增透工艺,通过微生物对煤的降解,达到增加煤储层渗透性的目的,为提高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瓦斯抽采有重要意义。

    煤层生物气成藏过程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58858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1710586614.6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层生物气成藏过程模拟装置及实验方法,该装置包括模拟煤层与菌液相互作用的生物气生成与储存系统,模拟控制煤层埋藏深度的压力控制与监测系统,模拟观测煤储层中产生的甲烷气体量、气体成分和同位素分析、甲烷菌活性测定的菌液循环及生物气检测系统,实现生物气生成与储存系统恒温控制的温度调控系统;所述压力控制与监测系统、温度调控系统、菌液循环及生物气检测系统分别与生物气生成与储存系统连接,压力控制与监测系统以及温度调控系统外接上位计算机。该装置及实验方法可探索生物气生成随着煤层抬升和下降的成藏过程,同时通过对煤层变压、控温、注入菌液,模拟煤层生物气的生成和赋存规律。

    一种煤层气井裸眼化学造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173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003331.6

    申请日:2013-01-06

    Abstract: 一种煤层气井裸眼化学造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镜质组反射率<0.6%的煤储层;通过钻井作业方式形成抵达煤层的通道;在地面配制碱溶液,沿通道泵注到煤层段,浸泡一段时间;通过洗井作业方式把坍塌的煤屑返排到地面;重复浸泡?洗井作业并循环多次,根据返排的煤屑重量计算煤层坍塌直径,直至煤层段坍塌形成设计的洞穴规模;组织后续生产;与传统裸眼造穴方法对比,检验化学造穴的应用效果。本发明根据镜质组反射率<0.6%的煤储层一旦与碱溶液作用,大量有机物即被抽提,煤体的力学强度急剧降低,形成煤屑,煤壁坍塌形成洞穴,这种裸眼化学造穴方法对增加洞穴规模、消除近井污染带和降低裸眼洞穴施工成本均有重要意义。

    一种煤储层的生物增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00411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210417802.3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储层的生物增透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中低阶煤储层;(2)、通过钻井或者其它方式形成向煤层注入液体的通道;(3)、选择并培养适宜厌氧环境且能有效利用煤的微生物菌种;(4)、通过水力压裂或者其它方式把含有微生物菌种的营养液注入煤储层;(5)、根据煤阶不同,确定关井时间;(6)、按照常规煤层气井排采或瓦斯抽采工序组织后续生产;(7)、效果检验。煤储层增透技术是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瓦斯治理的关键环节,本发明针对中低煤阶储层提出了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增透工艺,通过微生物对煤的降解,达到增加煤储层渗透性的目的,为提高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瓦斯抽采有重要意义。

    一种低渗储层的体积改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913221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210435585.0

    申请日:2012-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储层的体积改造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煤层、页岩或者致密砂岩或其他低渗储层;(2)、直井在射孔后采用投球限流水力压裂方式;水平井在射孔后采用分段多簇射孔水力压裂方式;采用这两种压裂方式在泵注过程中均要进行变排量、变支撑剂、变压裂液、变砂比。本发明在水力压裂过程中采用变排量、变砂比、变支撑剂和变压裂液等“四变”措施,同时在直井压裂时可以采用投球限流,或者水平井采用分段多簇射孔压裂工艺,在储层中形成网状裂缝系统。本发明实现体积改造效果,避免传统水力压裂产生单一裂缝无法达到商业产能或者后期产量递减过快的弊端,为低渗储层的油气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煤与瓦斯突出实验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95835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10021828.1

    申请日:2011-0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与瓦斯突出实验模拟装置,包括煤样室和气压加载设备,所述煤样室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煤样的煤样型腔,气压加载设备包括瓦斯气瓶和与瓦斯气瓶连接的加压气体通道,加压气体通道与煤样室中的煤样型腔相连通,煤样室上设置有工作时与煤样型腔连通的煤与瓦斯喷出口,在煤与瓦斯喷出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喷出口导通的控制装置,煤样室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煤样室内部压力的压力采集设备,在煤样室外设置有用于对煤样型腔内部煤样拍照的第一照相机,煤样室上设有与第一照相机相对应的透明部分,在煤样室外对应于煤与瓦斯喷出口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拍摄煤与瓦斯喷出的第二照相机,在煤样室下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煤样室上下震动的震动器。

    一种煤层气井裸眼化学造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61734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03331.6

    申请日:2013-01-06

    Abstract: 一种煤层气井裸眼化学造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镜质组反射率<0.6%的煤储层;通过钻井作业方式形成抵达煤层的通道;在地面配制碱溶液,沿通道泵注到煤层段,浸泡一段时间;通过洗井作业方式把坍塌的煤屑返排到地面;重复浸泡-洗井作业并循环多次,根据返排的煤屑重量计算煤层坍塌直径,直至煤层段坍塌形成设计的洞穴规模;组织后续生产;与传统裸眼造穴方法对比,检验化学造穴的应用效果。本发明根据镜质组反射率<0.6%的煤储层一旦与碱溶液作用,大量有机物即被抽提,煤体的力学强度急剧降低,形成煤屑,煤壁坍塌形成洞穴,这种裸眼化学造穴方法对增加洞穴规模、消除近井污染带和降低裸眼洞穴施工成本均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