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去离子用浒苔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5558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06590.0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一种电容去离子用浒苔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制备步骤:将浒苔洗净、风干后,置于马弗炉中,在氮气氛围下,以5‑10℃/分钟的升温速率升至700‑900℃,保持2‑4 h,形成浒苔炭化料;将浒苔炭化料进行研磨、过筛后依次使用蒸馏水洗涤1‑3次,0.2‑3M盐酸洗涤1‑4次,蒸馏水洗涤1‑8次,过滤烘干,得到浒苔活性炭。本发明制得的浒苔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中未采用任何活化剂和改性剂,且操作简单、工艺简便、无污染,适用于工业生产。浒苔活性炭保留浒苔生物质原有的表面褶皱结构,含有层级孔结构,且中孔率达到64.6%。浒苔活性炭产品带有负电表面电荷,可作为电容去离子技术专用的负极材料。

    一种模块化耦合污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5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349187.9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耦合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系统的处理模块包括多级生态塘、多级跌水充氧式生态沟渠和多级跌水坝中的两种或三种;所述处理模块的耦合方式为:多级生态塘和多级跌水充氧式生态沟渠依次串联;或为:多级跌水坝、多级生态塘和多级跌水充氧式生态沟渠依次串联;或为:多级跌水充氧式生态沟渠、多级生态塘和多级跌水坝依次串联。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系统由多级生态塘、多级跌水充氧式生态沟渠和多级跌水坝中的两种或三种耦合组成,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农村地势、污水水质选择不同的耦合方式,并且本发明提供的系统无需增加曝气、搅拌等设备,操作简便、管理容易,水处理效果稳定,净化效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室内液体培养蓝藻的简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18202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69126.3

    申请日:2015-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08 C12M29/06 C12M31/02 C12M4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室内液体培养蓝藻的简易装置是将玻璃水缸携带恒温器以保持适宜蓝藻生长的温度环境(30℃),玻璃水缸背面安装日光灯管为蓝藻的生长提供光源,在耐高温的玻璃试管中盛BG-11培养基,将蓝藻接种于其中后用携带耐高温硅胶塞的不等径玻璃导气管塞紧,不等径玻璃导气管的上部与二氧化碳气瓶导出的塑料软管相接,然后整体放置在玻璃水缸内平排多孔的不锈钢试管架上,开通与二氧化碳气瓶相连的气体分流阀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据此满足了蓝藻生长的温度、光照及通气条件。该培养蓝藻的改良装置能有效节约室内空间,便于操作,投资少,维护成本低、使用年限长,适用范围广,也可用于其他微藻的实内培养。

    一种利用诸葛菜林下快速固碳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520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0508.2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诸葛菜林下快速固碳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林下地被植物复合种植模式,在水杉林下间作套种诸葛菜,并进行翻压绿肥,充分发挥了诸葛菜作为绿肥作物的生态效益,增加林下地面覆盖度,促进蓄水保墒,抑制土壤返盐,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土壤固碳能力。本发明对提升沿海林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林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增汇减排能力,提升滨海地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水平具有实际研究意义。

    一种水生植物蚯蚓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229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68611.2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蚯蚓粪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水生植物残体和鲜牛粪按照配比混合,边搅拌边破碎水生植物残体,并混合均匀;向水生植物残体与牛粪的混合物中添加蚯蚓,蚯蚓在气温为15‑35℃的林下对水生植物残体与牛粪混合物进行转化,期间混合物的水分维持在65‑75%;35‑45天后,将蚯蚓和蚯蚓粪分离,并将蚯蚓粪晾晒,即获得水生植物蚯蚓粪。水生植物蚯蚓粪分别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吸附水体中的铜和锌,进而达到对水体铜锌复合污染的去除,为水生植物特别是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用植物残体的处理找到一条生态循环的途径,也可为水体复合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一个生态治理的方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