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性质粒的构建及其在核黄素生产菌中的运用

    公开(公告)号:CN10453174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46849.3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我们首次将抗性基因sat整合到质粒pMA5上构建出新的具有NTC抗性质粒pMA5-sat。另外,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一株核黄素生产菌Bacillus subtilis RF1,该菌株对多种常规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性,所以对于该菌株运用质粒表达外源基因的抗性筛选造成了困难。为了验证所构建新型质粒的实用性,首次将来自Bacillus subtilis RF1自身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zwf连接抗性质粒pMA5-sat上,得到表达载体pMA5-sat-zwf,将表达载体转化到核黄素生产菌Bacillus subtilis RF1中得到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RF1/pMA5-sat-zwf。多次发酵罐结果表明重组菌发酵60h核黄素产量达到12.01g/L,比原始菌的9.22g/L提高了30.3%。说明新构建的重组质粒pMA5-sat能够用于枯草芽孢杆菌的代谢改造。

    一种来源于StreptomyceskathiraeSC-1的酪氨酸酶编码基因melC及其蛋白

    公开(公告)号:CN10440406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49427.1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kathirae SC-1酪氨酸酶的编码基因melC及其蛋白。Streptomyces kathirae SC-1是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一株高产黑色素菌株,目前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2432。本发明过程最终克隆获得1899bp,该序列包括553 bp开放阅读框上游序列、酪氨酸酶操纵子melC(包括两个编码基因melC1及melC2),melC1基因产物为酪氨酸酶金属伴侣,其功能为激活酪氨酸酶原,运输铜离子至酪氨酸酶,帮助酪氨酸酶至细胞外。与国内外已报道酪氨酸酶编码基因进行对比,发现其与已报道的最高相似度仅为75%,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最高相似度仅为83%,说明Streptomyces kathirae SC-1酪氨酸酶编码基因是一种新型酪氨酸酶。

    一种高产L-精氨酸钝齿棒杆菌分批发酵优化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81231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49335.7

    申请日:2014-06-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验室前期对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诱变育种以及菌株代谢工程改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基于前期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产L-精氨酸钝齿棒杆菌分批发酵优化工艺,是在之前利用钝齿棒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主要通过种子培养以及发酵工艺改进来提高L-精氨酸产量。该工艺种子培养过程中,种子生长迅速且最终菌浓较高。该工艺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基成分简单,无需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工艺控制简单,菌株发酵性能稳定,L-精氨酸产量达到56.3g/L,为国内目前最高产量之一;糖酸转化率达到32%,为国内目前最高水平。

    利用一株安全菌株发酵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生产2,3-丁二醇

    公开(公告)号:CN10301407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60637.2

    申请日:2012-09-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一株环境安全菌株Bacillus subtilis CTCC M2009200发酵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中发酵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具体的说,将种子液按4%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37℃,空气流量为120m3/h·m3培养基,搅拌转速为350r/min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当发酵液中甘油浓度低于15g/L时,流加粗甘油补料液,使培养液中甘油的浓度维持在0-20g/L,当甘油消耗速率低于1g/l·h时,即刻停止发酵,发酵液即为含有2,3-丁二醇液体。本发明为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进行工业化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

    利用多阶段转速调控策略提高Bacillussubtilis发酵生产核黄素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16823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10399.7

    申请日:2012-09-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利用多阶段转速调控策略提高Bacillus subtilis发酵生产核黄素产量的方法,属于溶氧控制技术在发酵过程优化应用方面的技术领域。在发酵0-26h搅拌转速控制在600rpm,26-31h搅拌转速控制在700rpm,31-35h搅拌转速控制在800rpm,36-48h搅拌转速控制在900rpm,用此多阶段搅拌转速控制工艺,核黄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工艺简单易行、高效,有着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对其它溶氧要求很高的发酵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一种通过敲除黄素还原酶提高L-精氨酸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0942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610592588.3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敲除黄素还原酶提高L‑精氨酸产量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将钝齿棒杆菌SDNN403中编码假定NADPH‑依赖型FMN还原酶基因frd1和frd2在E.coli BL21中过表达并纯化出目标蛋白Frd181和Frd188,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Frd181和Frd188蛋白均为产H2O2NAD(P)H‑依赖型黄素还原酶。以钝齿棒杆菌SDNN403基因组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获取frd1和frd2基因缺失片段,并连接pK18mobsacB,得到敲除质粒pK18mobsacB‑Δfrd1和pK18mobsacB‑Δfrd2,通过电击转化钝齿棒杆菌SDNN403,二次筛选得到重组菌株403Δfrd1和403Δfrd2。摇瓶发酵发现,通过敲除frd1和frd2基因,L‑精氨酸产量明显提高。

    一种定点突变改造的基因工程酪氨酸酶

    公开(公告)号:CN104894078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510252442.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获得的链霉菌酪氨酸酶。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定点突变改造的基因工程酪氨酸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点突变的基因工程链霉菌酪氨酸酶氨基酸序列相对于天然的链霉菌酪氨酸酶氨基酸序列的第7位谷氨酰胺突变为赖氨酸,第234位甘氨酸突变为脯氨酸。本发明所述的基因工程链霉菌酪氨酸酶最适温度相对于天然的链霉菌酪氨酸酶提高了10℃,在60℃下的半衰期提高了3倍,为其高效合成黑色素奠定了基础。

    通过加强辅酶循环再生速率提高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2,3-丁二醇产量

    公开(公告)号:CN103602624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342415.2

    申请日:2013-08-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从B.amyloliqefaciens B10-127中克隆出参与2,3-丁二醇合成途径中辅酶循环再生的关键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3-羟基-2-丁酮还原酶(acr),并将该基因与穿梭表达质粒pMA5-HpaII连接,成功构建了携带基因gapdh和acr基因的穿梭表达质粒pMA5-HpaII-acr-HapII-gapdh,并转入解淀粉芽孢杆菌B10-127中,获得加强gapdh和acr基因表达的解淀粉芽孢杆菌pMA5-HpaII-acr-HapII-gapdh/B.amyloliquefaciens。原始菌株相比,重组菌2,3-丁二醇产量提高了14.7%,副产物如3-羟基-2-丁酮、乳酸和丁二酸的积累分别降低65.6%、43.8%和42.4%,且发酵周期有所缩短。通过补料流加发酵,2,3-丁二醇产量达到121.3g/L。

    利用一株安全菌株发酵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生产2,3-丁二醇

    公开(公告)号:CN103014075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360637.2

    申请日:2012-09-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一株环境安全菌株Bacillus subtilis CTCC M2009200发酵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生产2,3-丁二醇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中发酵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包括种子培养和发酵培养。具体的说,将种子液按4%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37℃,空气流量为120m3/h·m3培养基,搅拌转速为350r/min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当发酵液中甘油浓度低于15g/L时,流加粗甘油补料液,使培养液中甘油的浓度维持在0-20g/L,当甘油消耗速率低于1g/l·h时,即刻停止发酵,发酵液即为含有2,3-丁二醇液体。本发明为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进行工业化深度开发提供了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