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斗式管口渗流量仪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44592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29422.0

    申请日:2009-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翻斗式管口渗流量仪,包括翻斗、平衡杆、转轴、电磁铁、磁控开关、安装底板,所述翻斗呈簸箕形,在其底部有一转轴安装在安装底板上的支架上,翻斗的一边设置有平衡杆;在翻斗上相对的两个侧面外部分别设置有推板和磁铁环;电磁铁、磁控开关安装在安装底板上,电磁铁设置在推板的一边,磁控开关设置在磁铁环的旁边;在安装底板上,翻斗、平衡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定位装置。本发明设置的定位装置,可以调节翻斗式管口渗流量仪翻斗翻转时翻斗中的水量,即调节了翻转时翻斗的容积,为不同流量准确监测提供了保障,提高了精度,降低了故障率。同时,翻斗式管口渗流量仪的结构简单,清洗、维护极为方便。

    一种数据采集单元
    1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16472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194102.3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据采集单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防雷器件拆装较为繁琐,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包括罩壳和主板组件,主板组件包括主板、扩展板和防雷板,主板设置在扩展板上并通过扩展板可拆安装在罩壳内部,防雷板设置在罩壳外部,防雷板穿过罩壳并通过扩展板与主板电连,防雷板与扩展板可插拔式连接实现防雷板快换功能,本装置的防雷板与主板之间采用可插拔式连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焊接,使防雷板与主板之间的拆装更加便捷迅速,防雷板设置在罩壳外部,更换时无需拆装罩壳,即使专业技能较差或无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亦可拆装防雷板。

    基于ZigBee传输的灌区信息采集传输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3910006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315873.7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ZigBee传输的灌区信息采集传输设备,包括数据信息采集终端、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太阳能供电单元;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数据信息采集终端通信连接;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通信连接;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信息传输到ZigBee协调器,再由协调器传输到监测中心;数据信息采集终端、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均由太阳能供电单元供电;无线传输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ZigBee射频收发器和可控射频功放模块。操作简单、建设成本低、能耗少,能有效解决高杆型农作物对传输路径的影响,传输稳定。

    一种水质氨氮/总磷二合一自动监测仪

    公开(公告)号:CN222379588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20560661.9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质氨氮/总磷二合一自动监测仪,通过引入储液环,采用精密注射泵、多通道阀、夹管阀与储液环互相配合,自动计量氨氮、总磷的检测试剂,所有被计量的试剂临时存储在储液环内,不再进入注射泵,吹扫管路时通过夹管阀的通道向注射泵提供空气,便于彻底吹扫管路中残留的试剂和清洗水,消除试剂交叉污染问题,试剂体积计量精度高,一致性好、后期维护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将管路润洗、试剂计量、进样、消解、反应、比色测量、管路清洗及排空等步骤全自动化,能够同时实现对水中氨氮和总磷含量的自动、快速、精确分析,具有无试剂交叉污染、体积计量精确度高、总磷消解温度低等优点,为水质氨氮和总磷长期准确监测提供可靠保障。

    静力水准仪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836557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294924.3

    申请日:2012-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静力水准仪,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了仪器铁芯的扶正装置,其扶正装置包括至少三个以上的定位单元均布于铁芯的四周,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内设有一调整螺旋副,所述调整螺旋副靠近铁芯的一端与触杆连接,所述触杆与铁芯不接触,触杆上设有贴近铁芯竖直设置的滚动体。使用时,通过调整螺旋副调节滚动体与铁芯之间的位置,使滚动体无限靠近铁芯但不接触,通过滚动体在至少三个方向上对铁芯进行限位,避免铁芯与线圈接触,保障铁芯上下运动时在垂直方向上的精准性,本实用新型弥补了簧片本身的缺陷,克服了簧片长度对仪器量程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测量量程,其使用范围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