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34615A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01123041.X
申请日:2001-07-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22 , H01M10/0568 , Y02E60/13
Abstract: 由于非水溶剂和通式(1):MBR1R2R3R4(M为碱金属或季铵基,R1~R4为和B成键的吸电基团,R1~R4不能同时为氟原子)表示的溶质和LiBF4具有同等程度的热稳定性,阴离子部分的阴电性较高,容易发生离子解离,所以包含这种溶质的非水电解液的离子传导性较高,且在高温使用时和高温保存后不会因溶质分解而产生气体和特性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326239A
公开(公告)日:2001-12-12
申请号:CN01122179.8
申请日:2001-05-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6/16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质电池,通过向非水电解质中添加由右式表示的化合物,使得该电池具有优异的高温储存性能。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如右,在上述式中,R1、R2和R3独立地代表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直链或支链的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319264A
公开(公告)日:2001-10-24
申请号:CN00801554.6
申请日:2000-07-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C08F230/08 , H01B1/122 , H01M4/62 , H01M4/622 , H01M10/0565 , H01M2300/0082 , Y02T10/7011
Abstract: 提供制造既简便又有优异的导电性“干式”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方法,并在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异的形状适应能力的高电池电压的锂二次电池。为配制这种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要求在高分子骨架中构成锂盐的锂离子的对离子进入高分子骨架中使成为只有锂离子是可动离子的单离子的导电机构。实现该方法之一是由至少有一个碳-碳双键有机化合物和锂甲硅烷胺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干燥氛围下聚合的方法,并说明简便制成甲硅烷胺化合物进入高分子骨架中的“干式”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进而明确了应用该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317843A
公开(公告)日:2001-10-17
申请号:CN01116314.3
申请日:2001-04-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6/164 , H01M4/133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9 , Y10T29/49108
Abstract: 为了提供在高温环境下的充电状态中的保存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非水电解质或负极中添加碳酸(二乙烯基)亚乙基酯,在负极材料表面形成由碳酸(二乙烯基)亚乙基酯衍生的膜。
-
公开(公告)号:CN102473902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80002581.7
申请日:2011-04-2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 , H01M4/66 ,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66 , H01M4/661 , H01M4/667 , H01M4/70 , H01M10/052 , H01M2004/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10),具备负极集电体(11)、负极活性物质层(14)和硅酸锂层(15)。负极活性物质层(14)含有硅。硅酸锂层(15)含有形成了Li-O-Si键的锂、氧和硅,且形成于负极集电体(1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14)的界面。负极活性物质层(14)和硅酸锂层(15)也可以由柱状体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522567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004138.X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 H01M10/0525 , H01M4/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0 , H01M4/04 , H01M4/66 , H01M4/662 , H01M10/05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电体,其具有:有平坦面的基材部;从所述平坦面突出的多个第1突起;和从所述第1突起的顶部突出的多个第2突起,所述第1突起以规则的图案配置于所述基材部上,使其被配置于在所述平坦面内相互平行并且以第1间隔配置的多条第1假想直线与在所述平坦面内与所述第1假想直线垂直并以比所述第1间隔小的第2间隔配置的多条第2假想直线的交点、以及由相邻的两条所述第1假想直线和相邻的两条所述第2假想直线构成的矩形的中心,含有所述第2突起的第1突起的顶部的表面粗糙度Rz2是所述基材部的平坦面的表面粗糙度Rz0的1.3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3686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0880008051.1
申请日:2008-03-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7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78 , H01M4/134 , H01M4/366 , H01M4/483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10),具有在表面上具有多个凸部(11a)的集电体(11)、在集电体(11)上形成的第1活性物质层(12)、和位于第1活性物质层(12)上并含有多个活性物质粒子(14)的第2活性物质层(15),多个活性物质粒子(14)各自位于集电体(11)上的对应的凸部(11a)上,第1活性物质层(12)和多个活性物质粒子(14)分别具有由SiOx(0<x<1)表示的化学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144317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80134473.8
申请日:2009-08-3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22 , H01M2/109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10/052 , H01M10/613 , H01M10/623 , H01M10/643 , H01M10/658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组(1)具有:二次电池;将二次电池收容于内部的成型体(11);设置于二次电池与成型体的内表面之间,抑制成型体的外表面的温度上升的升温抑制层(13);和设置于二次电池与升温抑制层之间,在发生了来自二次电池的漏出物的情况下堵住该漏出物的阻挡层(12)。由此,在发生了熔融物等的内容物从二次电池流出那样的异常的情况下,防止内容物流出到电池组外部,抑制电池组表面的温度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2017229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80114969.9
申请日:2009-09-1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M1/0262 , H01M2/1066 , H01M2/109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便携电子设备具备壳体、电子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嵌合二次电池的电池嵌合部的电池收纳部、设置在电池收纳部的表面的发泡剂含有层、以及嵌合在电池嵌合部中的二次电池。发泡剂含有层通常层厚较小,在电池万一发热的情况下成为层厚较大的发泡层,呈现良好的绝热性能。由此,能够得到以高水准同时实现小型化及薄壁化的设计自由度、和安全性及可靠性的便携电子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00477346C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580019283.3
申请日:2005-03-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岩本和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C22C38/40 , H01M4/66 , H01M6/185 , H01M10/0436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Y10T29/49108 , Y10T428/12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金属氧化物的衬底,其包括:包括Fe和Cr、并且包括选自Ni、Mo、Mn、Al和Si中的至少一种的合金;形成所述合金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其中使用Cu Kα辐射观测的所述衬底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具有至少一个归属于所述氧化物的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