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3393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010498759.2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2465 , H01M8/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堆。在燃料电池堆(10)的形成燃料电池(12)的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40a)的发电部(55)的外周侧设置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框部(46),在金属隔板(42)形成朝向树脂框部(46)突出的密封用凸起部(64)。在从层叠方向观察时树脂框部(46)中与密封用凸起部(64)重叠的部位设置有金属片(86)。
-
公开(公告)号:CN1151490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86353.X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电电池和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发电电池(10)具有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12)。带树脂框的膜电极组件(12)的阴极电极(26)的平面尺寸比阳极电极(24)大。阳极电极(24)的外周部位于第1缓冲部(39)和燃料气体流路(38)之间。阴极电极(26)的外周部被配置在树脂框部件(22)和第2缓冲部(41)之间。据此,能抑制每个单体电池的厚度增大,同时能抑制缓冲部中的压力损失增大,从而提高缓冲部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8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183649.6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1 , H01M8/1004 , H01M8/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12)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其在电解质膜(18)的两面设置有电极(20)、(22),在电解质膜(18)的外周部接合有框构件(24);以及一对隔板(14)、(16),该一对隔板(14)、(16)夹持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在所述燃料电池(12)中,将电极(22)的外周部(22c)与框构件(24)的内周部(24n)的重复部分(24m)配置于形成有流路槽(36a)的流路区域(36b),所述流路槽(36a)使反应气体沿着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10a)的电极面流动,并且将所述重复部分(24m)以不向流路区域(36b)与连通孔(30a)、(30b)之间的缓冲部(44a)、(44b)伸出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22416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910156825.5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0273
Abstract: 装备框架的膜电极组件(10)包括膜电极组件(10a)和框架构件(24)。框架构件(24)包括第一框形板(24a)和第二框形板(24b)。所述第一框形板(24a)的内周部(24an)与所述膜电极组件(10a)的外周部连接。第一框形板(24a)的内周部(24an)位于阳极(20)的外周部(20c)和阴极(22)的外周部(22c)之间。第二框形板(24b)的内端(24be)在整个周长上位于阳极(20)的外端(20e)的外侧。阴极(22)的外端(22e)在整个周长上位于第二框形板(24b)的内端(24be)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10739474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650712.0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0273 , H01M8/020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发电单电池。发电单电池(12)的带树脂膜的MEA(28)具有电解质膜-电极结构体(28a)以及树脂膜(46)。树脂膜(46)的第一框状片(46a)的内周端在比阴极电极(44)的外周端(44e)靠外方处隔着间隙(G)来与外周端(44e)相向。第二框状片(46b)的内周部被夹持在阳极电极(42)与阴极电极(44)之间。在与第一框状片(46a)相向的第一金属隔板(30)设置以支承第一框状片(46a)的内周部和阴极电极(44)的外周部的方式构成的凸状支承构造(8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