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674C
公开(公告)日:2000-07-19
申请号:CN96121856.8
申请日:1996-12-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15/18
Abstract: 无级变速器T具有支承在输入轴23外周的驱动面29,支承在输出轴22外周的从动面30,支承于锥体保持架31上、与上述两面29、30接触的多个双锥体39,以及支承于输出轴22外周的1个调压凸轮机构67。调压凸轮机构67产生的向左的推压载荷通过输出齿轮66和制栓65传递到输出轴22,向右的推压载荷通过从动面30、双锥体39、驱动面29、内侧齿轮半体26、套筒52、滚珠轴承62、套环59、滚珠轴承60以及制栓61传递到输出轴22。
-
公开(公告)号:CN1044456C
公开(公告)日:1999-08-04
申请号:CN95116882.7
申请日:1995-09-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 B62K25/2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自动变更连杆比例的车高调整机构。它是把连接在后缓冲器下端的缓冲器连杆臂的下端部连接在构成缓冲器连杆机构的第1连杆臂与第2连杆臂的臂间连接轴上。在缓冲器连杆臂上、设置着在通常位置时、压接在第1连杆臂的挡块接触部上的挡块,而且当用马达驱动、使缓冲器连杆臂向前方摆动时,使作为挡块的一部分的缓冲器侧凸起的外周部摆动到压接在第1连杆臂的挡块相接面上,其结果使连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车高从通常位置的状态(A)迅速、自动地变化到低位置状态(B)。
-
公开(公告)号:CN1133414A
公开(公告)日:1996-10-16
申请号:CN95120108.5
申请日:1995-1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5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效地抑制从中间位朝第一速度位置变速时产生震动及噪音的技术。其结构是(a)、在N→1切换时,离合器杆8的摆动(A)较大,推动45朝离合器外部元件5的方向推压制动用带41,使其产生“<”变形。(b).在1→2→3→4速切换时,离合器杆8的摆动量为(B),比(A)小,制动用带处于有效制动前的状态,不受约束。这样,仅在从中间位置朝第一速度位置进行方式切换时制动,可防止变速震动的发生,而在其它方式切换时不制动,大幅度地延长制动部件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6A
公开(公告)日:1996-05-29
申请号:CN95116882.7
申请日:1995-09-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 B62K25/2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自动变更连杆比例的车高调整机构。它是把连接在后缓冲器下端的缓冲器连杆臂的下端部连接在构成缓冲器连杆机构的第1连杆臂与第2连杆臂的臂间连接轴上。在缓冲器连杆臂上、设置着在通常位置时、压接在第1连杆臂的挡块接触部上的挡块,而且当用马达驱动、使缓冲器连杆臂向前方摆动时,使作为挡块的一部分的缓冲器侧凸起的外周部摆动到压接在第1连杆臂的挡块相接面上,其结果使连杆比例发生变化,从而使车高从通常位置的状态(A)迅速、自动地变化到低位置状态(B)。
-
公开(公告)号:CN1054675C
公开(公告)日:2000-07-19
申请号:CN96121857.6
申请日:1996-12-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15/18
Abstract: 无级变速器T具有驱动面29和从动面30以及与上述两面29、30接触的多个双锥体39,通过由离心机构51沿轴向滑动锥体保持架31、56,改变双锥体39与上述两面29、30的接触点,从而控制变速比。与驱动面29成一体的变速器输入齿轮25收容于油不易浸入的锥体保持架31、56的内部,并通过开设在该锥体保持架31、56上的孔口322与设于发动机曲轴的齿轮12啮合。它可以减少动力损失并减少零件个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6189A
公开(公告)日:1998-07-01
申请号:CN97113112.0
申请日:1997-05-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无级变速器T,包括:支承在输入轴23外周的主动面29;支承在输出轴22外周的从动面30;支承在锥形支架31、56上,抵接在上述两盘29、30的多个双锥体39;设置在箱体1和锥形支架31、55之间的扭矩靠模机构33。扭矩靠模机构33由滚轮36和导向槽41所构成,滚轮36设置在锥形支架31、56上;导向槽41设置在箱体1的内壁,使其与轴线L倾斜且与上述滚轮36相结合,当锥形支架31、56的输入扭矩变化时,锥形支架31、56沿轴线L方向移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