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97044B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0810212975.5
申请日:2008-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662 , B62K5/027 , B62K5/10 , B62K2202/00 , B62K2204/00 , H01M8/04126 , H01M8/04156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把燃料电池的生成水不碰到后轮和后车体而顺利排出到车体外部的鞍乘型燃料电池三轮车。鞍乘型燃料电池三轮车(1)具备相对轴支承左右一对后轮WR的后车体(1b)使前车体(1a)能够左右倾斜地自由摇动地连结两者的连结机构(23)。设置把从燃料电池(18)排出的生成水向车体外部引导的配水管,把该配水管的排出口(65a)设置在后轮WR之间。从车体侧面看,排出口(65a)被配置在后轮WR的车轴(26)后方且是下方。配水管(67)包括:到连结机构下部的贮存部(64)的第一配水管部分(管路60、62)和从贮存部(64)到排出口(65a)的第二配水管部分(65),并经过缓冲单元(31)的下方向后车体(1b)的下面侧延长。第一、第二配水管部分相互能够转动,在前车体倾斜时防止配管的扭曲。
-
公开(公告)号:CN11183695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1980017224.4
申请日:2019-0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问题]可以使用现有自行车产生电力而没有使轮胎寿命缩短。[解决方案]该自行车的发电机装置包括:壳体(52),其被配置为被支撑在自行车(10)的车架(18)上;发电机(54),其被附接到壳体(52);电池(102),其被配置为附接到车架(18)并储存由发电机(54)产生的电力;环形的旋转输入构件(81),其被能旋转地设置在壳体(52)上以便绕曲柄轴线(B)设置,并且旋转地驱动发电机(54),曲柄轴线(B)构成用于自行车(10)的踏板的曲柄轴(24)和曲柄臂(26)的旋转中心轴线;以及连接构件(90),其将旋转输入构件(81)连接到曲柄轴(24)或曲柄臂(26)。
-
公开(公告)号:CN102001409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10264086.0
申请日:2010-08-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低重心化的电动二轮车。电动二轮车(10)具备:从头管(11)向下方且向车身后方延伸的向下车架(18);从向下车架(18)的另一端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下车架(19);通过连接构件(20)与下车架(19)的后端部连接并向上方延伸的座管(22);设置于该座管(22)的上端的座位(23);包括电动机(27)及供乘员踩踏的踏板(28)而驱动后轮(24)的动力单元(30);向电动机(27)供给电力的蓄电池(39),该电动二轮车(10)的特征在于,下车架(19)形成为在剖面观察时呈矩形状,在该下车架(19)中收容蓄电池(39)。通过将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39)收容在下车架内,电动二轮车(10)的重心变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93249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880109128.4
申请日:2008-07-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的风挡装置。该跨骑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具备:弯曲壁部(36、37),其为了将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导向上方而弯曲成朝向后上的凹状;罩部(26),其从车外侧隔开间隔地覆盖该弯曲壁部(36、37),并且在车外侧形成为凸的弯曲状;左右侧壁部(39D),其从所述弯曲壁部(36、37)的左右两侧分别朝向所述罩部(26)立设,通过所述弯曲壁部(36、37)、所述罩部(26)、及所述左右侧壁部(39D)形成将来自车辆前方的行驶风导向上方的空气流路(34)。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089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74613.1
申请日:2008-10-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4
Abstract: 一种鞍座型车辆的风挡装置,具备把来自车辆前方的行走风分别向车辆上方和风挡后方引导的两种通风道,高效率地纠正风挡后方的压力差。该风挡装置具备:把向车辆前方开口的空气导入口(32)与向车辆上方开口的空气吹出口(33)连通的通风道(31),而且还具备把向车辆前方开口的第二空气导入口(52)与在所述通风道(31)的后方向车辆后方开口的第二空气吹出口(53)连通的第二通风道(51),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吹出口(53)被配置在所述通风道(31)的空气吹出口(33)的左右宽度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