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故障穿越性能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3634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31819.2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郭焕 刘敏 刘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故障穿越性能分析方法,以内环为DQ电流控制和外环为直流电压控制,且采用消除故障电压扰动的锁相环的三相电压源换流器为例,同时考虑多重耦合影响和控制结构的多样性,通过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建模,构建电路模型以便于分析电网故障条件下换流器的交‑直流电路互连特性,并以单电流控制单元结构和双电流控制单元结构为例,说明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时的并网序阻抗计算方法,以及基于该序阻抗计算基本扰动分量特性,进而评估换流器故障穿越性能。

    基于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故障穿越性能提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36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31775.3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郭焕 刘敏 刘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故障穿越性能提高方法,以内环为DQ电流控制和外环为直流电压控制,且采用消除故障电压扰动的锁相环DE‑PLL的三相电压源换流器,同时考虑多重耦合影响和控制结构的多样性,通过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建模,构建可靠模型来分析电网故障条件下换流器的并网运行,评估其故障穿越性能,并基于并网阻抗模型及其分析,提出故障穿越性能的提高方法。

    基于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故障穿越性能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3634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1531819.2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郭焕 刘敏 刘雄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故障穿越性能分析方法,以内环为DQ电流控制和外环为直流电压控制,且采用消除故障电压扰动的锁相环的三相电压源换流器为例,同时考虑多重耦合影响和控制结构的多样性,通过换流器并网阻抗模型的建模,构建电路模型以便于分析电网故障条件下换流器的交‑直流电路互连特性,并以单电流控制单元结构和双电流控制单元结构为例,说明采用不同控制策略时的并网序阻抗计算方法,以及基于该序阻抗计算基本扰动分量特性,进而评估换流器故障穿越性能。

    交直流混合多端口变流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42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352980.2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郭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多端口变流的控制方法,将n个变流单元的直流侧串联并引出n+1个直流端子,形成n个直流端口;多绕组变压器引出1个交流端口,构建多端口变流系统;第n+1直流端子dn+1定义为公共直流端子,将n个直流端口按电压等级从低至高依次排序;计算变流单元的电流参考值,构建电流内环控制,根据电流内环控制构建外环控制,对直、交流端口的功率、电流进行控制,确定交、直流端口的输送功率和n个变流单元的变换功率。通过各交直流端口间的电气解耦及灵活控制,实现多样化的电流、功率控制、交流或直流电压控制,可适用于具有任意端口数量的多端口变流装置,实现本地灵活控制及异地间灵活的交、直流变换、控制与输配。

    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插件及图像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8077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011256575.1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神经网络插件及图像识别方法,该插件由两个相同大小的一层LSTM和一个多层结构的CNN组成;其中,一个所述一层LSTM用于记忆上下文信息并生成具有显著特征的遮罩图像,另一个所述一层LSTM用于实现“瞥”功能并生成分类置信度;所述多层结构的CNN用于下采样、提取图像特征和将上下文信息传输到LSTM单元。通过使用多层结构的CNN,同时应用了注意机制引导多层结构的CNN对图像中目标对象的关键特征进行聚焦,剔除次要特征和背景像素,识别能力高,而且通过多次传播逐步识别目标对象,逐渐记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忘记了对象的次要特征,且多次后向反馈,具有纠错功能。

    基于锁相环的VSG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9716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64486.4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锁相环的VSG控制方法、系统和装置,系统包括VSG惯性单元、虚拟励磁单元、采样变换单元、锁相环、电流环、调制环和受控环;方法具体包括:锁相环获取实际频率信号和相位信号;VSG惯性单元根据实际频率信号和参考频率信号,获取d轴电流参考指令;虚拟励磁单元根据无功功率信号,获取q轴电流参考指令;采样变换单元基于相位信号对三相信号进行dq变换,获得第一反馈信号;电流环根据d轴电流参考指令、q轴电流参考指令和第一反馈信号,生成解耦调节信号;调制环将解耦调节信号转换为调制波,受控环根据调制波控制VSG并网输出功率。本发明在进行功率调节时其响应速度比传统VSG更快、能够实现完全解耦、能够设置更大的惯量。

    新能源储能集成并网的多端口变流电路、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1482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747034.6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郭焕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储能集成并网的多端口变流电路、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至少2个交、直流变流单元和至少1个多绕组变压器,2个交、直流变流单元在直流侧进行串联连接后引出3个直流端子,直流母线连接有分布式发电装置和直流负载;多绕组变压器引出与各变流单元交流侧相连的交流端子及与交流电网相连的交流端口;三端口变流电路包括电力变换的“杠杆”效应、第2变流单元的器件复用、交直流端口间的直接变换;基于所述三端口变流电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变流单元在直流侧串联形成多端口变流电路。本发明基于上述三端口或多端口拓扑进行关键参数优化设计与配置,显著降低变流装置的成本,提升变换效率。

    一种持续过零式直流断路器及故障解决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760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470561.9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持续过零式直流断路器及故障解决方法,断路器包括机械开关、电力电子开关组、避雷器、过零电路及处理器模块,过零电路包括限流模块及导流模块;过零电路并联于电力电子开关组上,限流模块被配置为限制故障电流并将其转换为高频交流电流,导流模块被配置为导流高频交流电流并可捕捉电流过零点;处理器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机械开关、电力电子开关组及导流模块的启动及断开;方法包括有,设置有故障持续时间参数;当判断故障持续时间小于故障持续时间参数时,处理器模块确定断路器故障为瞬时故障,并控制断路器进行故障穿越操作;当判断故障持续时间大于故障持续时间参数时,处理器模块确定断路器故障为永久故障,并控制断路器进行断路操作。

    固态直流限流器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66730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689089.6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直流限流器,包括限流模块和二极管桥模块,限流模块和二极管桥模块并联;限流模块包括限流电感Lfcl和限流电容Cfcl;限流电感Lfcl的一端作为固态直流限流器的输入端,限流电感Lfcl的另一端连接限流电容Cfcl的一端,限流电容Cfcl的另一端作为固态直流限流器的输出端;限流电感Lfcl和限流电容Cfcl串联谐振进行限流;当线路正常运行时,线路电流dc从输入端流经二极管桥模块至输出端;当线路故障且未检测到过流信号时,故障电流dcf从输入端流经限流模块和二极管桥模块至输出端;当线路故障清除时,故障电流dcf从输入端流经限流模块至输出端。

    多端口交直流混合变流装置及多端交直流混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882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055147.X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郭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端口交直流混合变流装置及多端交直流混合系统,装置包括n个具有独立调节控制能力的变流单元和若干个多绕组变压器;n个变流单元的直流侧串联,并引出n个直流端口;多绕组变压器包括与变流单元交流侧相连的n个绕组,以及与交流电网相连的m个绕组,其中n≥2,m≥0;从而形成具有n个直流端口和m个交流端口的交直流混合变流装置;当m=0,实现两个或多个直流端口的直流‑直流变流功能,当m≥1,实现端口间的交流‑直流变换和直流‑直流变流功能;本装置且采用器件复用技术,所需电力电子器件较少,性价比和效率提高;基于本装置形成多端交直流混合系统,还可减少所需的直流输配线路,实现灵活的交直流变换、控制与输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