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068897.4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是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461的功能性微藻Desmodesmus sp.WR1经海藻酸钠固定后,按一定比例投加到含有环境激素双酚A和雌二醇的生活污水中,可显著促进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盐及上述环境激素的去除,同时功能性微藻生长积累微藻生物量,可用于生物燃料等的制备,固定化又便于其回收;此外,微藻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固定化材料的形态、强度和稳定性,使其可以重复再利用,延长使用时间并提高污水处理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能在污水处理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一种检测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含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31221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754032.4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G01N30/72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本发明针对植物样品,以固相萃取剂科学代替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柱,并形成提取和净化一体的高效提取植物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样品提取净化方法,耗时短,效率高,重复性稳定,操作简便、省时高效,回收率高、重现性好。本发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作为检测仪器,以2‰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2.1×100mm,3µm的Venusil-C18 Plus色谱柱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获得结果,低浓度(10μg)时为88%~120%,高浓度(100μg)时回收率为72%~11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2%,变异系数小于10.5%,准确度为95%~113%,重现性标准偏差低于4%。本发明操作简单,回收率和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含量或残余量检测和/或植物性食品风险评价方面。

    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55608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53919.1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人工湿地去除水体微囊藻及毒素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外源降解菌液的投加,增强湿地系统中基质发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无害化处理,本发明能强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效率,加速排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总氮去除率达67.5%以上,氨态氮去除率达52.6%以上,硝态氮去除率达91.6%以上,总磷去除率达76.0%以上,产毒藻细胞去除率高达95.4%,微囊藻毒素去除率高达98.4%。本方法增强了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且无二次污染,还能有效降低建造和运行费用且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适应不同微囊藻毒素污染负荷的冲击。

    一种同时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系泌氧能力检测的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88040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211083.3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系泌氧能力检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包括由上至下的光照系统单元、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和泌氧检测单元;所述光照系统单元通过支架固定于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上;所述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包括多通道板、以及与多通道板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玻璃管、塞子和密封圈;多通道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玻璃管的边沿向外突出,玻璃管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板孔上;玻璃管上设有取样口,取样管通过取样口与玻璃管密封连接;取样管的一端插入玻璃管的底部,另一端在玻璃管外连接有取样装置;所述泌氧检测单元为以多通道板为顶部的无氧操作单元。本发明装置能够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根系泌氧能力的原位检测。

    一种同时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系泌氧能力检测的装置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88040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11083.3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进行植物光合作用和根系泌氧能力检测装置及应用。该装置包括由上至下的光照系统单元、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和泌氧检测单元;所述光照系统单元通过支架固定于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上;所述多通道植物光合-泌氧单元包括多通道板、以及与多通道板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玻璃管、塞子和密封圈;多通道板上设有若干个板孔;玻璃管的边沿向外突出,玻璃管通过密封圈固定在板孔上;玻璃管上设有取样口,取样管通过取样口与玻璃管密封连接;取样管的一端插入玻璃管的底部,另一端在玻璃管外连接有取样装置;所述泌氧检测单元为以多通道板为顶部的无氧操作单元。本发明装置能够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根系泌氧能力的原位检测。

    一种基于氧传递速率的人工湿地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6603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646991.0

    申请日:2021-06-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氧传递速率的人工湿地设计方法,从人工湿地面积以及保证后续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的角度出发,以某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数据作为基础,同时考虑进出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等多变量,计算需氧量负荷LON和氧传递速率OTR,采用温度修正系数修正氧传递速率,以削弱温度在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的影响,构建需氧量负荷和氧传递速率的拟合关系,基于此拟合关系的拟合系数及进出水的污浊指数,得出目标人工湿地最终的设计面积,依据不同修正系数下该湿地模拟出水和实测出水的污浊指数拟合度,确定最佳温度修正系数,利用该最佳温度修正系数构建不同温度下该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模式,保证人工湿地对污染负荷预测去除效果的可靠性。

    一种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281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0068897.4

    申请日:2019-01-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功能性微藻固定化材料是将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6461的功能性微藻Desmodesmus sp.WR1经海藻酸钠固定后,按一定比例投加到含有环境激素双酚A和雌二醇的生活污水中,可显著促进生活污水中氮磷营养盐及上述环境激素的去除,同时功能性微藻生长积累微藻生物量,可用于生物燃料等的制备,固定化又便于其回收;此外,微藻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固定化材料的形态、强度和稳定性,使其可以重复再利用,延长使用时间并提高污水处理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能在污水处理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植物根际箱及其在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研究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688666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11078860.2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根际箱及其在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研究方面的应用。所述植物根际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空间由若干根际隔板插片间隔为根区、近根区、远根区和非根区等不同根际微域分区,所述箱体的上部设置有布水单元,所述箱体上还设有水位调控单元;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水装置。通过调整不同根际微域分区的间隔,实现精确观察和研究离根系不同距离和/或根区土壤和/或间隙水中养分、污染物和/或微生物的差异变化。基于本发明植物根际箱,能够真实地模拟湿地植物生长的水淹生境,保持基质中水的流动状态,并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位,在对植物尤其是湿地植物根际微域的研究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831053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753920.4

    申请日:2017-08-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提取植物样品中抗生素及其代谢物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针对植物样品,以固相萃取剂科学代替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柱,保证了很好的提取效率;本发明进一步对净化剂进行了优化,形成提取和净化一体的高效提取植物中抗生素的样品提取净化方法,所需时间短,提取效率高,重复性稳定,具有操作简便、省时高效等优点,且提取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后续检测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