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学习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4830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190955.2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识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深度学习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针对待识别的化合物,提取多个分子描述符,分子描述符的数量大于等于分子描述符阈值,分子描述符阈值为2201;以预设方式对多个分子描述符进行排列,得到二维结构特征描述矩阵;使用预先训练完成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二维结构特征描述矩阵进行处理,确定待识别的化合物是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装置包括提取模块、得到模块和确定模块。通过本方案从而能提高对商业化学品中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识别精度,且极大拓展了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鲁棒性,使其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识别具有不同化学结构以及元素组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

    一种用于深层水体的微塑料垂直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965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0573723.X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深层水体的微塑料垂直采样装置,包括壳体、微塑料阻滞网和动力元件;所述壳体呈细长型,所述壳体第一端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二端封闭;所述壳体内沿长度方向设有并排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水口相通,所述第二通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通,所述第一通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路的第二端相通于滤水口;所述微塑料阻滞网安装在所述滤水口上,用于阻滞微塑料;所述动力元件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本发明中微塑料不进入到动力元件内,且样本不易被扰动,具有采样准确、动力元件寿命长的特点。

    一种吸吹过滤系统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01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215609.0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吸吹过滤系统。包括特别适用于过滤软质易堵固体的滚筒过滤系统、气体输送系统以及液体输送系统,滚筒过滤系统通过吸气和吹气控制系统与进排气设备相连接,滚筒过滤系统通过液体输送系统自动控制管理原液输入和滤清液排放,本发明通过设置与气体输送系统以及液体输送系统相连通的滚筒过滤系统,利用固定设置的外筒和滚动的内筒对软质原液进行分离,通过在外筒的负压对滚动内筒滤网上的软质固体实施固液分离,再通过吹气的方式进行固体收集并同时清洁滤网,在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滤网的高效率,特别适用于解决像蓝藻这类片状高含水物质的脱水。

    一种盐硝分离系统及应用其的冻硝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323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010808078.1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硝分离系统,包括用于对含硝地层进行循环淋洗的立体开采系统、用于对立体开采系统收集的卤水进行冻硝处理的斜坡冻硝系统以及用于对斜坡冻硝系统输出的母液以及晶体进行分离的固液分离系统,所述斜坡冻硝系统设置有通过卤水输送管道与所述立体开采系统相连通的卤水储集池,所述卤水储集池与设置在所述斜坡冻硝系统上的卤水泵送分布系统相连接,所述固液分离系统位于斜坡冻硝系统的底部。本发明通过低温冻硝将混合卤水中的硫酸钠以固体形式彻底分离出来,通过利用自然力对斜坡系统上降膜卤水降温结晶的方法,优化了盐硝分离作业流程,发明效果具有生产产出稳定,装置结构简单的特点,从而达成低成本规模化自动化生产的工业目标。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方法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92659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034573.2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风分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方法。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内桶,所述内桶周面的切向方向设有进气口,所述内桶的顶部设有出气管,还包括外桶,所述内桶设于所述外桶中,所述内桶的外壁为用于液固分离的过滤网,所述内桶的外壁与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过滤网上的固体吹落至内桶所设中空腔体内的吹扫装置。混有固体微粒与液体的气体进入内桶后,液体穿过过滤网进入外桶中,被过滤网阻隔的固体颗粒大部分落至内桶中,少部分附着在过滤网上,吹扫装置可以将粘在过滤网上的固体微粒逐步吹落至内桶的底部,进入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进而实现对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的分离。

    一种微塑料采样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8408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1107398.X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塑料采样装置,包括网箱和安装在所述网箱上的稳定翼,所述稳定翼的后端安装有襟翼,所述襟翼与所述稳定翼铰接连接;所述稳定翼上设有压力杠杆,所述襟翼与所述稳定翼之间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套接在所述襟翼与所述稳定翼铰接连接的铰接轴上,一端抵靠所述襟翼、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压力杠杆的中部与底端之间;所述压力杠杆的底端与所述稳定翼铰接连接、顶端伸出所述稳定翼的上表面;所述压力杠杆的顶端设有阻力片,受阻时通过所述压力杠杆驱动所述襟翼向下翻转。本发明可以在不同流速、不同密度的水体下通过自动调节来维持网箱的当前位姿,使网箱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深度范围内。

    一种基于荧光强度分析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710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200508.0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荧光强度分析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包括位移台,所述位移台上分别设置有激发光路、比色皿和收集光路,所述激发光路包括氘灯光源,所述氘灯光源上通过第一紫外增透凸透镜设置有第一单色仪,且第一单色仪上设置有光阑,所述收集光路包括第二紫外增透凸透镜和第三紫外增透凸透镜,且第二紫外增透凸透镜和第三紫外增透凸透镜之间设置有与第二单色仪,所述第三紫外增透凸透镜的一侧设置有光子计数探头。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荧光强度分析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检测装置及其方法,具有装置简单、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方法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26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034573.2

    申请日:2021-09-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风分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方法。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内桶,所述内桶周面的切向方向设有进气口,所述内桶的顶部设有出气管,还包括外桶,所述内桶设于所述外桶中,所述内桶的外壁为用于液固分离的过滤网,所述内桶的外壁与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过滤网上的固体吹落至内桶所设中空腔体内的吹扫装置。混有固体微粒与液体的气体进入内桶后,液体穿过过滤网进入外桶中,被过滤网阻隔的固体颗粒大部分落至内桶中,少部分附着在过滤网上,吹扫装置可以将粘在过滤网上的固体微粒逐步吹落至内桶的底部,进入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进而实现对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的分离。

    一种节能晒盐系统和应用其的晒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4323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09106.1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保节能和盐化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晒盐系统和应用其的晒盐方法,包括节能晒盐系统及应用其的晒盐方法,所述节能晒盐系统包括蒸发池,卤水缓冲池,斜坡结晶系统以及固液分离系统。所述斜坡结晶系统下方设置有与所述蒸发池相连通的卤水缓冲池,所述卤水缓冲池与设置在所述斜坡结晶系统顶部的卤水分配系统相连接。通过将盐池中近饱和的卤液提升并分布到斜坡顶部,让卤水在斜坡上下淌过程中形成降膜并快速蒸发结晶,在坡底固液分离系统中沉淀获得高纯度食盐,并可自动传输至外部装置。本发明方法可通过斜坡结晶系统对卤水与空气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提供更大界面,使得卤水迅速达到环境或斜坡表面温度,蒸发效果比在结晶池中大为提高。

    一种絮凝澄清方法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0253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92123.5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絮凝澄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流入到絮凝池,将絮凝剂加入到絮凝池;S2:打开絮凝池出水电磁阀,絮凝混合液通过沉淀罐进水管进入到沉淀罐内;S3:当上部絮体沉降到低于清水溢流装置的高度时,清水浊度传感器侦测水体的浊度低于排放标准,清水从溢流控制电磁阀流出沉淀罐;S4:当浊度传感器检测到沉淀罐中的浊度高于设定值,絮体固废经絮体固废排放电磁阀排出。本发明使得进入沉淀罐中的絮凝混合液与沉淀罐中的絮体的沉降呈逆向流动关系,让待处理水体与絮体有了更充分、更均匀的接触,提高絮体对溶解态污染物的整体吸附效果;絮体固废排放装置设于沉淀罐中部,延长了絮体在沉淀罐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其老化时间及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