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4379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67975.3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处理有机锡污染水体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发酵技术获得大量有机锡降解菌,并对菌体进行干燥后获得可长时间存放的活性菌剂。在种植修复植物的情况下,投加有机锡降解菌,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联合处理技术,实现有机锡的去除。本发明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联合净化有机锡污染物的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比单独的微生物净化技术效果更优越,所需投放到水中的有机锡降解菌的菌量少,修复植物还具有美化景观的特色。
-
公开(公告)号:CN101144076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710029821.8
申请日:2007-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型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为原料制备生物型污泥调理剂,制备得到的污泥调理剂可应用在污泥脱水中。本发明的调理剂絮凝活性高,成本低,产剂量高,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1144076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029821.8
申请日:2007-08-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型污泥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为原料制备生物型污泥调理剂,制备得到的污泥调理剂可应用在污泥脱水中。本发明的调理剂絮凝活性高,成本低,产剂量高,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485998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146501.9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活化矿质元素和重金属镉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T29;所述菌株于2018年1月2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菌种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21;所述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T29可高效活化矿质元素钾和磷以及重金属镉。利用本发明所述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T29菌株在根际活化土壤矿物养分,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能够有效溶解土壤镉,有效提高超累积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镉的效率。利用本发明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T29菌株活化土壤重金属镉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不利的排放污染物,使其在土壤改良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95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0997256.X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9K17/14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阴沟肠杆菌Y16在植物根系定殖的方法。本发明研究发现将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Y16的菌液与低分子有机酸共同施用于重金属超累积植物根际土壤,可显著促进阴沟肠杆菌在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形成,强化其定殖能力,进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中低浓度镉污染农田土壤的效率。所述低分子有机酸为对阴沟肠杆菌Y16有定向招募作用的苹果酸、柠檬酸或琥珀酸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提高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对中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043799B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210567975.3
申请日:2012-12-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处理有机锡污染水体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发酵技术获得大量有机锡降解菌,并对菌体进行干燥后获得可长时间存放的活性菌剂。在种植修复植物的情况下,投加有机锡降解菌,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联合处理技术,实现有机锡的去除。本发明利用有机锡降解菌剂和修复植物联合净化有机锡污染物的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比单独的微生物净化技术效果更优越,所需投放到水中的有机锡降解菌的菌量少,修复植物还具有美化景观的特色。
-
公开(公告)号:CN102766656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26911.7
申请日:2012-07-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甘蔗渣廉价制备微生物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甘蔗渣作为唯一碳源配制廉价的培养基,选取高产的纤维素酶产生菌和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通过耦合两株菌的发酵工艺,实现了纤维素酶和微生物絮凝剂的高产量,拓展了甘蔗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与直接利用纤维素酶糖化甘蔗渣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相比,本发明既省去了纤维素酶的提纯过程,同时有效利用了木霉发酵后的剩余底物产絮凝剂,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也减少了废水排放,所产生的酶和絮凝剂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友好性,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的发酵方法简便,容易控制,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4823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26548.8
申请日:2008-03-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2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水体石油污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及活性剂的提纯分析:采集含油废水,稀释,涂布于原油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经划线分离、纯化、保种,获得可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将所筛选的菌株接种在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获取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发酵液;从发酵液中提纯表面活性物质;(2)原油降解菌的筛选;(3)表面活性剂-原油降解菌联合处理含油废水。本发明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比一般的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性能方面更优越,而且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原油降解菌联合处理水体的石油污染,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