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592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73557.4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窟寺岩体红外无损检测太阳热辐射模拟装置,该模拟装置由连接在一起的测控系统控制箱和灯架组成。测控系统控制箱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轻质铝型材框架和灯组支撑框架;轻质铝型材框架上设带五级调光控制开关且外接电源的屏幕显示系统,中间设灯组折叠机构,两侧固定一对提手;轻质铝型材框架内均布有36盏250W红外模拟灯源;红外模拟灯源与屏幕显示系统相连;灯组支撑框架的两侧对称设有一对灯组俯仰角调节锁紧装置,底部设插接锁紧装置;插接锁紧装置与灯架相连;轻质铝型材框架通过灯组折叠机构闭合后的一侧四个角分别固定有滚轮。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无损检测方法。本发明具有热量均匀、过程可控、对窟内文物影响小、方便携带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02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47225.5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加筋体提高根部掏蚀夯土遗址抗震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选用与原遗址土性质相近的土料;⑵拌制土料并闷土;⑶在距离原遗址本体坍塌区域里面栽植立柱,在立柱内侧将木模板按照不小于75°的收分支模,并楔紧;⑷在夯实基础或夯层上铺设步骤⑵所得土料,并夯实虚铺土;⑸在既定原遗址本体的平行夯层方向沿墙体长度按等距离间隔成孔,然后向孔内注入素泥浆;⑹将麻绳的端部对折后用木楔沿对折处楔入孔内,拉紧且与加筋麻绳交汇,形成网格;⑺夯筑;⑻夯筑完成后覆盖夯筑砌补区域7d以上;⑼待夯筑支顶达80%以上后,剪断加筋麻绳,拆除木模板,消切宽出遗址本体的墙面直至沉降稳定。本发明可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43785.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窟顶板开裂岩体粘接力测试样品的制备装置,包括不锈钢基座。不锈钢基座内设有两对夹持石窟岩样的亚克力板,其中一个亚克力板的中心穿有注浆管;注浆管的一端伸入亚克力板形成的空间中,另一端穿过不锈钢基座且端头连有注射器;亚克力板的下部外侧对称设有置于不锈钢基座上的可移动夹片Ⅰ,该可移动夹片Ⅰ连有穿过不锈钢基座侧壁的螺纹杆Ⅰ;亚克力板的上部外侧对称设有可移动夹片Ⅱ,该可移动夹片Ⅱ连有穿过不锈钢基座侧壁的螺纹杆Ⅱ;不锈钢基座的内壁之间设有与可移动夹片Ⅱ的顶部相连的可移动夹片Ⅲ,该可移动夹片Ⅲ连有穿过不锈钢基座顶部的螺纹杆Ⅲ。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测试样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浆层厚度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14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278478.X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上海佐竹冷热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3/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遗址专用风蚀模拟装置,该装置由风源处理系统,风速测量系统,风速控制系统,沙尘加注部件组成。风速测量模块和风速测量模块和风源处理模块的风机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子装配;装砂斗模块和风源处理模块的稳流网、收缩口、蜂窝器、出风口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子装配。试验时将两个子装配通过送风软管相连。本发明通过模拟不同风速和携砂风,实现自然风和沙城暴特殊气候天气风蚀作用的模拟,进一步研究土建筑遗址在风蚀作用下的破坏作用,有效的实现大型现场试验,对土遗址保护研究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23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94155.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砂砾岩围岩水分运移速率影响因素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底座、多功能容器、三个微波测湿传感器、三个微压变送器、高密度电法仪和数据采集器。多功能容器设有盖板和底座围栏;底座围栏的前端设试样支撑立板,试样支撑立板的正面设传感器固定立柱;多功能容器开方孔,方孔设密封卡扣;密封卡扣插有与方孔相接触的岩石试样;岩石试样设三个传感器布设口,并套接有三个电极固定框,电极固定框内设带电极线的铜制螺钉;电极线与高密度电法仪相连;三个微压变送器与岩石试样相接触;岩石试样中的一侧均布有数个铂电阻。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试验方法。本发明可实现不同因素单独作用下对岩石试样内水分运移速率的影响程度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2340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847225.5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加筋体提高根部掏蚀夯土遗址抗震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选用与原遗址土性质相近的土料;⑵拌制土料并闷土;⑶在距离原遗址本体坍塌区域里面栽植立柱,在立柱内侧将木模板按照不小于75°的收分支模,并楔紧;⑷在夯实基础或夯层上铺设步骤⑵所得土料,并夯实虚铺土;⑸在既定原遗址本体的平行夯层方向沿墙体长度按等距离间隔成孔,然后向孔内注入素泥浆;⑹将麻绳的端部对折后用木楔沿对折处楔入孔内,拉紧且与加筋麻绳交汇,形成网格;⑺夯筑;⑻夯筑完成后覆盖夯筑砌补区域7d以上;⑼待夯筑支顶达80%以上后,剪断加筋麻绳,拆除木模板,消切宽出遗址本体的墙面直至沉降稳定。本发明可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6796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72505.6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兰州大学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 敦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遗址裂隙灌浆加固效果评价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定量评价土遗址裂隙灌浆加固的灌浆饱满度、表面收缩开裂、封护兼容度,包括裂隙灌浆加固模型、灌浆加固效果无损检测评价指标与体系,具体涉及超声波速检测、热红外检测、色差检测;所述灌浆饱满度检测采用裂隙灌浆加固模型与无裂隙夯土试块的波速比指数法;所述检测表面收缩开裂采用表面收缩开裂与裂隙的宽度比率法;所述检测封护兼容度采用裂隙灌浆加固模型灌浆封护处与无裂隙夯土试块的色差值法。本发明是一种适用性强、可定量化、工况丰富、龄期广泛、扰动及风险较低的土遗址裂隙灌浆加固效果无损检测评价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863639.7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 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了非连续夯土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固体变形分析技术领域,根据土建筑遗址墙体的物理数据构建土建筑遗址墙体的原位墙体实体模型和掏蚀墙体实体模型进行夯土振动台模拟实验,确定第一稳定性基准数据和第二稳定性基准数据;仅基于两次夯土振动台模拟实验的结果确定利用ANSYS软件构建土建筑遗址墙体的虚拟模型中代表夯土连接层强度与夯土层强度的比值的最优界面折减系数;利用最优界面折减系数下的土建筑遗址墙体的虚拟模型对土建筑遗址墙体进行多次稳定性分析。提高了利用数字模拟进行非连续夯土结构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提高土建筑遗址墙体实施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42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0381853.4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石窟平顶窟顶板岩体锚固工程的倒置灌浆方法,它是在锚杆安装过程中,埋设多条伸入钻孔长度不同的注浆管,其后采用多次分级注浆及孔底返浆法,通过多次注浆,克服竖置由下而上注浆过程中的重力问题,确保浆液填充密实度,有效提高锚固工程的灌浆质量。本发明突破了石质文物保护锚固工程传统注浆方法的局限性,可用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锚固注浆,为平顶洞窟顶板开裂岩体锚固工程提供了新的灌浆方法,也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651789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43365.8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敦煌研究院
IPC: C04B26/28 , E04G23/02 , C04B111/27 , C04B1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6/28 , C04B2111/20 , C04B2111/27 , C04B2111/547 , C04B2201/50 , E04G23/0203 , C04B14/3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糯米浆改性土夯筑砌补土遗址支顶加固的方法,其步骤是将糯米糊化后形成糯米浆,糯米浆和土料均匀搅拌,在夯筑砌补施工中,每层铺垫厚度为10~20cm糯米浆改性土,被修复夯筑砌补块体,其抗压强度提高15%,抗风蚀能力提高5倍以上,透气能力得到改善;糊化后糯米浆改性土内聚力增加8倍,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加3倍,渗透系数下降2个数量级,水崩解更慢,耐水性更佳,并且具有很好的耐候性。改性土夯实区域观感与原土遗址无较大差别,符合文物保护修复传统工艺的基本要求,其为挽救大面积坍塌的古代土建筑遗址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