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91057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060980.X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内贴可卸式止水带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所述内贴可卸式止水带检测工装包括与内贴可卸式止水带形状相匹配的凸钢件和与所述凸钢件相匹配的凹钢件,所述凸钢件上连接有两根钢管,分别用于连接水管和压力表;检测时将内贴可卸式止水带放置在凹钢件和凸钢件之间。所述内贴可卸式止水带检测方法,采用上述内贴可卸式止水带检测工装进行检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压紧密封;(B)注水加压;(C)保压;(D)完成检测。采用本发明,能检测止水带产品性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快速检测内贴可卸式止水带搭接部位或其他任意位置的强度和水密封是否失效,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47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211254318.3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三维隔震支座,包括沿纵向设置的纵向摩擦摆组件和沿横向设置且与纵向摩擦摆组件呈十字交叉分布的横向摩擦摆组件,其特征在于:横向摩擦摆组件通过竖向隔震器支撑在纵向板摩擦摆组件的上方,纵向摩擦摆组件、竖向隔震器和横向摩擦摆组件通过双层抗拉拔组件竖向连接,双层抗拉拔组件限制纵向摩擦摆组件的横向摩擦,并限制横向摩擦摆组件的纵向摩擦。本发明在纵向摩擦摆组件和横向摩擦摆组件之间设置竖向隔震器,起到竖向隔震的作用,保证水平隔震的可靠性,有效降低竖向隔震器的内应力,延长竖向隔震器的疲劳寿命,提高竖向隔震能力,实现可靠而有效的抗拉拔。
-
公开(公告)号:CN1190836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36884.3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隔震支座,包括:内部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摩擦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包括预紧件、螺纹件、两个导向件、设置于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摩擦副,摩擦副包括:滑动板和与滑动板的两个侧部贴合的摩擦部,滑动板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摩擦部设置于在导向件的内侧,螺纹件依次穿过其中一个导向件、摩擦副以及另一导向件,预紧件能够与螺纹件配合并提供预紧力,以能够通过调整摩擦部与滑动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调整阻尼。本发明所述的三维隔震支座能够通过改变滑动板与摩擦部之间的摩擦力,进而调整阻尼,使得三维隔震支座根据不同的工况需求,具有较佳的竖向减振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649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58396.6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L9/06 , C08L97/00 , C08K7/26 , C08K9/10 , C08K3/32 , C08K3/22 , C08K3/26 , C08K5/3492 , C08K13/06 , E02D31/02 , E02D31/00 , E02D29/16 , E02D29/0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海泡石基阻燃复合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100份生胶,6‑8份促进剂,1‑3份防老剂,5‑6份硫化活性剂,60‑77份补强剂,24‑40份膨胀阻燃体系,50‑70份阻燃协效剂和20‑40份离子液体改性海泡石材料;所述生胶为丁苯橡胶和天然橡胶混合;所述膨胀阻燃体系由酸源作为成炭催化剂、碳源作为膨胀阻燃体系的炭化剂和气源作为膨胀阻燃体系的膨胀发泡剂构成;所述补强剂为白炭黑和炭黑的混合;所述阻燃协效剂为水滑石和氢氧化铝的混合;所述离子液体改性海泡石材料作为补强剂和所述阻燃协效剂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离子液体改性海泡石纳米纤维复合膨胀阻燃协效体系构建丁苯橡胶阻燃体系。由于海泡石表面丰富的硅羟基,导致其在丁苯橡胶中的分散性差,从而使其力学性能大幅度降低,为满足橡胶止水带的力学性能,采用离子液体改性海泡石与膨胀阻燃协效体系复配,有效提高丁苯橡胶的阻燃性能和最大程度降低力学性能的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2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111334527.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测力支座,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夹在上座板和下座板之间的中座板和底座,下座板置于底座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座板和底座之间设有与外部控制器信号传输连接的分压测力组件,下座板与分压测力组件斜面配合压在分压测力组件上,分压测力组件沿水平方向抵在底座上将支座所受的竖向载荷转换为对底座的水平载荷并实时传输至外部控制器中,分压测力组件和底座之间设有可推动分压测力组件水平运动进而顶升下座板的顶升液压件。本发明对支座竖向载荷进行实时监测,在分压测力组件无法传输信号或传输的信号有误时及时对测力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测力支座的测量可靠性和实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测力支座的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709043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211913.3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支座,包括座体、盆体以及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设置在座体与盆体之间,其中,该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的通孔,并包括至少一个波浪段,波浪段环绕通孔设置,波浪段沿第一方向向一端凸出设置;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第一弹性件沿第一方向背离波浪段的凸出端的一端,且第二弹性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通孔内。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减震支座,旨在兼顾弹性组件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并能够弱化弹性应力集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737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41297.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摩擦阻尼器,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内设置有空腔;以及设置在所述缸体上的导力装置,所述导力装置位于所述空腔的部分与所述缸体之间存在阻尼力,伸出缸体外的部分与缸体分别连接其他组件;其中,所述导力装置在受到冲击力而移动时,移动的位移越大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阻尼力越大。本发明的阻尼力随着位移的增大而增大,为结构提供一定的刚度和减震必要的耗能能力,且耗能能力随着结构的位移增大而增强;大震时可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的位移响应,结构的水平刚度与阻尼均增大,可极大的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5817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10896799.5
申请日:2018-08-08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锁定装置及文物防震支座。锁定装置用于将第一对象及第二对象的相对位置锁定,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及转体组件,转体组件包括偏心轮转体、质量块组件、限位件及压缩弹簧,偏心轮转体通过一转轴安装于下连接板上;在未发生震动时,偏心轮转体在质量块组件、压缩弹簧及转轴的作用力下保持静力平衡,限位件与上连接板限位锁定;在发生震动时,质量块组件产生倾覆力矩并掉落,偏心轮转体在压缩弹簧及转轴的作用力下旋转,限位件解除与上连接板的限位锁定。文物防震支座包括顶板、底板及上述所述的锁定装置,顶板作为锁定装置的第一对象,底板作为锁定装置的第二对象。本发明具有地震时智能解锁,地震后维护更换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82464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14262.8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支座,用于多领域的隔震装置,其包括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相互分离的下外包板和上外包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第一滑动组件和第二滑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下外包板内,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固定在所述上外包板内;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构造成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在一定范围内移动。本发明在遭遇地震时,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运动,大大降低了上部结构物的损害程度,而且还便于支座的生产加工与装配,同时可以保持支座结构的紧凑,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07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551387.X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充气式GINA橡胶止水带分段连续硫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材料和设备;(2)制作中间气囊,包括制作内胆、增设加强层、增设保护层;(3)分段硫化:将中间气囊放到止水带分段硫化模具中,并在四周放入用于填充的成型橡胶进行分段硫化;包括、首模硫化、下一模硫化、连续重复操作,实现沉管隧道用可充气式GINA橡胶止水带分段连续硫化。本发明简单、快捷、方便,解决了采用常规硫化方法制作的可充气式GINA橡胶止水带使用功能单一、使用局限性大、后期运行成本高、安全保障较低等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止水带类产品因产品缺陷而导致频繁发生的漏水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