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用具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70893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0967436.8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用具,防护用具包括:中心罩部、遮挡罩部和送风模块,所述中心罩部朝向面部的一侧限定出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呼吸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遮挡罩部和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送风模块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送风风轮和送风蜗壳,所述送风风轮设于所述送风蜗壳内以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流动,所述送风蜗壳的至少部分被构造成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温度。根据本发明的防护用具,可以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空调器
    12.
    发明公开
    空调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463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548687.8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形成有导风流道,且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导风流道输送气流的气流驱动件;所述导风流道的进流口处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导风曲面和第二导风曲面,所述第一导风曲面和所述第二导风曲面均设置为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曲面和所述第二导风曲面中的至少一个的导风半径设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渐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进流口的气流方向相交。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可减小相同频率噪声的幅值,且第一导风曲面与第二导风曲面所产生的声波可互相干涉、抵消,进而可降低噪声旋转峰值,改善空调器出风音质,提高出风风量,提高用户体验,使用效果更好,适用范围更广。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285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1714644.8

    申请日:2022-12-29

    Inventor: 石旭东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在厨房内,适于空调器向厨房送风,出风口设置有智能识物模块,方法包括:通过智能识物模块识别厨房的环境信息;在根据厨房的环境信息确定厨房存在火苗时,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吹火模式;获取火苗与出风口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根据相对位置信息和运行参数确定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在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阈值时,对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以使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小于预设风速阈值。由此,在确定厨房存在火苗时,能够自动将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调整到合适状态,并在保持空调器继续运行的同时,还能达到防吹火的效果。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10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1717702.2

    申请日:2022-12-29

    Inventor: 石旭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在厨房内,适于空调器向厨房送风,空调器与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和火苗位置信息;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进入防吹火模式;获取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根据火苗位置信息和空调器的运行参数确定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在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大于或等于预设风速阈值时,对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进行控制,以使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小于预设风速阈值。由此,在确定厨房存在火苗时,能够自动将火苗所处位置的风速调整到合适状态,并在保持空调器继续运行的同时,还能达到防吹火的效果。

    防护用具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08935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110967436.8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护用具,防护用具包括:中心罩部、遮挡罩部和送风模块,所述中心罩部朝向面部的一侧限定出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呼吸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遮挡罩部和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送风模块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送风风轮和送风蜗壳,所述送风风轮设于所述送风蜗壳内以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流动,所述送风蜗壳的至少部分被构造成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温度。根据本发明的防护用具,可以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性。

    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931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0606713.2

    申请日:2021-05-31

    Inventor: 石旭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室内机,所述新风模块包括壳体、一风轮及阀体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换气风道,并具有与所述换气风道连通的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及排风出口,所述新风进口与所述排风出口并排设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风轮设于所述换气风道内,以驱动气流由所述新风进口吹向所述新风出口和/或驱动气流由所述排风进口吹向所述排风出口;所述阀体组件设于所述换气风道,所述阀体组件具有遮挡所述排风出口和排风进口的第一状态,和遮挡所述新风进口和新风出口的第二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新风模块可有效减少占用空间。

    空调室内机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799130U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20060249.0

    申请日:2024-01-09

    Inventor: 石旭东 刘丰收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结构和消音结构,壳体结构具有进风口、出风口和连通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导风风道;消音结构设置在导风风道的内壁面的至少部分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导风风道的内壁面的至少部分上设置消音结构,可以在不影响导风风道气动性能的同时,消除或降低导风风道内的噪声,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空调器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205897U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21552908.4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换热器;风道部件,风道部件与换热器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在空调器的横截面上,机壳具有第一中心线,第一贯流风轮和第二贯流风轮位于第一中心线的两侧,风机组件、换热器和风道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关于第一中心线非轴对称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改善一侧贯流风轮的效率,提高一侧风道的出风量,使两侧风道的出风量尽可能地均衡,降低空调器的噪声,还可以降低空调器的功率,实现节能运行。

    空调器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274513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1058942.1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所述上侧壁、所述下侧壁、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进风口;至少两个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将壳体的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和后侧壁中的至少两个侧壁上设置进风口,可以大幅度提升空调器的进风面积,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空调器的换热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空调器的能力能效,并且有利于使空调器的整机结构更紧凑,安装通用性更高,可以适应更多狭窄的安装环境。

    空调器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222849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2998219.2

    申请日:2023-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机体的前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机体的左侧和/或右侧;其中,所述机体内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在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上分布,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分布。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其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能够在机体的不同的高度处朝向不同的方向出风,这样,使得空调器可以实现全域送风,从而减少送风盲区,且能够减少制热温度分层大等问题,极大地提高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