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调频系统及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74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97753.X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调频系统及方法,调频系统包括电网、指令分解器和飞轮组,电网用于下发调频指令;指令分解器用于将电网下发的调频指令进行解耦为高频指令和低频指令;飞轮组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型飞轮和/或至少一个能量型飞轮,功率型飞轮或能量型飞轮用于接收调频指令。本发明核电调频系统利用飞轮组参数核电调频,且将功率型飞轮和能量型飞轮进行合理组合,大大提升了核电机组的调频能力,如此有利于响应电网需求,灵活调整电力输出,确保核电机组满功率发电,避免核电机组因一次调频影响寿命等风险。

    一种核电机组温排水余热利用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906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905263.6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机组温排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温排水降温排放模块、蒸汽发电模块和冷海水冷却模块;所述温排水降温排放模块用于温排水的降温排放;所述蒸汽发电模块用于蒸汽发电;所述冷海水冷却模块用于蒸汽发电模块蒸汽的冷凝;所述温排水降温排放模块与蒸汽发电模块在发电回路蒸发器处发生热耦合;所述蒸汽发电模块和冷海水冷却模块在发电回路冷凝器处发生热耦合。本发明中通过在核电机组二回路循环水系统出口增设闭式循环发电回路,利用循环水泵将出口高温水泵入蒸发器中将闭式循环发电回路的工质加热成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发电,排汽在冷凝器中被低温海水冷却后,通过工质循环泵完成循环,实现了余热利用,提高了发电经济性。

    一种核电厂用节流孔板及系统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87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62404.0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用节流孔板及系统,涉及核电厂高温高压技术领域,包括孔板以及对接在孔板两侧的套节,孔板内侧设置密封环,密封环凸出孔板两侧且外周面设置为密封斜面,套节对接处的内壁面设置为内斜面,内斜面与密封斜面配合,以在流体介质通过时,内斜面与密封斜面之间通过内压作用实现密封,套节一端用于与管道固定连接;结合小型集成模块化堆设计需求,设计了一种结构尺寸小、密封性能强、运维频率低且操作便捷的金属硬密封节流孔板,该节流孔板能够在高温、高压以及高弯矩载荷下长期运行仍可保证其密封性能。此外,该节流孔板使用的螺栓数量少、方便拆装,降低了维护成本。

    核电站制氢调峰系统及方法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205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81797.1

    申请日:202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电站制氢调峰系统,包括发电流路、第一分支流路和第二分支流路,发电流路一端连接核电机组,另一端连接电网;第一分支流路一端连接发电流路,第一分支流路上设有电解制氢设备和储氢罐;第二分支流路一端连接发电流路,第二分支流路上设有储能设备;其中,储能设备与电解制氢设备之间设有辅助供电流路,辅助供电流路上设有释能设备,释能设备用于发电并供至电解制氢设备。上述核电站制氢调峰系统,核电机组与储能技术相关联,一方面可以在输出功率波动最小的情况下,实现并网功能灵活调控;另一方面可以将多余的电能以其他形式储存起来,实现能量利用最大化。

    金属软管集成高温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3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87881.2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软管集成高温试验系统及方法,试验系统包括试验管路、应变片组以及测量组件,试验管路上设有动力机构和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于动力机构的下游,加热机构的下游安装有实验软管,动力机构用于提供试验管路内试验介质的压力,加热机构用于将试验介质加热至目标温度;应变片组包括至少一个应变片单元,应变片单元沿实验软管轴向和/或周向外壁设置;测量组件沿试验管路设置,用于监测实验软管运行状态及性能变化。上述金属软管集成高温试验系统,可以提供试验所需温度、压力以及流量的试验介质,解决了在不同温度、压力、流量的工况下测量金属软管流阻、热位移以及密封性能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