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5647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80088029.6
申请日:2018-10-05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Abstract: 电磁继电器包括可动件(34)、可动磁轭(36)、固定磁轭(37)、可动部(56)和止动部(9)。可动件具有可动触点(35A、35B)。可动磁轭以与可动件一体地往复移动的方式与可动件连结。可动部含有由无机磁性材料制成的刚体形成的可动芯(52)和由无机材料制成的刚体形成的轴(53)。固定磁轭由无机磁性材料制成的刚体形成,且配置在可动芯与可动磁轭之间。止动部,其朝向固定磁轭及可动部中的一方突设且与另一方一体成型,以在可动部朝向固定磁轭移动时与该一方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088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80075959.3
申请日:2017-09-12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IPC: H01H50/34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1),其包括:线圈(4);壳体(2),其支承所述线圈;非可动部(5),其被支承在所述壳体上,并包含固定芯(51)和固定磁路形成构件(51、53);可动部(6),其具有沿着所述线圈的中心轴线(C)与所述固定芯相对配置的可动芯(61),并且设置为可根据所述线圈的通电状态沿所述中心轴线往复运动。在所述可动部中,一体设置有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直交的线圈径向突设的凸缘部(620;613),该凸缘部通过与所述非可动部抵接,来限定所述固定磁路形成构件和所述可动芯之间的磁隙(G1,G2)的间隔距离和/或对向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78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80049774.1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Abstract: 固定芯(13)具备:固定芯锥形部(131),其朝吸引方向(AA)扩径;以及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其从固定芯锥形部(131)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延伸且外径固定。可动芯(16)具备可动芯筒部(161),在该可动芯筒部(161)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164),该可动芯孔部(164)是固定芯锥形部(131)和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能够侵入的空间。可动芯筒部(161)具备:可动芯圆筒部(165),其内径固定;以及可动芯锥筒部(166),其从可动芯圆筒部(165)的端部朝非吸引方向(BB),内周面缩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41700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780040538.7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IPC: H01H50/30
Abstract: 在电磁继电器构成部件中的、向线圈(18)通电时及通电断开时发生移动的移动构成部件(28、32、34),与在电磁继电器构成部件中的、向线圈(18)通电时及通电断开时不发生移动的固定构成部件(12、19、22、26)之间,形成有伴随着移动部件的移动而容积发生变化的阻尼空间(50、52)。由此,不需要用于施加阻尼力的专用部件的膜片。在施加阻尼力的电磁继电器中,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实现电磁继电器的小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10029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80079788.1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Abstract: 基架(6)具有固定地支承定子(31A)的主体部(61)、以及在与中心轴线方向(X方向)垂直的延出方向(Z方向)上具有板厚方向的底板部(62)。中间罩(7)具有保持永久磁铁(4)的磁体保持部(71)、以及与触点机构部(3)相对的盖板部(72)。外侧罩(8)具有隔着触点机构部(3)与底板部(62)相对的顶板部(80)、以及自顶板部(80)的一个端部与盖板部(72)相对地延设的第一侧板部(81)。在延出方向(Z方向)上盖板部(72)与底板部(62)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G1)、和在延出方向(Z方向)上盖板部(72)与顶板部(80)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G2),隔着盖板部(72)大致对称地排列在延出方向(Z方向)上,且设置为面向第一侧板部(81)。由此,例如,可以实现良好的断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51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0972.7
申请日:2016-09-26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54 , H01H1/50 , H01H50/30 , H01H50/546 , Y02T10/6204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包括:励磁线圈(18);可动芯(28);追随可动芯动作的可动接触件(20、25);向励磁线圈通电时,与可动接触件抵接的固定接触件(14、15);支承固定接触件的基体(12);被固定到基体的固定磁轭(17);移动磁轭(21);向可动接触件一侧推压移动磁轭的第1抵压弹簧(22);以及向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抵接的方向推压可动接触件的第2抵压弹簧(23)。移动磁轭被配置成抵接于可动接触件与固定接触件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并隔着可动接触件与固定磁轭相对。移动磁轭被设置为可与可动接触件接触或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51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60460.0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其中,呼吸孔(50)的尺寸被设定为可使穿过的火焰熄灭,该呼吸孔(50)形成于壳体(10)与基体(12)间的嵌合部。由此,可不受端子插入孔位置制约而设定呼吸孔(50)的设置位置。另外,由于可不受端子的宽度尺寸影响而设定呼吸孔(50)的尺寸,故易于确保熄灭火焰的功能以及确保预定的通路面积。由此。可增大设计自由度。另外,可在确保熄灭火焰功能的同时,确保预定的通路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788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480049774.1
申请日:2014-09-11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Abstract: 固定芯(13)具备:固定芯锥形部(131),其朝吸引方向(AA)扩径;以及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其从固定芯锥形部(131)的端部朝吸引方向(AA)延伸且外径固定。可动芯(16)具备可动芯筒部(161),在该可动芯筒部(161)的内部形成可动芯孔部(164),该可动芯孔部(164)是固定芯锥形部(131)和固定芯第一圆形部(132)能够侵入的空间。可动芯筒部(161)具备:可动芯圆筒部(165),其内径固定;以及可动芯锥筒部(166),其从可动芯圆筒部(165)的端部朝非吸引方向(BB),内周面缩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794680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08948.0
申请日:2010-02-01
Applicant: 安电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50/023 , H01H9/04 , H01H9/042 , H01H9/047 , H01H50/12
Abstract: 一种电磁继电器包括树脂外壳(10)、线圈(18)、可动触点(29)、固定触点(17)、扁平凹部(112)、通风孔(111)、冷却元件(19、30)以及扁平通道(113、114)。树脂外壳中具有容纳空间(10a)。可动触点在容纳空间内并且由线圈致动。固定触点在容纳空间内。扁平凹部形成于外壳处以与容纳空间相通。通风孔形成于外壳处以提供凹部与外壳的外部之间的相通。冷却元件在凹部内以冷却穿过凹部的火焰。扁平通道形成于冷却元件与凹部的内壁表面之间并且具有间隙尺寸(S)以使得火焰熄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