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集中空调冷凝水的节水灌溉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9419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554771.9

    申请日:2017-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5/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集中空调冷凝水的节水灌溉系统,利用夏季集中空调在制冷运行时产生的冷凝水供给节水灌溉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避免冷凝水无序排放造成的室内或室外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本发明充分利用集中空调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无序排放造成的室内或室外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同时本发明可根据绿植种类调节浇灌供水压力,可根据浇灌需求调节用水量。本发明节水灌溉系统浇灌用水压力来自于水的静压力,不需设置给水泵。

    网箱式地表水源换热器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76862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590846.X

    申请日:2015-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Y02E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箱式地表水源换热器,包括有放置于地表水内的箱式框架,箱式框架上、下端分别固定有铁球,箱式框架内固定有多层蛇形的换热管道,换热管道两端通过进回水管道连接到换热室内的换热器的进、出水端口,进回水管道上安装有给水泵,换热室两侧设有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口连接有进风室,进风室内设有鼓风机。本发明将不同温度的地表水通过换热器直接与空气换热,利用自然环境中冷量和热量用于建筑夏季供冷和冬季供暖,达到不需要空调机组,最终达到绿色技能的目的。

    一种三管双回路地埋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383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111476977.7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管双回路多工况地埋管换热器,包括供水管、冷热工况转换器、冷工况回水管、人工辅助复位牵引绳、冷工况专用接头、热工况供水管、热工况回水管、抽水泵;三根供回水管组成两条循环回路分别满足供冷工况,供热工况以及显热工况;冷热工况转换器用于夏季供冷循环和冬季供暖循环回路之间的相互转换;冷工况外置接头和人工辅助复位牵引绳用于辅助备用确保冷热工况转换完成。本发明解决了地埋管换热器供冷循环时的冷热抵消问题,避免了能源浪费,显著提高了地源热泵换热效率,降低了地埋管换热器近一半初投资。

    一种三管双回路地埋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383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1476977.7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管双回路多工况地埋管换热器,包括供水管、冷热工况转换器、冷工况回水管、人工辅助复位牵引绳、冷工况专用接头、热工况供水管、热工况回水管、抽水泵;三根供回水管组成两条循环回路分别满足供冷工况,供热工况以及显热工况;冷热工况转换器用于夏季供冷循环和冬季供暖循环回路之间的相互转换;冷工况外置接头和人工辅助复位牵引绳用于辅助备用确保冷热工况转换完成。本发明解决了地埋管换热器供冷循环时的冷热抵消问题,避免了能源浪费,显著提高了地源热泵换热效率,降低了地埋管换热器近一半初投资。

    一种利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溶液再生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9572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811353434.4

    申请日:2018-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溶液再生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溶液再生单元、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溶液泵、储液桶和溶液管道,溶液再生单元设置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焦线(焦带)上,其为溶液再生单元和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可为一组或多组并联的方式,溶液再生单元包括有再生槽和空气通道,再生槽的一端有进液口,另一端有出液口,空气通道布置在再生槽侧面且沿着溶液流向的方向,空气通道的进风口位于一端,出风口位于朝向再生槽的一侧面上,溶液再生单元、储液桶、溶液泵由溶液管道依次连接起来形成溶液流动通道。本发明将槽式太阳能集热技术与溶液再生结合为一体,利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加热溶液和再生所需空气的热源,实现保持再生溶液温度,提高再生所需空气温度和再生效率的目的。

    一种利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废热的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4918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586862.0

    申请日:2017-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6 F24H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废热的热泵系统,包括有热水集水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内部的污水侧换热器、热泵机组,中介水管道连接污水侧换热器及热泵蒸发器,生活水管道连接热水集水箱及热泵冷凝器,热水集水箱通过生活热水使用管道与生活热水器具相连接,生活水从进口管道进入热泵机组,经过冷凝器换热后再由生活水出口管道进入热水集水箱。本发明利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废热来达到全年全天候提供生活热水的目的,解决了传统污水源热泵堵塞、腐蚀、除污等问题。

    一种利用生活污水废热的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17893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13095.3

    申请日:2017-06-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生活污水废热的热泵系统,包括有热水集水箱、附置于化粪池外壁的外壁换热管道以及化粪池内部的污水侧换热器,中介进水管道一端分支连接有污水侧换热器、外壁换热管道的进口,中介出水管道一端分支连接有污水侧换热器、外壁换热管道的出口,中介出水管道、中介进水管道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到污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热水集水箱通过生活热水使用管道与生活热水器具相连接,热水集水箱通过生活水进入管道、生活水出口管道与污水源热泵机组相连接,生活水从生活水进入管道进入污水源热泵机组,经过污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换热后再由生活水出口管道进入热水集水箱。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污水源热泵堵塞、腐蚀、除污等问题。

    一种磁场驱动的固体弹热制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28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26477.1

    申请日:2024-0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场驱动的固体弹热制冷装置,属于弹热制冷领域,包括驱动部分、制冷部分、控制部分;制冷部分是通过将制冷元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旋转轴、筒体上,利用旋转轴转动可使得制冷元件被拉长,对外放热,释放出来的热量被冷却介质吸收、带走,制冷元件恢复至原状过程中,可进行吸热,如此实现可持续的制冷的效果;驱动部分和制冷部分通过永磁调速驱动实现的,永磁调速驱动具有高效节能、高可靠性、无刚性连接传递扭矩、可在恶劣环境下应用、极大减少整体系统振动、减少系统维护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等特点,能容忍较大的安装误差,且围护工作量小、维护费用低、控制精度高。

    一种利用溶液的空气除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800353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600600.X

    申请日:2018-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溶液的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部分、半导体制冷制热部分和溶液除湿再生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部分由太阳能光伏板、控制器、蓄电池和电线组成;半导体制冷制热部分由冷端和热端组成;溶液除湿再生部分由除湿器、再生器、溶液泵和液管组成,其中除湿器和再生器的填料由分别与半导体制冷制热部分的冷端和热端紧密相连的耐腐蚀导热部件充当。太阳能光伏发电部分产生的直流电供给半导体制冷制热部分,冷端产生的冷量用于排除除湿过程产生的热量,热端产生的热量用于补充再生过程散失的热量。本发明中再生过程可以实现内热型再生,除湿过程为内冷型除湿,比绝热再生和除湿可以获得更好的溶液再生效果,进而空气除湿效果。

    一种利用浅埋人工再生水系调控城区热环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263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13607.2

    申请日:2019-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浅埋人工再生水系调控城区热环境的方法,通过一条人工再生水系进行储水,将各种进水系统和各种出水系统形成一个水系环状封闭连接,利用浅层土壤温度场恒定的特征作为汇水蓄热体给热泵提供稳定的热源热汇,具体方法如下:通过人工在城区地表以下约30m深的位置建造一条环状的人工再生水系,然后浅埋于地下,所述人工再生水系的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连接于市政污水管网经污水回收处理系统,人工再生水系的另一侧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连接于用水系统。本发明利用浅埋的可循环的人工再生水系与热泵系统以及城区地表景观水系结合调控城区室内外冷热环境,将城市再生水这种可再生能源集成化、规模化与地下土壤源结合作为城市区域冷热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