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12220A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780033410.4

    申请日:2007-09-10

    Inventor: 清水将树

    Abstract: 本发明可防止安装荧光管时装错或荧光管损坏等,并且可减少因荧光管管轴方向上产生的亮度差所造成的背光源的亮度不均。背光源装置(2)中配置多组由两端具有电极(211)的4支荧光管(21)、及将4支荧光管(21)的两端电极附近收容的由一对灯座(5)构成的荧光管组,用一对逆变电路基板驱动该多组荧光管组。背光源装置(2)对于构成所述荧光管组的每相邻的两支荧光管具有:与两支荧光管(21)的一端的电极(211)连接且将来自该一端的电极(211)的布线(9)收集成束以进行电力传输的电力传输构件(10);及与两支荧光管的另一端的电极(211)连接且使该另一端的电极彼此之间导通的导通构件(7),灯座(5)中交替地配置电力传输构件(10)和导通构件(7)。

    背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17035A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680044050.3

    申请日:2006-11-27

    Abstract: 为了对发光二极管进行发光控制,从分流电路对各线实质上供给一定的电流。而且,将发光二极管以每个规定个数作为一组配置成串联,并将与第1线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与第2线连接的发光二极管的组配置成在相同直线上的行成为一列。然后,该配置的基板沿行方向相邻连接,从而交替配置与第1线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和与第2线连接的发光二极管的组。通过这样,在并列多个系统的LED阵列的背光源装置中,能够提供使来自LED阵列的光向整个画面均匀发光的背光源装置。

    薄型显示装置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63842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010550401.6

    申请日:2003-0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F9/00 F16M11/105 F16M11/24 Y10S248/92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型显示装置,具有:有大致长方形的显示面的薄型的显示部(1);对所述显示部(1)进行支承的支座部(2);以及固设在所述显示部(1)的背面上的大致中央部分上、使所述显示部(1)相对所述支座部(2)至少能旋转90°状态地进行保持的水平旋转轴(3),设有与所述水平旋转轴(3)的旋转动作连动、并使所述显示部(1)向上下方向进行并进动作的并进动作装置(21、22、23)。故能以1次动作进行从显示部的横长状态向纵长状态的变换,并能将显示部的大致中央部分作为中心使该显示部进行旋转动作。

    薄型显示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33584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003306.1

    申请日:2003-0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F9/00 F16M11/105 F16M11/24 Y10S248/92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型显示装置,具有:有大致长方形的显示面的薄型的显示部(1);对所述显示部(1)进行支承的支座部(2);以及固设在所述显示部(1)的背面上的大致中央部分上、使所述显示部(1)相对所述支座部(2)至少能旋转90°状态地进行保持的水平旋转轴(3),设有与所述水平旋转轴(3)的旋转动作连动、并使所述显示部(1)向上下方向进行并进动作的并进动作装置(21、22、23)。故能以1次动作进行从显示部的横长状态向纵长状态的变换,并能将显示部的大致中央部分作为中心使该显示部进行旋转动作。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88648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21524.1

    申请日:2008-03-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2的特征在于: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管状光源17和配设在上述管状光源的与光射出侧相反的一侧的光反射部件40,上述管状光源的排列具有其排列间隔相对较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和相对较宽的宽间隔部分17B,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中形成有开口部50,上述窄间隔部分17A中的上述开口部50的开口率大于上述宽间隔部分17B中的上述开口部50的开口率,其中,所述开口率是该开口部50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40整体的形成比率。

    背光源装置、光源点亮电路基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606017A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780041951.1

    申请日:2007-11-05

    Abstract: 利用技术上可行的设计来实现窄边框化,而不会给在交替地对置配置具有U字形或“コ”字形的弯曲部的弯管型荧光管时被视作是问题的窄边框化带来技术上的限制,也不会伴有成为生产时的问题的弯管型荧光管的底座收纳操作所带来的繁琐。背光源装置(2)具有将具有电极的多个荧光管(21)并排收纳的背光源底座(23),在背光源底座(23)的背面设置有逆变器电路基板。并且,背光源装置(2)具有收纳支承电极的导电性支承部且安装于背光源底座(23)的收纳部(30),通过将收纳部(30)安装于背光源底座(23),从而形成荧光管(21)的电极与设置于背光源底座(23)的背面的光源点亮电路基板电连接的状态。

    背照光装置、灯夹以及背照光用底座

    公开(公告)号:CN101258360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680032414.6

    申请日:2006-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08 G02F1/133604

    Abstract: 目的在于防止由于振动或者冲击等的外因而引起的灯夹脱落的情况。采用的结构是,设置在背照光装置内的反射构件(30)具有由插入孔(32b)和保持孔(32a)所构成的嵌合孔(32),一对上述嵌合孔(32)的保持孔(32a)相对于各自的插入孔(32b)设置在相反的方向上,当将灯夹(10)的基板(12)所具有一对卡合部(16)插入上述嵌合孔(32)的插入孔(32b)中之后,通过使该灯夹(10)向着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用上述保持孔(32a)来进行保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