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基板的制造方法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0885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280030580.8

    申请日:2012-07-12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阵列基板(20)的制造方法中,进行配线形成工序,在玻璃基板(GS)上,以跨越玻璃基板(GS)的第1区域(A1)和与第1区域(A1)的外侧相邻的第2区域(A2)的形式形成多个源极配线(27),以跨越第2区域(A2)和与第1区域(A1)的外侧相邻且与第2区域(A2)相邻的第3区域(A3)的形式形成多个第1源极驱动器侧检查配线(45A),在第2区域(A2)形成连接源极配线(27)和第1源极驱动器侧检查配线(45A)的多个第1配线连接部(49),以跨越第1区域(A1)和第3区域(A3)的形式形成电容配线主干(43)和共用配线(44),在第3区域(A3)形成连接第2源极驱动器侧检查配线(45B)、电容配线主干(43)和共用配线(44)以及第2源极驱动器侧检查配线(45B)的第2配线连接部(50)。

    显示装置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81609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80020016.1

    申请日:2008-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如多原色图像显示的情况等那样,能够使用一根栅极配线对构成一个像素的2行图像元素进行选择扫描,并且抑制在进行反转驱动的情况下产生的亮度不均,进行高画质的图像显示。该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包括:由在纵方向上配置2行,在横方向上配置2列以上的多个图像元素(4)构成的像素(3);构成上述像素(3)的多个上述图像元素(4)共用的栅极配线(6);和与上述栅极配线(6)正交设置的源极配线(7),该显示装置使用对连接于被依次选择的上述栅极配线(6)的上述图像元素(4),以与前一帧的极性不同的极性赋予图像显示信号的反转驱动来进行图像显示,上述像素(3)内的图像元素(4)的排列被规定为,对与属于一行的图像元素(4)的对于图像显示信号的有效值的变化相伴的亮度变化进行补偿。

    液晶显示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02699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396.2

    申请日:2008-09-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有源矩阵基板(10)中,源极总线(12)(信号配线)按照与在栅极总线(11)(扫描配线)的延伸方向上相邻配置的两个像素电极(14、14)两者部分重叠,并且从上述两个像素电极(14、14)的边界向各像素电极的中央方向进入的方式配置。进而,源极总线(12)按照在该源极总线(12)与像素电极(14)的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为了控制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取向而形成于对置基板的肋(26)(取向变更部)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实现,即使在将信号配线向像素电极的中央方向靠近地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降低开口率地使图像的显示不均减小的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68876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780042838.5

    申请日:2007-0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仅能确保保持电容并且能实现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面板、和使用这种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的构造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至少一个具备液晶取向控制用突起,所述第一基板具备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与像素电极电连接的漏极电极、开关元件、和保持电容配线,所述保持电容配线具有主配线部、和与该主配线部连接并且在与液晶取向控制用突起重叠的区域设置的分支部。

    液晶显示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4503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10845154.6

    申请日:2020-08-20

    Inventor: 伊藤了基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布置在基板上的多个栅极总线、布置成与上述栅极总线交叉的多个源极总线以及布置在被上述栅极总线和上述源极总线包围的像素区域的像素电极,上述像素电极具有在俯视图中,沿上述栅极总线布置的线状的第一电极部和与上述第一电极部电连接并且相互平行的多个线状的第二电极部,存在于上述多个线状的第二电极部之间的狭缝的至少一个朝上述源极总线侧开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