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26960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416124.2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带空气间隙悬挂式避雷器及避雷器配置方法,尤其涉及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使用,包括避雷器本体与串联间隙,避雷器本体与串联间隙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由多节避雷器本体单元串联连接构成,避雷器本体单元内部设有单柱串联的大能量密度容量的电阻片,避雷器本体单元外部设有硅橡胶伞裙。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该避雷器能量吸收能力强,结构紧凑,技术参数合理,适用于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雷电防护,将极大的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保障了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76227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265968.2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憎水性在线检测装置,所述憎水性在线检测装置与带电检测机器人相结合,本装置由驱动电机、工作台、绝缘操作杆、喷水水泵、电泵控制部分、液压驱动系统等组成,驱动电机安装在机器人箱体内,通过液压驱动系统实现操作杆的前后运动,将端部的检测探头移动到绝缘子闪裙部分,通过照片摄取获得闪裙灰度及水珠分布信息,进而获得憎水性分级状态。本发明装置携带方便,便于操作,适用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检测,对超高压线路复合绝缘子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18124622U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22023309.5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S20/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角度的线路避雷器监测装置太阳能板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太阳能面板的太阳能板底座;所述太阳能板底座的调节面设置有1个支撑组件和多个调节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太阳能板底座调节面上的支撑固定座,所述支撑固定座上开设有球形凹槽,所述球形凹槽内设置有球形支撑杆,所述球形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面设置有“L”型夹具;所述调节组件一端固定在太阳能板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座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太阳能板底座固定太阳能面板,通过可调节连接杆调整太阳能面板角度方位,通过球形支撑杆和“L”型夹具支撑固定整个支架,通过该结构设计能够有效保障太阳能板的取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9087474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1942472.9
申请日:2018-11-23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75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包括导线侧电极、高压侧电极、避雷器本体和绝缘底座;所述导线侧电极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在导线上,高压侧电极与导线侧电极相对间隔设置且二者间的间隔距离构成串联间隙H;所述避雷器本体的上端与高压侧电极固定连接,避雷器本体的下端与绝缘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多节本体单元串联构成的避雷器本体,避免了单节避雷器本体结构的长度局限,方便了避雷器的运输和安装;本体单元采用高性能单柱氧化锌电阻片串联,其方波耐受能力较传统电阻片提升50%,可有效吸收导入的能量,降低了避雷器本体的整体重量,使得安装较为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4008285U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20433619.7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 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市瑞格尔仪器有限公司
IPC: G01N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缆弯曲试验装置的主动轮驱动总成,包括主动轮组件和驱动组件;主动轮组件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主动轮导轨、主动轮架、安装在主动轮架上的电机和安装在电机输出端的主动轮,主动轮水平布置,主动轮架通过可升降的主动轮脚轮座滑动安装在主动轮导轨上;驱动组件包括承载门架、插装在承载门架顶部的升降油缸、横向布置的主油缸和反力杠,主油缸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承载门架内,主油缸的缸体部分与升降油缸的伸缩端相连,主油缸的伸缩端通过横梁与反力杠一端相连,反力杠另一端与主动轮架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油缸即可调整主动轮和主油缸的工作高度,以适应不同直径的从动轮,操作简单方便且效率高。适用于海缆的检验。
-
公开(公告)号:CN203289008U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20222160.1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湖州电力局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G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高压耐张串绝缘子双传动分体式闭式卡,其特征在于,由前卡、后卡、液压紧线器、丝杆、连杆组成,前卡和后卡型腔与瓷绝缘子钢帽表面形状相匹配,液压紧线器伸缩杆套接在连杆上并与前卡、后卡的两端机械固定连接,丝杆采用梯形螺纹与连杆啮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更换超高压耐张串中间一片或几片瓷绝缘子的双传动分体式闭式卡,采用液压传动和机械传动组合设计,使用时组装在一起,不用时分开管理,大大提高了绝缘子卡具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507850U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22903494.1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何一川 , 李健 , 万帅 , 吴敏 , 张晓琴 , 杜雪松 , 王智凯 , 刘子皓 , 王健 , 张瑞 , 刘江钒 , 雷梦飞 , 谢迎谱 , 万家伟 , 方逸闽 , 胡益香 , 刘婧 , 杨永鑫
IPC: H01C7/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和避雷机构,属于电力系统输配线线路过电压防护技术领域。该避雷器包括无续流多腔室避雷组件、氧化锌避雷器和绝缘连接导线。无续流多腔室避雷组件包括绝缘棒、第一放电电极、第二放电电极和多腔室放电间隙结构,第一放电电极和第二放电电极间隔设置于绝缘棒上形成空气间隙,绝缘连接导线的一端设置有线夹,绝缘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第一放电电极电连接。氧化锌避雷器固定连接于绝缘棒的另一端,多腔室放电间隙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放电电极和氧化锌避雷器电连接。采用该避雷器和避雷机构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存在的主空气间隙容易发生偏移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2343013U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21257564.0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避雷器用串联间隙电极,尤其涉及±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使用,避雷器用串联间隙电极包括导线侧电极、高压侧电极和电极联板,导线侧电极通过电极联板固定连接在线路悬垂联板的电极连接孔上;高压侧电极固定连接在避雷器本体下端,高压侧电极与导线侧电极对中设置,且高压侧电极与导线侧电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提高了串联间隙电极的运行稳定性,增强了避雷器雷电冲击作用下的放电性能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03422303U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20379514.3
申请日:2013-06-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湖州电力局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憎水性在线检测装置,所述憎水性在线检测装置与带电检测机器人相结合,本装置由驱动电机、工作台、绝缘操作杆、喷水水泵、电泵控制部分、液压驱动系统等组成,驱动电机安装在机器人箱体内,通过液压驱动系统实现操作杆的前后运动,将端部的检测探头移动到绝缘子闪裙部分,通过照片摄取获得闪裙灰度及水珠分布信息,进而获得憎水性分级状态。本实用新型装置携带方便,便于操作,适用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检测,对超高压线路复合绝缘子带电作业工器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11181787U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922050781.6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动车组车顶绝缘子下部金具与螺栓一体化结构,包括一体结构设置的下部金具与螺栓组件,螺栓组件包括以下部金具底部中心点对称分布于下部金具底部表面上的四个螺栓,下部金具采用凸缘结构设置,包括圆盘以及垂直于圆盘顶部向上延伸的圆形立柱,圆盘与圆形立柱的边角位采用圆滑过渡倒圆角设置,圆形立柱中心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绝缘子芯棒的圆形凹槽。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有效解决了现有车顶绝缘子在高风速、强风沙条件的伞裙撕裂、螺栓端部畸变场强后引发的动车组异常闪络等难题,有助于减少因绝缘子闪络导致列车晚点或非计划停运,可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