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8371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55233.0
申请日:2023-02-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 兰州理工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H02J3/00 , G06Q50/06 , G06F17/18
Abstract: 基于新能源统计学特性的常规电源最小装机评估方法,根据新能源接入对负荷曲线的的影响,提出通过净负荷曲线计算系统的弃电电力、缺电电力;根据历史或规划水平年新能源资源情况,统计分析新能源日利用小时数;根据常规电源备用情况,分析系统电力电量平衡情景;根据净负荷持续曲线和常规电源最小、最大可调出力的关系,计算常规电源日最小开机容量;根据新能源最小资源日利用小时数,提出基于新能源统计学特性的常规电源最小装机评估方法。本发明所提方法,可用于指导省级和区域电网中最小常规机组的定量规划,或常规机组装机不增长情况下的新能源装机容量规划,对满足电力系统安全保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具有重大发展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679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626924.9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S10/20 , H02S40/30 , H02S40/38 , H02S40/40 , H02S40/42 , H02S40/44 , H02B1/46 , H02B1/56 , H02B1/28 , H02B1/24 , A62C3/16 ,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能源混合储能系统,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储能装置和配电柜,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箱盖,所述箱体的顶端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端与箱盖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圆孔,所述箱盖上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插接在圆孔内,所述导杆能够在圆孔内移动,所述箱盖上设置有第一隔热层,当箱盖盖合在箱体上侧时,所述第一隔热层填充于箱体的空间部位。通过设置隔热层,使箱体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减少了储能系统与外界的能量交换,使储能系统处于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证储能装置能够正常运行,节约了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7037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64771.7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储氢压力调控的风储并网发电的虚拟惯量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储氢系统的实际工作特性,计算储氢罐内部的实时压力,根据储氢系统的储氢罐内部的实时压力及虚拟同步机的旋转动能转换关系,计算储氢系统的虚拟惯量,设置风电机组与储氢系统的功率分配模式,基于储氢系统的虚拟惯量获取储氢系统压力调控值,根据功率分配模式及储氢系统压力调控值对风储并网发电系统进行调控。本发明能够提高风储并网发电系统在能量调用时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便于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204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6700.X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耦合刚度控制的强迫振荡抑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功率振荡抑制领域,包括:基于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最小惯量需求和固有频率偏移需求,获取耦合刚度需求;基于耦合刚度需求和最小惯量需求,通过获取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阻尼需求,对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强迫振荡进行抑制。本发明可实现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固有频率偏移,进而显著抑制了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的强迫振荡。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54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30601.X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ISSA‑PNN的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方法,首先,将变压器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作为PNN的输入特征。其次,构建一种ISSA对PNN的平滑因子进行选取。利用融合反向学习思维的Tent混沌映射生成ISSA的初始位置信息,在麻雀个体位置更新方式中引入非线性惯性权重,克服了SSA迭代后期过早收敛,寻优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将PNN的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错误率设置为ISSA的适应度函数,利用ISSA的搜索机制选取基于变压器绕组变形样本实际分布的最优平滑因子,得到变压器绕组变形诊断最优PNN。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078252.5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H02J3/38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6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发电集中外送通道容量机会约束优化方法,本发明在进行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容量优化时,分析了风电场群输出功率的整体波动特性对外送输电容量规划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输电工程的综合收益和风电场群外送功率的波动合格率以及输电工程受端电网的消纳能力约束,为风电场群外送输电容量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集中外送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输电效益、弃电损失、建设成本、电网消纳能力;在规划输电线路容量时考虑了风速与光照强度的不确定行对新能源出力的影响以及受端电网的消纳能力约束,保证了优化结果可信度的同时,提高了输电线路容量规划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8940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93504.5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源荷不确定性的日前‑日内协调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利用多场景随机规划法分别对日前风电出力预测和日前光伏出力预测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构建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组合场景集;基于日前风光出力预测组合场景集,结合火电机组和光热电站进行日前优化调度;通过梯形模糊数等价模型分别对日内风电出力预测和日内光伏出力预测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构建日内源荷模糊数据集;将日前火电机组和光热电站调度出力以及日内源荷模糊数据集作为日内调度的输入量,建立日前‑日内二层调度模型;通过该方法能有效缓解因预测误差和风光出力波动导致的高比例新能源高效消纳问题,有效减小风光并网后负荷的波动量,从而减小系统综合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98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89724.5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系统定容选址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配置效益的储能系统定容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功率传输分配因子,量化储能系统接入节点与传输网络的耦合关系;基于新能源储能系统随充随放的运行特点,减少新能源出力废弃率,确定新能源发电弃值;当发生停电故障时,储能系统向与其处于同一供电孤岛内的重要负荷节点供电应急以减少停电影响,从而确定电网可靠性效益指标;根据电压波动参数实时跟踪节点电压变化,以调整改善节点的电压波动;对所述节点与传输网络的耦合关系、新能源发电弃值、电网可靠性效益指标以及节点的电压波动赋予权重值,并动态调整所述权重值,以改善电网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78109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11032.5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定西供电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布式调相机的新能源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通过优化励磁参数提高新能源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效果。分析新能源系统分布式调相机无功电流变化量与并网点机端电压变化量、励磁电压变化量的传递函数,确定励磁参数对动态无功特性的影响。基于Prony算法对振荡的产生波形进行识别,确定反映次同步振荡发生风险的评价指标—阻尼比,进一步得到新能源系统稳定的条件为阻尼比大于零。基于阻尼比和励磁参数建立粒子群优化模型并进行求解,该方法可更好地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发明提出一种应用粒子群算法的分布式调相机抑制新能源系统次同步振荡优化方法,旨在让部署在场站的分布式调相机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效果达到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527608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923499.8
申请日:2022-08-02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2J3/38 , G06Q10/04 , G06Q30/0202 , G06Q50/0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发电系统中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光伏出力预测和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采用场景分析法获取出现概率最大的光伏出力预测值和负荷预测值;建立光热电站储热容量两阶段优化配置模型;在第一阶段中,以光热电站综合投资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求解得到最优光热电站镜场面积和储热系统最大储热容量;在第二阶段中,以联合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最大和电能供需差波动最小作为优化目标,结合获得的光伏出力预测值和负荷预测值及最优镜场面积与最大储热容量、计算得到每个时段最优的储热量;通过本方法可以最大化地平抑电能供需差的波动,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