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72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19664.1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荷准线需求响应的微电网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可再生能源处理数据和不可调负荷用电数据构建负荷准线计算模型;并对其求解,生成负荷准线;根据负荷准线构建需求响应机制,并确定需求响应目标函数、需求响应约束条件、微电网优化运行目标函数和微电网优化运行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机制、需求响应目标函数、需求响应约束条件、微电网优化运行目标函数和微电网优化运行约束条件分别构建负荷准线需求响应模型和微电网优化运行模型;根据自适应遗传算法和负荷准线需求响应模型对微电网优化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微电网运行的优化结果。以提高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70131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28369.X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4F11/58 , F24F11/64 , F24F11/65 , F24F11/88 , F24F110/10 , F24F1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式空调集群智能节能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建筑基础信息、空调设备信息和室内外环境信息;获取的信息计算当前房间散热能力参数;设定未来N个周期内空调运行模式Pj;获取的信息和S2中的当前房间散热能力参数,计算Pj运行模式下N个周期内室内温度和空调电量;计算空调在Pj模式下的系统目标函数Jj,其中,所述用电成本根据空调电量获得;遍历所有空调运行模式,并获得对应的系统目标函数的目标函数集;选取目标函数集内最小值所对应的运行模式作为本次计算的最优控制策略。其能够获得最优控制运行方式,方便管理,能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65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19563.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网容量配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网容量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本发明以风光储微电网中所有主体的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总成本目标函数,以弃风弃光的惩罚费用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弃风弃光目标函数,以ACG风光调频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ACG风光调频目标函数,设置功率平衡约束、弃风弃光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微电网容量非合作博弈模型;基于微电网容量非合作博弈模型及其约束条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微电网容量非合作博弈模型进行求解,解得容量目标配置结果。本发明通过考虑弃风弃光因素,优化各主体的功率输出,达成系统的纳什均衡,最大化系统收益,有效提升了微电网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8728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919664.1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荷准线需求响应的微电网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可再生能源处理数据和不可调负荷用电数据构建负荷准线计算模型;并对其求解,生成负荷准线;根据负荷准线构建需求响应机制,并确定需求响应目标函数、需求响应约束条件、微电网优化运行目标函数和微电网优化运行约束条件;根据需求响应机制、需求响应目标函数、需求响应约束条件、微电网优化运行目标函数和微电网优化运行约束条件分别构建负荷准线需求响应模型和微电网优化运行模型;根据自适应遗传算法和负荷准线需求响应模型对微电网优化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微电网运行的优化结果。以提高微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75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132246.X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本发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包括:设备分类预测子流程、新设备识别子流程和分类器自我训练子流程。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传统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框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非侵入式负荷检测框架体。在此框架下,首先对采集到的高频电流、电压数据进行有效地预处理,通过清洗、线性填补和插值,扩充了数据密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利用性。通过挖掘设备特征,计算提取了能够表征用电设备运行印记的多维度特征值。考虑了不同分类器模型,最终建立了效果最好的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用于分类识别,且识别准确度高、模型鲁棒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15428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609891.0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配微协同运行的新能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通过目标层级电网的可开放容量分量和总装机容量相互校核,获得第一承载力数据;再根据判断指标确定是否存在微电网参与协同运行,在确定目标层级电网存在微电网参与协同运行的情况下,获得微电网对配电网的承载力提升值,基于承载力提升值修正第一承载力数据,得到新能源承载力。本发明建立分变电站、主变、馈线、配变维度的新能源接入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区域层级维度的新能源接入承载力计算方法。提供新能源在途状态下接入点及容量的定性定量分析,为项目规划与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1542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09891.0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主配微协同运行的新能源承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通过目标层级电网的可开放容量分量和总装机容量相互校核,获得第一承载力数据;再根据判断指标确定是否存在微电网参与协同运行,在确定目标层级电网存在微电网参与协同运行的情况下,获得微电网对配电网的承载力提升值,基于承载力提升值修正第一承载力数据,得到新能源承载力。本发明建立分变电站、主变、馈线、配变维度的新能源接入承载力计算方法,分区域层级维度的新能源接入承载力计算方法。提供新能源在途状态下接入点及容量的定性定量分析,为项目规划与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05785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07623.4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30/0204 , G06Q50/06 , G06Q3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区域综合能源站多站选址及热力管网规划方法及系统,涉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区域中由能源站、管网、路口以及负荷点所组成的无向赋权图模型;基于无向赋权图模型,利用动态并行竞争算法对每一个能源站选址方案进行最优规划,得到能源站选址最优规划方案及其对应的最小全生命周期成本;对所有能源站选址最优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得到最终的能源站选址最优规划方案,完成负荷的分配及热力管网的规划。本发明基于动态并行竞争机制,将能源站选址及负荷分配问题、热力管网规划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可以同时得到区域内能源站的最优选址方案、负荷分配以及热力管网的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42875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010132246.X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8/10 , G06F18/22 , G06F18/2411 , G06F18/243 , G06F18/213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本发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包括:设备分类预测子流程、新设备识别子流程和分类器自我训练子流程。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传统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框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非侵入式负荷检测框架体。在此框架下,首先对采集到的高频电流、电压数据进行有效地预处理,通过清洗、线性填补和插值,扩充了数据密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利用性。通过挖掘设备特征,计算提取了能够表征用电设备运行印记的多维度特征值。考虑了不同分类器模型,最终建立了效果最好的随机森林分类器模型用于分类识别,且识别准确度高、模型鲁棒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10885295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926355.8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1B3/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加热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甲醇和水蒸气重整制氢气装置;包括两组侧板、加热反应箱和进气管,维护口处螺栓螺装有维护盖,维护盖顶端密封连通有排气管和泄压管,进气管、排气管和泄压管上均连接有开关阀,加热反应箱右侧上下两方分别密封连通有进料管和排料管,进料管和排料管上均设置有连通阀;加热反应箱底端中部连通设置有第一通槽,并在第一通槽内侧壁可转动固定有第一滚珠组,还包括电机、插管、插柱和搅拌杆,搅拌杆顶端左右两侧均连接有搅拌叶,插管外侧可转动贴紧套设有密封圈,搅拌杆底端连接有滚轮组,还包括限位柱、两组限位弹簧和两组定位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