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2599808U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520190934.X
申请日:2025-02-07
Applicant: 电易科创发展(江苏)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Inventor: 胥莹 , 周婵媛 , 郝旭东 , 刘亮 , 丁智涵 , 郝宁 , 刘志兵 , 范贺明 , 代竹文 , 宋鑫 , 王浩 , 殷智 , 夏赫 , 刘洪硕 , 余志森 , 王康 , 龚先权 , 王显全 , 王志刚 , 刘宸菘 , 苏婷婷 , 刘佳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绝缘杆和绳泄漏电流监控装置,包括主机、固定夹和活动夹,所述固定夹设置于所述主机顶部,所述活动夹铰接于所述固定夹顶侧,且所述固定夹和所述活动夹之间均设置有半圆环状的半芯筒,两组半芯筒组成可分离的圆筒状结构,固定夹顶部开口侧设置有锁定活动夹的锁定机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尺寸可调的两组半芯筒作为带电作业工具夹持监测结构,能够对不同尺寸的带电作业工具进行实时监测,确保绝缘杆、绝缘绳索的泄漏电流得到持续监控,避免因泄漏电流过高而引起潜在危险,使用范围更广;同时设置带有锁定机构的活动夹配合固定夹对带电作业工具进行夹持,能够提高监测过程中的夹持稳定性以及开闭夹持操作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03889810U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20661024.2
申请日:2013-10-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IPC: B65H75/3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源线收集器,包括:外轴,所述外轴为中空设置;位于所述外轴的中空位置的内轴,所述内轴为中空设置;固定于所述内轴内,且与所述外轴通过齿轮契合连接的电动机;固定于所述内轴内,与所述电动机相连接的直流电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源线收集器在实际应用中,无需工作人员手工将电源线环绕至线轴上,只需开启直流电源,由直流电源为电动机供电,电动机即可带动外轴转动,将电源线环绕至外轴上,节省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工时,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87375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1628375.3
申请日:2022-12-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融合网络的电力设备关联与资源优化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构建由卫星与地面基站以及电力设备组成电网场景下的系统模型;对系统模型进行具体化,分别得到设备关联模型、数据传输模型和能效模型;结合设备关联模型、数据传输模型和能效模型,在确保设备最低传输速率需求的条件下,将电力设备长期能效最大化,确定出对应的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分解为在每个时隙内依次求解设备关联策略和功率控制方案两个子问题,并对所有时隙进行迭代,求出网络总运行时间内所有电力设备的最优功率控制方案。本发明可以实现设备的最佳关联并完成设备的功率优化,在确保电力设备最低传输速率需求的条件下,最大化电力设备的长期能效,提升网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47388.3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陈智雨 , 周鸿喜 , 伏阳 , 秦鹏 , 刘佳言 , 赵雄文 , 张书林 , 林通 , 张涵 , 王英旭 , 田丽 , 郝佳恺 , 李宇婷 , 帅萌 , 金明 , 谭磊 , 李金友 , 魏涛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切换感知能力的电力终端星地融合传输增强方法,针对电力终端通信链路在星间及星地切换时的星地协同传输优化设计,包括:建立同时包含一般电力终端与待切换电力终端的星地融合通信系统模型,建模星地链路信道并推导电力终端的通信速率;描述低轨卫星发射功率最小化的传输增强设计问题,着重考虑信干噪比的鲁棒约束与剩余可视时间传输约束;基于半正定松弛、S‑procedure与凸近似技术将问题的非凸约束等值为凸约束;迭代求解波束赋形优化问题,进而通过高斯随机法重构卫星波束成形向量。本发明实现了具备切换感知能力的星地融合传输增强,确保待切换终端电力业务传输的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54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47553.1
申请日:2024-10-16
Inventor: 郝佳恺 , 张书林 , 高鹏 , 李宇婷 , 朴天高 , 韩盟 , 董峥 , 白昊洋 , 王志勇 , 谭磊 , 王涵 , 庞迪 , 金明 , 董旭 , 李金友 , 张展鹏 , 孙浩然 , 刘佳言 , 耿绥燕
IPC: H04L45/302 , H04W40/12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调度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电力窄带业务分别对应的业务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电力窄带业务分别对应的业务优先级;基于所述多个电力窄带业务分别对应的业务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电力窄带业务分别对应的业务优先级,确定调度目标;基于所述调度目标对所述多个电力窄带业务进行路由调度优化,得到所述多个电力窄带业务的路由调度策略。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针对电力窄带业务进行路由调度优化时考虑因素不全面,导致的路由调度策略准确性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87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28375.3
申请日:2022-12-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融合网络的电力设备关联与资源优化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构建由卫星与地面基站以及电力设备组成电网场景下的系统模型;对系统模型进行具体化,分别得到设备关联模型、数据传输模型和能效模型;结合设备关联模型、数据传输模型和能效模型,在确保设备最低传输速率需求的条件下,将电力设备长期能效最大化,确定出对应的优化问题;将优化问题分解为在每个时隙内依次求解设备关联策略和功率控制方案两个子问题,并对所有时隙进行迭代,求出网络总运行时间内所有电力设备的最优功率控制方案。本发明可以实现设备的最佳关联并完成设备的功率优化,在确保电力设备最低传输速率需求的条件下,最大化电力设备的长期能效,提升网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3365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70958.7
申请日:2020-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的一种提高无线传感网鲁棒性的能量局部均衡拓扑控制算法,采用生成随机数的方式根据阈值T(n)选举簇首节点;簇首节点采用MAC协议向网络内其他节点发送广播消息,普通节点就近加入,形成簇;统计簇首节点所在位置,添加簇首层ID,以最远距离的节点作为初始节点,增加“同质边”;计算每条“同质边”的能量损耗,在不超过能量阈值的情况下加强簇首节点层的网络连通度,提高整体网络鲁棒性,实现簇首节点层的能量局部均衡。本发明可以提高簇首节点存活时间,增强网络鲁棒性,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85586.0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高旭 , 马迎新 , 陈瑞 , 张思琪 , 黄心怡 , 贾科 , 范登博 , 杜鹃 , 牛雪飞 , 庄博 , 刘佳言 , 黄天啸 , 王晓斐 , 张璐 , 任翔 , 刘博 , 王晶晶 , 陈蕾 , 于立强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下垂控制换流器的故障电流计算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机组的故障时间以及新能源场站等值曲线;将故障时间分解为N个时段,并分别获取换流站在时段k的真实输出功率;基于功率环的下垂控制方法计算时段k的换流站的电压真实值;将换流站的电压真实值转化为期望值;根据新能源场站等值曲线获得当前时段k下新能源场站输出电流;根据序网络控制解耦计算换流站在时段k的短路电流;该方法通过对系统故障阶段进行精细的时间分段并分别对分段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对应的时段内的故障电流,进而能够准确分析故障阶段内短路电流的动态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301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47387.9
申请日:2024-04-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曾京文 , 陈智雨 , 周鸿喜 , 张书林 , 林通 , 张涵 , 王英旭 , 魏涛 , 田丽 , 刘琦 , 张强 , 刘佳言 , 赵雄文 , 秦鹏 , 郝佳恺 , 金明 , 李宇婷 , 李金友 , 王萍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应急通信技术领域的一种面向电力应急通信场景的星地网络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地面网络和卫星网络指标的敏感度,将电力应急通信场景中地面网络和卫星网络业务数据分为定位数据、语音数据和消息类数据;步骤2、根据业务延迟需求,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划分电力应急通信服务QoS优先级;步骤3、建立地面网络与卫星电力应急通信之间的非对称QoS映射机制;步骤4、建立基于非对称QoS映射机制的网络垂直切换过程。本发明与传统一对一映射相比,放宽了QoS映射准则,阻塞的用户请求更少,切换请求的数量更高,提高了电力应急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