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部承压平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1494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44098.8

    申请日:2018-05-10

    Abstract: 一种背部承压平盖设计方法,属于压力容器平盖强度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采用背压密封平盖结构的强度校核及设计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一:计算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Dg;步骤二:计算平盖总厚度B值;步骤三:求出因计算压力Pc而产生的作用下平盖背面的总作用力W,并依据力的平衡条件,这个总的作用力数值就等于作用到密封垫上的力F;步骤四:校核平盖最危险工作截面面的强度。通过背部承压平盖设计方法能够解决现有采用背压平盖的结构设计导致背压平盖压紧力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进而有效控制压力容器背压平盖安装检修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

    一种背部承压平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1494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810444098.8

    申请日:2018-05-10

    Abstract: 一种背部承压平盖设计方法,属于压力容器平盖强度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采用背压密封平盖结构的强度校核及设计方法。本发明包括步骤一:计算垫片压紧力作用中心圆直径Dg;步骤二:计算平盖总厚度B值;步骤三:求出因计算压力Pc而产生的作用下平盖背面的总作用力W,并依据力的平衡条件,这个总的作用力数值就等于作用到密封垫上的力F;步骤四:校核平盖最危险工作截面面的强度。通过背部承压平盖设计方法能够解决现有采用背压平盖的结构设计导致背压平盖压紧力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进而有效控制压力容器背压平盖安装检修周期,降低了维修成本。

    一种适用于卧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998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1068050.8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卧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的控制方法,属于电磁轴承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大型卧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卧式电磁轴承系统安全、转子不易跌落、抗干扰能力强的转子跌落恢复控制方法。本发明中,传感器实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进行处理,并与上位机实时进行数据信息交流传输;控制器通过控制算法生成不同的控制信号并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分别经过功率放大器生成电磁轴承中线圈所需的控制电流传输至电磁轴承,用于控制转子四个方向的自由度,电磁轴承根据不同的控制电流输出相对应的电磁力,进而控制转子位置。本发明主要用于卧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

    一种适用于立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9691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1067431.4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立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的控制方法,属于电磁轴承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大型立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保证立式电磁轴承系统安全、转子不易跌落、抗干扰能力强的转子跌落恢复控制方法。本发明中,传感器实时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进行处理,并与上位机实时进行数据信息交流传输;控制器通过控制算法生成不同的控制信号并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分别经过功率放大器生成电磁轴承中线圈所需的控制电流传输至电磁轴承,进而控制转子五个方向的自由度,电磁轴承根据不同的控制电流输出相对应的电磁力,进而控制转子位置。本发明主要用于立式电磁轴承转子跌落恢复。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圆柱转子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45015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87119.0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圆柱转子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发明的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由上至下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本发明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

    基于接管与承压壳体连接结构的强度校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0836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0672476.8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基于接管与承压壳体连接结构的强度校核方法,属于承压设备领域。本发明包括承压壳体和接管,承压壳体为球形壳体,承压壳体上设有开口,接管为变径接管,接管安装在承压壳体的开口处,接管的变径处截面为a-a截面,接管与承压壳体相连接处接管的截面为b-b截面,承压壳体与接管相连接处承压壳体的截面为c-c截面,具体校核方法包括下步骤:包括步骤a、校核接管变径处a-a截面的强度;步骤b、校核接管与承压壳体相连接处接管的截面为b-b截面;步骤c、校核承压壳体与接管相连接处承压壳体的c-c截面强度。本发明解决了有外载荷的接管及壳体开孔及其补强的强度校核及设计方法,可以应用到具体的设计活动中。

    一种塔体裙座与下封头连接处下封头强度校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6326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16213.2

    申请日:2018-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86 G06F2217/78

    Abstract: 一种塔体裙座与下封头连接处下封头强度校核方法,属于石油化工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方法没有一种塔体裙座与下封头连接处下封头强度校核方法,导致塔体裙座与下封头连接处强度设计没有设计标准,并最终导致在役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和使用寿命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一:求a‑a截面外界点纵向应力值;步骤二:求a‑a截面环向应力值;步骤三:根据第四强度理论获得裙座与圆形封头连接强度当量应力值,然后按应力强度失效准则进行评定。本发明的一种塔体裙座与下封头连接处下封头强度校核方法解决工程设计人员设计此类零部件的困惑,切实可行的应用到实际的设计活动中。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圆柱转子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24014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2060460.X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永磁轴承与电磁轴承混合支承的圆柱转子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由上至下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本实用新型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阶梯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971318U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22048330.4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阶梯变截面转子混合支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属于飞轮储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飞轮储能系统存在的飞轮转子的轴向长度,影响转子动力力学特性并将导致飞轮储能系统结构紧凑性欠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永磁推力轴承、上辅助轴承、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和下辅助轴承安装在芯轴上,飞轮旋转体的上端和下端与上辅助轴承和下辅助轴承呈间隙配合状态;永磁推力轴承与飞轮旋转体的上端面间留有间隙;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置于飞轮旋转体内,带动飞轮旋转体旋转;上径向电磁轴承、下径向电磁轴承固定安装在壳体上,径向电磁轴承与飞轮旋转体外壁呈无接触状态,飞轮主体为阶梯变截面结构。本实用新型转子系统结构紧凑,提升转子动力学特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