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0410B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010645971.7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它属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相变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存在相分离以及传热热阻大的问题。本发明制备了非均匀孔隙的多孔介质,用不同大小的孔隙对不同相分离程度的结晶水合盐进行约束,解决相分离问题;在多孔介质中预置螺旋发热线圈,实现发热元件与蓄热层的一体化,可以使热量及时且高效地向四周相变材料传递,在热源层面上提高传热效率;通过填充双层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形成上部相变温度低,下部相变温度高的空间特征,防止上部液体相变材料先凝固隔热,利于蓄热层热量的向外传递,在蓄热层面上提高向外传热效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504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645971.7

    申请日:2020-07-07

    Abstract: 内置电加热的复合相变蓄热系统及复合相变体制备方法,它属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相变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存在相分离以及传热热阻大的问题。本发明制备了非均匀孔隙的多孔介质,用不同大小的孔隙对不同相分离程度的结晶水合盐进行约束,解决相分离问题;在多孔介质中预置螺旋发热线圈,实现发热元件与蓄热层的一体化,可以使热量及时且高效地向四周相变材料传递,在热源层面上提高传热效率;通过填充双层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形成上部相变温度低,下部相变温度高的空间特征,防止上部液体相变材料先凝固隔热,利于蓄热层热量的向外传递,在蓄热层面上提高向外传热效率。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

    电场诱导多级调控固液相变传热的储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8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09458.0

    申请日:2024-05-16

    Abstract: 电场诱导多级调控固液相变传热的储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它涉及相变储能和强化对流传热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相变储能装置中导热性和对流传热较差等问题。本发明的金属壳体内部设有水平布置的多个导热水管层,多个导热水管层由外向内依次同轴套设布置,导热水管外壁与金属壳体内壁之间填充介电相变材料,金属壳体内底面设有水平布置的电极板,金属壳体与最外侧导热水管层之间、相邻导热水管层之间均设有柱状电极层,每个柱状电极层中包括四个柱状电极,所述四个柱状电极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长方形电极板和每个柱状电极层均单独连接直流电源。本发明用于提高相变材料导热性的同时强化其对流传热,并且可以进行人为调控。

    一种可拆卸套管分级蓄能式热电蓄热供热/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83350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822088.X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一种可拆卸套管分级蓄能式热电蓄热供热/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可拆卸套管分级蓄能式热电蓄热供热/蓄冷制冷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套管式相变蓄能换热器工作效率低,运行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系统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包括箱体和保温层;主箱体三侧开口、一侧预留孔洞;主箱体上部开口为主箱进风\出风口1;主箱体下部开口为主箱进风\出风口2;主箱体背面开口为出风口1和出风口2;主箱体正面预留孔洞用于与热电相变蓄能主体装配;所述热电相变蓄能主体包括进风套管、具有热电制热/制冷通道的内管、蓄能套管三种构件;所述进风套管连接内管,内管连接分风器。本发明属于相变储能技术领域。

    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59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0384840.7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本发明涉及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固体蓄热电采暖装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过程为:一种抗热震性固体蓄热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个上端部蓄热元件、N个中间部蓄热元件和一个下端部蓄热元件;所述上端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定位基座、球形蓄热体、上固定夹盖;所述下端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下固定夹盖、球形蓄热体、下定位基座;所述中间部蓄热元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固定夹盖、球形蓄热体、下固定夹盖;所述上定位基座和上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下定位基座和下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夹盖和下固定夹盖之间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于抗热震性固体蓄热领域。

    多模式超低能耗建筑厨房补风排烟耦合多级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679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19635.3

    申请日:2023-10-12

    Abstract: 多模式超低能耗建筑厨房补风排烟耦合多级热回收系统,它涉及厨房通风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厨房热回收系统存在运行成本和维护工作量高,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安装难度,影响系统的热回收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在正常工作模式下,补风和排风系统同时运行,新鲜空气通过补风通道进入厨房,废弃空气通过排风通道排出。当排风中的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系统将触发热能回收模式。在此模式下,多余的热能将被导入热能储罐,以储存过剩的热量。在能量需求高峰期时,控制系统将启动能量供应模式。此时,热能储罐中的热能可以被释放,以供应额外的热能需求。本发明通过耦合厨房补风和排风系统、热交换和能量储存装置,实现热能回收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煤改电采暖的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4451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431197.4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煤改电采暖的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电采暖的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村镇煤改电采暖的方式中用电负荷总量大,断电几率高,设备运行效率低,电力增容成本高的问题。具体为:温度信息实时采集模块用于监测房间内实时温度,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电功率信息实时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当前运行的用电功率,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温度比对模块用于获取比较结果,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电功率判定模块用于获取比较结果,传递给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指令处理及发送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控制一、二、三级负荷对应电器的开启。本发明用于电负荷分级优化无增容控制领域。

    静风条件下建筑群风热环境模拟实验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2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795156.9

    申请日:2020-08-10

    Abstract: 一种静风条件下建筑群风热环境模拟实验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属于室外风热环境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对建筑群室外风热环境的测量方法均不能实现静风环境下的建筑群室外风热环境的测量的问题。它包括静风实验箱体、建筑群构件、温度测试系统及风速测试系统,其中静风实验箱体内部为实验空间,静风实验箱体顶部开口,所述建筑群构件包括建筑群模型及若干电热膜,若干所述电热膜固设在建筑群模型中每个建筑的南向立面上,模拟建筑立面发热。本申请能够提供无风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内部的影响,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相对于风洞实验,实验操作更简单,实验周期更短,实验装置的制作费用更低,能够更快更精确的得到实验结果。

    一种基于污染物浓度控制的峡谷街道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84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12913.6

    申请日:2021-06-25

    Abstract: 一种基于污染物浓度控制的峡谷街道优化设计方法,涉及城市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目前城市中心道路内碳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上的行人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峡谷街道优化设计方法包括:确定城市气象参数,建立街道物理模型,确定输入参数,确定街道污染物浓度,更换不同输入参数通过城市模拟计算模型计算空气污染指数和选取最优街道模型。本发明考虑了街道设计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由此来确定最利于行人健康的街道设计方案。可以广泛应用在城市建筑设计技术领域。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6388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431196.X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工位辐射末端局部‑全局结合型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民用电采暖领域固体蓄热电采暖系统中装置表面温度过高、放热不可控、固体蓄热砖使用寿命短、比热小、单位时间内储存热量有限且局部采暖效果不佳的问题。系统包括辐射工位桌、出油管、螺旋式导热油管、进油管、油阀、油泵、平板加热体、固体蓄热砖;所述固体蓄热砖表面设置平板加热体;所述螺旋式导热油管位于固体蓄热砖的上半部分的空气通道中,螺旋式导热油管连接出油管,出油管连接油阀,油阀连接油泵,油泵连接辐射工位桌,辐射工位桌连接进油管,进油管连接螺旋式导热油管。本发明用于本发明涉及蓄热电采暖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