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海绵负载蛋黄核壳结构介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503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23696.3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海绵负载蛋黄核壳结构介孔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合成碳纳米球的碳源,四氯化锡作为合成步骤中特殊结构形成的关键物质,最终合成蛋黄核壳结构介孔碳纳米球,并选用聚氨酯海绵作为蛋黄核壳结构介孔碳纳米球的负载基材。本方法利用聚氨酯海绵的骨架优势,解决了传统介孔碳纳米球在实际应用中易团聚的问题,实现重金属钝化与材料回收,避免了传统的碳纳米球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现有的水污染、土壤修复和裸露矿山修复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种利用关键有机质诱导活化态重金属稳定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331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986796.2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关键有机质诱导活化态重金属稳定化的方法,将含有活化态重金属的物料与含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关键有机质混合;活化态重金属在关键有机质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加入原生矿物,有机结合态重金属被诱导二次成矿,在原生矿物表面形成新生矿物,转化为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本发明可对活化态重金属进行原位稳定化,无需换土、冲淋,大幅降低重金属稳定化成本、避免冲淋废水生成,相比于重金属生物固定技术周期短、操作简单、受气候影响小,且关键有机质的添加有利于利用场景的后续肥效恢复与复绿。

    利用臭氧强化污泥气浮浓缩减量和无害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92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664362.7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浓度臭氧强化污泥气浮浓缩减量和无害化方法,将污泥与气浮浓缩药剂混合后通过气液混合泵进入压力容器罐,臭氧经过微纳米气泡发生单元生成微纳米气泡后,通过气液混合泵进入压力容器罐,使污泥、气浮浓缩药剂和高浓度臭氧均匀混合;将混合液泵入气浮接触室,气浮后开启刮渣板去除上浮的浓缩污泥;浓缩污泥全部上浮,由刮渣板去除后通过出泥口导出,对气浮后的污泥上清液进行消毒处理后作为底部出水由浓缩出水导管排放。本发明可大幅降低臭氧用量的前提下,使浓缩污泥的含水率快速提升至90~92%,大幅提高气浮浓缩效率,并去除上清液中大部分抗生素类污染物、病原菌,降低上清液色度,显著强化污泥减量和无害化。

    一种利用关键有机质诱导活化态重金属稳定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0331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86796.2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关键有机质诱导活化态重金属稳定化的方法,将含有活化态重金属的物料与含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关键有机质混合;活化态重金属在关键有机质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结合态重金属;加入原生矿物,有机结合态重金属被诱导二次成矿,在原生矿物表面形成新生矿物,转化为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本发明可对活化态重金属进行原位稳定化,无需换土、冲淋,大幅降低重金属稳定化成本、避免冲淋废水生成,相比于重金属生物固定技术周期短、操作简单、受气候影响小,且关键有机质的添加有利于利用场景的后续肥效恢复与复绿。

    一种污泥热水解和焚烧耦合系统的氮中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08736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79175.5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董滨 沈丹妮 盛乾

    Abstract: 一种污泥热水解和焚烧耦合系统的氮中和工艺,步骤如下:将污泥在浆化罐内进行调质,之后进入热水解罐,通入高温蒸汽进行热水解处理,泄压后,高含氨气体进入收集罐被收集,污泥固液混合物进入消化池,加碱调节pH,之后进入氨吹脱装置进行脱氨,高含氨气体进入收集罐;污泥进行高干度脱水,低氮高碳源污水进行污水处理,干污泥进入焚烧系统焚烧;焚烧系统焚烧干污泥产生的含氮气体与来自收集罐的高含氨气体一起进入烟气脱硝‑氮中和反应室进行氮中和反应,污泥热水解产生的高浓度恶臭气体在高温条件下降解,同时焚烧系统焚烧产生的余热被用于烟气脱硝‑氮中和反应室。本发明实现污泥处理系统的氮中和,并同步实现余热回收。

    一种污泥绿色脱水药剂的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28603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0329863.6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污泥绿色脱水药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脱水药剂由助滤剂、絮凝剂和氧化剂组成;助滤剂由污泥预处理后,经预碳化处理后研磨,置于稀盐酸中浸泡、洗涤、烘干,研磨后,置于FeSO4·7H2O溶液中,滴加NaBH4溶液,冷却、洗涤、烘干得到改性生物炭;絮凝剂由瓜尔胶溶液经水浴加热,滴加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溶液,改性阳离子瓜尔胶;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盐或者过氧化氢。使用方法:先向污泥中添加助滤剂与氧化剂,再加絮凝剂,经过处理的污泥,最后用板框压滤处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滤液易降解,脱水性好。

    一种提高有机固体废物厌氧甲烷产率与纯度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68032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110123311.7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有机固体废物厌氧甲烷产率与纯度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浆化调质罐和设有产甲烷外罐和水解产酸内罐的厌氧发酵罐,水解产酸内罐顶部设有溢流堰,并与产甲烷外罐相通,经浆化调质后的有机固体废物由水解产酸内罐底部泵入,进行水解产酸反应,水解产酸的产物由水解产酸内罐顶部溢流堰溢流至产甲烷外罐,进行厌氧产甲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显著提高了有机固体废物厌氧甲烷产率与纯度,降低有机固体废物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停留时间,为有机固体废物厌氧消化系统运行和后续沼气提纯节省了大量的能耗与成本,促进了有机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一种强化污泥中蛋白质深度降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5193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0595395.X

    申请日:2020-06-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陈思思 董滨 高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污泥中蛋白质深度降解的方法,以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产物为底物,经过范式洗涤法处理得到已去除易降解有机物并含难降解蛋白质的污泥;然后以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产物为接种物,以已去除易降解有机物并含难降解蛋白质的污泥为底物,启动一级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厌氧消化系统,处理后得到难降解蛋白质靶向降解相关的微生物混合物;以与难降解蛋白质靶向降解相关的微生物混合物为接种物,以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产物为底物,启动二级微生物电解池耦合厌氧消化系统得到蛋白质深度降解的污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总挥发性固体降解率高、蛋白质降解率高等优点,实现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与资源化,改善了污泥的脱水与干化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