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03823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23770.X
申请日:2014-07-0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层Li4Ti5O12@graphene复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一水氢氧化锂0.640g~0.690g、双氧水1.8mL~2.2mL和钛酸四丁酯1.32g~1.40g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溶液透明,混合溶液水热反应,自然冷却到室温,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到乳白色Li4Ti5O12粉末;在空气中500°C高温退火3.8-4.2h,得到纯白色Li4Ti5O12粉末;将10mg~12mg纯白色Li4Ti5O12粉末加入到1gL-1的聚烯丙胺盐酸盐溶液中超声分散,再分散到30mL0.2gL-1GO溶液中,并保持在0°C下强烈搅拌,随后添加20mL80wt%的水合肼溶液,此时混合溶液又被加热到98°C并保持50-70分钟,将获得的样品洗涤后并过滤,真空干燥,即可获得黑色的Li4Ti5O12@graphene粉末。本发明通过在蒲公英状的Li4Ti5O12微球表面包覆一层超薄graphene,制备出一种分层Li4Ti5O12@graphene复合锂电池负极材料,改善电池负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1338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85640.1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碳载金属单原子功能涂层的锌负极、其制备及其应用,具有碳载金属单原子功能涂层的锌负极包括锌箔基底和涂布在锌箔基底上的碳载金属单原子功能涂层;碳载金属单原子功能涂层包括碳载单原子金属颗粒和粘结剂,碳载单原子金属颗粒包括氮掺杂碳纳米颗粒和包覆在氮掺杂碳纳米颗粒表面的金属‑氮掺杂碳层,金属‑氮掺杂碳层中金属以单原子方式嵌入。本发明,碳载金属单原子功能涂层具有疏水/亲水双层构造来引导锌离子的高速扩散,同时能够有效抑制析氢副反应;原子级亲锌位点和三维导电微支架涂层的结合能够实现锌在表面‑内部‑空隙的次序沉积,实现了锌负极的高性能,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51816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811554709.0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网粒体结构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1)将单层微米尺度聚苯乙烯微球自组装在基底上;(2)用原子层沉积系统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沉积一层TiO2;(3)在TiO2包覆的聚苯乙烯微球表面进行纳米尺度多层聚苯乙烯小球自组装;(4)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聚苯乙烯球间隙电沉积WO3,并煅烧去掉聚苯乙烯,制备得到仿生网粒体结构薄膜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具有普适性,可实现大面积、周期性有序仿生网粒体结构薄膜材料的制备,在光电、催化、传感、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753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0256523.6
申请日:2017-04-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23C16/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提供一种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体设计装置以及针对超高深宽比通孔材料表面均匀镀膜工艺,其中,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体设计装置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上反应腔、下反应腔、基板;其中,基板位于上反应腔内,进气系统用于提供所需反应前驱体和净化气体,反应前驱体和净化气体进入所述上反应腔,排气系统用于清除多余反应前驱体和净化气体,经所述下反应腔排除。本发明可以解决超高深宽比通孔材料内部表面无法均匀沉积镀膜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688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233857.0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嵌套式微球阵列光子结构表面的闪烁体器件,包括闪烁体,布置在闪烁体上表面的大尺寸微球阵列,沉积在大尺寸微球阵列上表面的共形层,布置在透明材料上的小尺寸微球阵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光子结构可以大幅度提高闪烁体的出光效率,并且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53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1031897.X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T1/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周期金属结构调控的闪烁体,包括基底层,布置在基底层上的金属周期阵列结构,布置在金属周期阵列结构上的塑料闪烁体,基底层的上表面还镀设有透明介质层,所述的金属周期阵列结构布置在透明介质层的上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硅基底上增加透明介质层的方法避免了金属周期阵列与硅基底直接接触时导致的过大折射率差,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过大的衍射损失,最大限度的保持了有效方向性调控时的高的发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3603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89697.1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H01M4/92 , H01M4/88 , H01M8/1011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支撑PtCo合金纳米颗粒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体方法是通过液相手段在碳布上合成三维自支撑钴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s)纳米棒阵列结构,经过高温碳热还原技术获得一种三维多孔氮掺杂碳包覆金属钴纳米颗粒(Co@N-C)纳米棒结构,并以此作为模板,利用金属Pt和Co氧化还原电势的差异,采用简易的电位置换反应方法最终获得了氮掺杂碳/PtCo(PtCo@N-C)多孔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合催化剂无需粘结剂和导电添加剂,具有优异的甲醇氧化性能和CO抗毒性,柔性碳布基底作为集流体,可弯曲可折叠,具有非常好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094003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338660.X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T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结构光子晶体闪烁体,由底部闪烁体(101),布置于底部闪烁体(101)上的光子晶体层(102)和布置于光子晶体层(102)上的顶部闪烁体(103)构成,底部闪烁体(101)为BGO闪烁晶体或CsI:Tl闪烁晶体,顶部闪烁体(103)为塑料闪烁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光子晶体调控两种不同波长的闪烁体发光,实现两种闪烁体发光在空间角度上的分离,从而可以采用两套光电探测器分别采集来自伽马射线和中子的闪烁光,从而提升探测系统的甄别测量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56954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493560.9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T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T1/2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方向性发光的光子晶体闪烁体器件,包括衬底、布置于其上的光子晶体层、与光子晶体共形的Si层、包裹在Si层外表面的闪烁体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固定光子晶体的晶格常数,通过改变Si共形层的厚度实现对不同发光波长闪烁体发光方向性的调控,方法简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