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90269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811491801.7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组装方法原位制备SiO2负载蓝色荧光碳点(CDs)和红色荧光Cu NCs的纳米微球,其在380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的蓝色和650nm的红色双发射荧光效果。其具有对pH值特异性响应效果,随着pH值从4.0变化到7.2,纳米微球的红色荧光逐渐减弱,同时蓝色荧光保持不变,这样可以通过复合光的颜色变化,可视化比色检测pH值的变化。该双荧光发射纳米微球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细菌代谢体系的pH,从而获得细菌的繁殖量,还能以较高的信噪比对细菌进行生物荧光成像。该微球通过简单的离心操作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可以降低探针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一种荧光探针检测肌氨酸、肌氨酸氧化酶及其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274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630227.9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探针检测肌氨酸、肌氨酸氧化酶及其浓度的方法。采用肌氨酸和肌氨酸氧化酶反应原位制备荧光功能铜纳米簇,利用是否产生荧光的结果检测待测物中是否含有肌氨酸(和/或肌氨酸氧化酶),利用铜纳米簇的荧光强度可以定量检测肌氨酸(和/或肌氨酸氧化酶)的浓度,实现荧光铜纳米簇在荧光法检测肌氨酸和/或肌氨酸氧化酶中的应用。该方法避免了生物体其他氨基酸的干扰,可以选择性和无创地检测尿液、汗液、血液中肌氨酸的浓度;并利用荧光turn‑on的方法检测肌氨酸的浓度,避免了实验中的假信号可能带来的干扰;生成的铜纳米簇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质,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9026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91801.7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双发射比色荧光纳米微球制备方法及其细菌检测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组装方法原位制备SiO2负载蓝色荧光碳点(CDs)和红色荧光Cu NCs的纳米微球,其在380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的蓝色和650nm的红色双发射荧光效果。其具有对pH值特异性响应效果,随着pH值从4.0变化到7.2,纳米微球的红色荧光逐渐减弱,同时蓝色荧光保持不变,这样可以通过复合光的颜色变化,可视化比色检测pH值的变化。该双荧光发射纳米微球探针可以用于检测细菌代谢体系的pH,从而获得细菌的繁殖量,还能以较高的信噪比对细菌进行生物荧光成像。该微球通过简单的离心操作从检测体系中分离,可以降低探针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双荧光发射铜纳米簇/碳点比色探针、制备方法及在痕量水检测方面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489951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60138.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02

    Abstract: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E)的铜纳米簇/碳点(Cu NCs/CDs)双荧光发射比色探针的原位制备方法及其在检测有机溶剂中痕量水方面的应用,属于比色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蓝色荧光碳点(CDs)的合成、CDs的表面修饰和双荧光发射Cu NCs/CDs探针的制备等三个步骤。本发明所得到的双荧光发射探针Cu NCs/CDs,在365nm紫外光激发下,呈现可见光区450nm蓝光和596nm红光的双荧光发射效果。利用双荧光对于有机溶剂中不同水含量具有不同响应的结果,呈现不同的复合荧光颜色变化,这种双荧光发射试纸可以用于裸眼比色检测有机溶剂中痕量的水,并且检测限可以低至0.02%(v/v),这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有机反应中痕量的水检测提供了便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