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2386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111173.X
申请日:2009-03-0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C233/65 , C07C231/02
Abstract: N-十六烷基三氯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提供一种N-十六烷基三氯苯甲酰胺及其制备方法。N-十六烷基三氯苯甲酰胺的分子式为C23H36NOCl3,分子量为448.5g/mol,熔点为89~92℃,呈白色结晶状固体,有一个三氯苯甲基和长链烷基。将三氯苯甲酰氯加入到正十六烷胺的二氯甲烷溶液中在冰浴条件下反应,反应过程用缚酸剂吸收反应中产生的酸,反应后减压蒸馏浓缩反应溶液,后用分液漏斗分离,洗涤;将减压蒸馏浓缩后的分离液用硅胶作为固定相,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作为流动相,进行过柱以纯化,用硅胶涂层的TLC板检测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56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23839.4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01N59/20 , A01N43/90 , A01N25/26 , A01N25/04 , A01P1/00 , A01P3/00 , B82Y5/00 , B82Y30/00 , C09D5/14
Abstract: 一种单宁酸修饰的过氧化铜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纳米材料。以单宁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双氧水为原料,将单宁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聚合,加入氯化铜合成氢氧化铜,加入双氧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控制单宁酸的添加量、氢氧化钠、氯化铜的浓度及双氧水的用量,制得单宁酸修饰的过氧化铜纳米复合材料。在过氧化铜表面修饰引入聚单宁酸,限制过氧化铜的生长,形成均一稳定纳米结构;单宁酸独特的多酚结构通过氢键作用与多种材料结合,为进一步改性提供可能。该材料在酸性条件下分解为Cu2+和活性氧,能氧化毒杀感染的细菌,达到抗菌或防污的目的。将其制成溶液,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抗菌防污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97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585282.6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超小聚多巴胺/聚多巴胺半胱氨酸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涉及纳米材料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通过在氢氧化钠体系中,利用多巴胺、多巴胺与半胱氨酸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的方式,用一锅法成功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的聚多巴胺、聚多巴胺半胱氨酸纳米颗粒。超小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其表面暴露更多的官能团,这不仅大大提高其金属离子的螯合能力,抗氧化性和其作为药物载体的负载能力,还能提高其作为脑部治疗药物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利用聚多巴胺与真黑素,聚多巴胺半胱氨酸与褐黑素结构的相似性,这两种纳米材料为通过跨越血脑屏障实现脑部给药来探究帕金森疾病中黑质神经元的退化机理提供十分便利的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6011975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48838.3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5D13/08 , C09D5/44 , C09D17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D13/04 , C09D5/4419 , C09D5/4476 , C09D17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聚多巴胺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多巴胺和掺杂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后,继续加入除去杂质的吡咯单体溶解,再通入干燥的氮气以除去其中的溶解氧,得pH=1~8的电解液;(2)在上述电解液中,采用恒电位聚合方法在经预处理而除去表面的氧化物、杂污和油脂的纯钛基底的一侧的表面聚合得到一层聚吡咯‑聚多巴胺复合涂层。本发明采用电化学方法对多巴胺和吡咯进行共聚,具有聚合时间短,聚合可在酸性碱性条件进行,同时聚合得到的共聚膜具有两者共同的一些优点,这为其潜在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