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2948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29716.X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频核壳结构微液滴喷射装置,包括喷头鞘层、喷头内层、针芯、鞘层可控供液装置、内层可控供液装置、鞘层波形可编程电源、内层波形可编程电源、鞘层波形高压放大器和内层波形高压放大器,所述喷头内层嵌设在喷头鞘层内,所述喷头内层表面设有喷头内层绝缘层。本发明通过喷头鞘层和喷头内层的独立控制供电,分别控制高压电源的电压和频率,与溶液性质进行匹配,可实现微液滴体积以及多核包裹核壳结构的精确调控,引入高频振动针芯,促进溶液微界面流动,从而实现高粘度差鞘层溶液与内层溶液的同步喷射与核壳包裹,并提高核壳结构微液滴的喷射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137265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238603.X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维血管电纺制造装置,涉及静电纺丝。设有机器支架、xyz轴驱动电机、光轴导轨、滚珠丝杆、丝杆螺母导轨滑块、供液槽、注射泵导料管、联轴器、传动齿轮、注射泵、纺丝针头、血管模具、高速直流电机、机械臂垂直转动部分、机械臂垂直方向控制电机、机械臂水平方向控制电机、机械臂水平旋转部分、机械臂底座的传动齿轮、机械臂底座从动齿轮和机械臂底座。静电纺丝材料多样化,静电纺丝产生的纳米纤维丝直径可控制到20nm~20μm,不同的纤维直径可构建出不同网孔度和不同强度的人造血管。控制灵活,整个机械拥有7个自由度,可让纳米纤维按照血管需要的纹路设定静电纺丝碰头相对血管模型的相对位置。进行血管制造采用增量制造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6637439B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10060150.5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D01D5/00
Abstract: 自主式多喷头气泡静电纺丝装置,涉及静电纺丝装置。提供引入气流形成气泡膜,同时通过金属电极组往复运动,自主式刺破气泡,促进射流的高效、稳定的喷射,形成均匀排列纤维的自主式多喷头气泡静电纺丝装置。设有电源、多喷头顶盖、收集板、供液装置、底盖、气泵、供气通道、电动伸缩推杆和金属电极组;供液装置通过软管与多喷头顶盖连接;多喷头顶盖上端内部设有溶液槽,多喷头顶盖内表面设有7个喷嘴;多喷头顶盖设在收集板下方,金属电极组与电动伸缩推杆连接,电动伸缩推杆驱动金属电极组上下往复运动;多喷头顶盖下端设有底盖,气泵通过供气通道与底盖连接;底盖设有气道接口,电源正极通过导线与溶液槽连接,电源负极接地;收集板接地。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05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563292.9
申请日:2016-07-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旋转多射流批量纺丝装置,涉及静电纺丝装置。设有收集筒、分液台、金属薄膜、盖台、滚轮、滚珠、联轴器、伺服电机、电机架、支架、供液装置、导管、高压电源;盖台和分液台上分别设有上、下层导板阵列,分液台与盖台形成纺丝喷头主体,分液台和盖台边缘设有凹槽阵列,凹槽阵列中的每个凹槽分布于上层导板阵列中的两个导板之间,上下两个凹槽连接成微孔结构;分液台和盖台内侧均喷涂有金属薄膜,金属薄膜接电源;分液台底部与支架的顶部均设有环形轨道,在两个环形轨道之间设有滚珠并形成支承;分液台底部设有滚轮;分液台底部的轴段通过联轴器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电机与支架固定连接;收集筒为圆形结构,收集筒与纺丝喷头同轴心安装并接地。
-
公开(公告)号:CN105538049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72559.4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基膜打磨粗化和校直装置,涉及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设有打磨机构、第1电机、电机座、机架、电路控制器、第2电机、第3电机、齿轮滑板机构、Nafion膜、调节螺杆机构;打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打磨机构设有砂纸、打磨滚、砂纸锁紧装置、四角螺母;砂纸锁紧装置包括转杆、第1弹簧、压紧块;第1电机、第2电机分别安装在电机座和机架上,齿轮滑板机构安装在机架上,由第3电机提供动力,为实现Nafion的打磨提供长度方向的进给。齿轮滑板机构设有齿轮滑板部件、齿轮。齿轮滑板部件包括齿轮滑板、长条压板、螺母、螺钉;调节螺杆机构安装在机架上。调节螺杆机构包括螺杆、第2弹簧、轴承座。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584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72738.8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2N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85
Abstract: 基于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的多管道式俘能器,涉及能量收集装置。设有多口俘能管道、浮块、钢丝绳、吊线坠、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电路密封盒、能量收集电路、导线、铜片电极;俘能管道设有多口,俘能管道由宽径到窄径,能有效利用各个方向水流且具有使管道内水流速度放大的作用;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与铜片电极接触,固定在俘能管道内,用于利用管道中的水流冲击使其变形产生电能;能量收集电路通过导线与铜片电极相连并固定在电路密封盒中用于储存电能;浮块安装在俘能器底部,为整个装置提供浮力;吊线坠固定在浮块底部,吊线坠用于俘能器的稳定和水体中定位。能充分利用各方向的水流产生电能,提高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收集能量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84617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53994.3
申请日:2014-02-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B5/03 , B05B5/0255 , B05B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静电喷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层辅助气体的大面积、多射流的制备纳米微球的静电喷雾装置,包括一供液箱,所述供液箱通过第一输液管组连接一分液箱,所述分液箱包括阵列储液腔,一喷嘴组,所述分液箱的阵列储液腔出口通过第二输液管组连接喷嘴组;一电极板,所述电极板与喷嘴组连接,一高压电源,所述高压电源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极板电性连接,一内层辅助气流通道结构、一中层辅助气流通道结构和一外层辅助气流通道结构,以及一收集装置。本发明通过定量供液的供液箱、均匀输液的分液箱和多层辅助气流通道结构,提高静电喷雾效率,提高所收集到纳米微球膜厚度的均匀性,改善静电喷雾纳米微球膜的质量,并能实现在绝缘基底上的纳米微球膜的收集。
-
公开(公告)号:CN1121441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011122974.9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IPC: D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纺微纳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场电纺直写的多层微结构纤维的制备装置,包括注射泵、注射针管、电纺针头、高压电源、收集板、位移控制平台、聚焦照射光源、鞘气装置和聚焦加热光源,注射泵输送注射针管内的溶液至电纺针头,收集板位于电纺针头的下方,位移控制平台驱动收集板进行移动,收集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光敏收集单元和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填充在相邻光敏收集单元之间,聚焦照射光源聚焦于电纺针头下方的光敏收集单元,高压电源用于为电纺针头和光敏收集单元之间提供电场,本发明通过阵列分布的光敏收集单元实现了点对点喷印接收,提高了喷印精度,使得复杂微纳结构例如单点堆叠结构、悬空结构快速喷印成为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14412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122974.9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IPC: D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纺微纳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近场电纺直写的多层微结构纤维的制备装置,包括注射泵、注射针管、电纺针头、高压电源、收集板、位移控制平台、聚焦照射光源、鞘气装置和聚焦加热光源,注射泵输送注射针管内的溶液至电纺针头,收集板位于电纺针头的下方,位移控制平台驱动收集板进行移动,收集板包括阵列分布的光敏收集单元和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填充在相邻光敏收集单元之间,聚焦照射光源聚焦于电纺针头下方的光敏收集单元,高压电源用于为电纺针头和光敏收集单元之间提供电场,本发明通过阵列分布的光敏收集单元实现了点对点喷印接收,提高了喷印精度,使得复杂微纳结构例如单点堆叠结构、悬空结构快速喷印成为了可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8932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1266745.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过滤以及膜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抗菌的高效空气过滤膜,包括基底和复合纳米纤维层,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层覆盖在基底之上,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层与基底完全紧密贴合,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层由至少三种材料纺织而成,所述复合纳米纤维层呈现为珠串结构。本发明的具备抗菌的高效空气过滤膜制备方法,将石墨烯、阳离子聚合物和高分子驻极体聚合物加入到可挥发的有机溶剂中,采用静电纺丝设备,设置工艺参数,将前驱液电纺到基底表面,形成复合纳米纤维层。本发明具有高效过滤的功能同时防止细菌滋生等二次危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