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沉池自动吸泥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84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910944481.4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沉池自动吸泥装置及其方法,包括预沉池,预沉池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预沉池的进水口处依次设有第一淹没溢流堰、穿孔花墙,预沉池的出水口处设有第二淹没溢流堰;第一淹没溢流堰、穿孔花墙之间的预沉池底部设有一条簸箕斗,簸箕斗中连接有与簸箕斗贯通的吸水管;第二淹没溢流堰面向穿孔花墙一面的预沉池底部设有污泥坑,污泥坑中连接有与污泥坑贯通的排泥管,排泥管的另一端连接到排泥沟中;预沉池的池底自穿孔花墙向第二淹没溢流堰具有向下倾斜的斜坡。通过本发明,在淤泥沉降的同时对重点淤积部位的淤泥沉淀进行抽吸,节约排泥成本,提高排泥效率,改善排泥效果。

    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系列出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318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58956.8

    申请日:2019-0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系列出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其特征是:提供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系列出水流道12种方案的断面位置图和断面数据表;根据拟应用本发明的泵站的出水流道出口断面宽度和水泵名义平均流速在所提供的系列出水流道方案中确定适合的出水流道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系列出水流道不仅水力性能优异、应用方便,而且适应性强、覆盖面宽,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出水流道出口宽度与不同水泵名义平均流速的多种组合情况,流道扩散段底边倾角、流道闸门段长度和中隔墩尺寸等可根据泵站的实际需要进行必要调整。本发明对保证前置竖井式贯流泵装置出水流道的水力设计质量,确保泵站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封闭式气体交换可调速防护帽

    公开(公告)号:CN1174814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22248.4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封闭式气体交换可调速防护帽,包括:帽体,包括帽壳、帽檐、连接在帽檐底部的PVC软玻璃头罩以及连接在软玻璃头罩底部的坎肩;CO2浓度测量计组件,用于测量PVC软玻璃头罩内的CO2浓度;气体数字流量计,用以测量封闭式防护帽外部风力的变化;数字式压差传感器,用以对PVC软玻璃头罩内部空气压力进行测量;进出气组件,用以实现PVC软玻璃头罩内外空气交换;主板组件由驱动电路和数字信号采样电路组成,设置在帽檐上,驱动电路与数字信号采样电路电连接,数字采样电路与CO2浓度测量计组件、气体数字流量计组件、数字式压差传感器组件电连接,本发明解决现有工作人员在地下操作区域操作环境较差的问题。

    一种带异型导水锥的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70766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910017381.7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一种带异型导水锥的泵装置,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导水锥为异型出水导水锥,该异型出水导水锥与导叶体连成整体,其尾部延伸至出水弯管内。本发明用于泵装置的设计,当水流从水泵导叶流出时,流速较大,进入出水弯管后水流流向沿途发生改变,在经过异型导水锥以后,其流向更加符合弯管段的变化,水流更加均匀、阻力较小,水流在流经异型出水导水锥后所产生的水力损失比传统形式更小,有利于泵装置效率的提高。

    一种新型泵站射流抗水泵叶片气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030824U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21781689.2

    申请日:2022-0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泵站射流抗水泵叶片气蚀装置,涉及泵站技术领域,包括进水池、进水流道、水泵转轮室、水泵导叶体、出水流道及出水池,所述水泵转轮室外部安装有调节射流装置,所述调节射流装置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贯通连接在出水流道的低位处,且另一端贯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上贯通连接有四个贯穿管的一端,且四个贯穿管另一端贯穿连接套筒和水泵转轮室;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射流流量,调节水流流量后,水流流入到分流管中分流,再流入到四个贯穿管,从四个锥形喷头喷出,形成射流喷射在四个旋转叶片背面上,增加叶片背面压能,并将旋转叶片背面产生的空化气泡冲刷走,防止旋转叶片出现气泡而导致气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