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58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1810676396.X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00 , C02F1/463 , C02F1/48 , C02F1/7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絮凝、磁絮凝及多级氧化一体化的污水处理单元、系统及方法,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区、曝气区和芬顿氧化反应区,上述的污水处理单元进行污水处理时,首先对污水进行电絮凝处理,将污水中大颗粒和大部分的杂质进行絮凝分离,并为后期的芬顿氧化处理提供了充足的二价铁离子,然后再进行曝气氧化去除部分COD,最后对其进行芬顿氧化反应处理和超声波氧化处理,将其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进行进一步降解为环境可以接受的小分子物质。本发明稳定性和适应性强,可以承受更大的水质和水量变化,可直接用于可直接用于处理电镀废水、脱硫废水、印染废水、烧结废水、化工废水等重金属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070281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66933.9
申请日:2010-12-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双层复合生物脱氮装置及方法是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技术,该装置自上至下顺序设置为平衡水箱(3)、配水箱(4)、配水管(5)、上层填料区(6)、上层孔板(7)、通风区(8)、下层填料区(9)、下层孔板(10)、污泥区(11),进水管的下端连接提升泵,进水管的上端连接平衡水箱,出水管设置在下层填料区处,排泥管设置在污泥区处,通风孔设置在通风区处。提升泵将污水提升由进水管进入平衡水箱后跌落进入配水箱,然后污水通过配水管溅射进入上层填料区,再通过上层孔板和通风区后滴落进入下层填料区,污水通过下层孔板由出水管排出;上层填料区和下层填料区产生污泥跌落进入污泥区,空气由通风孔通过上层孔板后进入上层填料区。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639451.4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海绵城市的灌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包括收集模块、过滤模块、防蒸发模块、储水模块、清淤模块、输水模块、水量控制模块、灌溉模块、电能控制模块、外接电源模块、太阳能模块,所述收集模块收集雨水且连接所述过滤模块,所述水量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灌溉模块,所述灌溉模块向植物进行灌溉作业,所述外接电源模块连接电能控制模块以通过电能控制模块向输水模块提供电力来源,太阳能模块连接电能控制模块以通过电能控制模块向输水模块提供电力来源,电能控制模块在太阳能模块电力不足时启动外接电源模块供电,本发明的灌溉系统具有故障率低,节能环保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40344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301298.4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道路雨水培养植物美化道路的装置,包括雨水口、雨水口下部的储水罐、预留植物根茎空间的雨水口盖板、藤蔓架和水生植物;雨水口下方为井筒,雨水口内的储水罐通过链条悬挂在雨水口盖板下方,通过在雨水口进口处设置的储水罐进水管收集雨水进入储水罐,藤蔓架和水生植物位于雨水口上方,所述的藤蔓架供植物生长攀爬,水生植物的根系穿过雨水口盖板没于雨水口盖板下方的储水罐中,利用储水罐内积存的雨水生长,形成道路局部绿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5458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810676398.9
申请日:2018-06-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2F9/12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絮凝、磁絮凝及磁分离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箱、反应槽、出水箱、曝气装置、储泥箱和电源模块,所述反应槽的内部包括可溶性电极和电磁感应装置,使用该装置进行时,可以使絮体充分絮凝,电絮凝、磁絮凝、磁分离一体化高效处理,本发明中的装置节能、节地、处理能力强、沉降速度快,大大提高了电絮凝的处理能力及沉降速度,并解决了磁絮凝的磁粉回收问题,可直接用于处理电镀废水、脱硫废水、矿山废水等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工业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08435152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481167.2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附可生物降解污染物饱和的活性炭再生系统及方法,当颗粒活性炭对工业废水进行长时间吸附后,会达到饱和状态,利用超声波发生器和曝气设备,可以振荡出活性炭表面及内部的大多数污染物,运行一段时间后排出废液,关闭超声波发生器,接着通入清水,加入已经培养好的能够定向吸附某类污染物的微生物泥水,对残余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去除,通过超声波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绝大多数的污染物得以去除,打开超声波发生器,进行最后的清洗,可以恢复颗粒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8130935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810064612.5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风能直接制得淡水的装置,该装置由风能利用组件、水汽冷凝组件和取水组件组成;其中,风能利用组件位于该装置的最上端,用于取得风能,将该装置上部的水汽输送到该装置下部的水汽冷凝组件中;水汽冷凝组件位于该装置的最下方并位于地下或水下,将由将该装置上部送来的水汽冷凝成水;取水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水汽冷凝组件的底部,另一端位于地面,用于将汽凝水抽出使用。本发明不消耗燃料或电力、不需要将风能转化成电能,不需要海水或其他水质欠佳水源,不需要投加任何药剂,且所获得的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维护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208612477U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20745606.1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可生物降解污染物饱和的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反应池、水泵、颗粒活性炭层、浮球阀、滤板、曝气装置、超声波装置、微生物泥水沉淀池。该系统综合了超声波再生法和微生物再生法的优点,通过超声波的振荡可去除表面及内部的大多数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可以降解残留在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可以进入活性炭微孔结构,降解部分污染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228699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1681518.0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装饰型雨水罐,包括外侧方形竖向种植桶和隐蔽于中心的圆柱形雨水储存罐。内部雨水储存罐外壁和外侧方形竖向种植桶内壁紧贴设置,壁上每隔5cm设置直径为5cm的小孔,内部雨水储存罐可以通过上部把柄旋转,使内外侧小孔保持对应和不对应两种状态,内外桶小孔对应时,内桶水渗入外桶,实现灌溉,不对应时,停止灌溉。孔口设置土工布防止土壤流失。外侧方形竖向种植桶方形桶外壁沿竖向高度设凸出种植槽,充填土壤,种植植物装饰雨水罐。装置底部设滑轮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地小、易维护,不仅便于雨水的回收利用,而且通过周侧植物的种植,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1228700U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21681519.5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竖向绿化复合装置,主要用于收集利用屋面雨水用于绿化灌溉。该装置为环状桶体,上部开口,中心区域储存雨水,环状区域填充土壤满足植物种植要求。桶体上部设滤网,防止杂物的掉入;中心桶体上部侧面设溢流口,排出高于设计水位雨水,中心桶底部设泄流口,用于检修时排空雨水。环状桶体内侧壁设置棉线,连接雨水储存区和外侧种植区,通过棉线的毛细作用实现水量的自动传输和灌溉;装置外侧周边沿竖向设置凸出植物的种植槽,增大绿化率;装置底部设有滑轮,方便移动。本装置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不仅便于对雨水进行回收,而且会更加美观;通过采用立体式种植,相同种植面积可以种植更多的绿化植物,提高了植物种植率。
-
-
-
-
-
-
-
-
-